挑了一套指法,名字她很喜欢,叫“红尘破妄”,不过她好像难以施展出其中精髓来,只学会了其中的第一式,名曰“入妄”; 又及新有了一柄鬼斧,所以她竟然也从藏经阁挑选出了一枚为持斧的修士量身打造的道印,名曰“开山十二斧”,走的是“一力降十会”的路子。 “红尘破妄指”似乎与一些体悟有关,见愁也不知自己到底是不是因为魂魄残缺的问题,难以继续往下修炼;但是“开山十二斧”就不一样了,简单粗暴,纯走力气路线。 也就是说,只要见愁修为够,使用得当,这一个复杂的由二十七枚道子组成的叠加道印,可以让见愁用最少的灵力,发挥出斧头最大的攻击力。 于魂魄有缺却还不知道具体情况的她而言,绝对是再合适不过。 对女修而言,纯走力气路线,约莫还是惊世骇俗了一点。 见愁只要一想想自己提斧头劈人的场面,再想想众位便宜师弟的反应,就知道会有什么效果了。 不过…… 已经不重要了。 见愁在结束了学习道印之后,又着力吸收灵气,巩固着自己身体里的“经脉”。所谓经脉,不过就是灵气的运行路线罢了,扶道山人说她没有经脉,可只要灵气顺着这一条路走,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见愁自己倒是想得开。 乐观些看,他日别人要一狠上来,想要摧毁自己经脉,不是摧无可摧吗? 道场圆台上,斗盘重新出现,并且旋转起来。 见愁的眉心祖窍,仿佛化作了灿灿星空之中的一个点,不断地有星尘随着她吐纳吸收,而慢慢漫散开来。 筑基初期的境界,很快就稳住了,并且以一种极快的速度,朝着筑基中期积累…… 斗盘微不可见地,慢慢变大着。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天赋斗盘大小,决定了这个人能承载多少灵力。随着修为变高,斗盘也在不断变大。只是变大,需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便是天赋斗盘的大小。 扶道山人与见愁都是一丈的天赋斗盘。 扶道山人如今跌到了出窍期,约莫有三丈多。 按着见愁所看的玉简里的说法,以出窍期为分界线,出窍以前,一般修士的斗盘每一个大境界可以扩宽一丈左右。 见愁一直处于修炼吸纳灵气的过程中,一条条坤线,在修炼的过程中逐渐凝实起来。 一寸,一寸…… 斗盘也更大起来。 等到结束最后一次吐纳的时候,见愁周围已经铺着浅浅的一层灰。 睁眼一看,斗盘一丈四尺多。 只是吐纳灵气,这修炼的速度,果然很快。 见愁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反正现在约莫也算是跨过了筑基中期的门槛,将境界给稳住了。 她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心念一动,鬼斧就从地上飞起来,朝着她身上一撞,霎时消失了。 “原来这就是体藏利器的感觉么……” 走起路来,好像也没什么差,只觉得这一柄斧头就在自己的眉心,随时可以抽它出来。 见愁摸了摸,也不明白原理,只把乾坤袋收入自己袖中,便朝着外面走去。 重新站在了道场的门前,见愁深吸一口气,不知外头现在怎么样了? 都说山里人不知岁月短长,如今她才算知道“山里人”到底是个什么说法。 “吱。” 用力地将门拉开。 扑面而来一阵狂风,加着潮气,吹得见愁面颊都湿了。 “哗啦啦”暴雨冲刷的声音席卷而来,一道飞瀑从崖壁上非泻而下,外面一道雷霆炸响! “轰隆!” 满世界雪白的一片,闪电掠过天际,照亮了被笼罩在暴雨之中的灵照顶。 大白鹅欢快地挥舞着翅膀,在不断被溅起小气泡的归鹤井中徜徉。 几只丹顶仙鹤立在归鹤井旁边,动也没动一下,仿佛冷眼看着这占据了它们归巢的异类。 那一瞬间,见愁愣住了。 归鹤井有鹤归来? 她初到崖山时候,沈咎介绍的话,又在耳边。 每年八月,归鹤井有鹤归来,在此盘旋…… 这么说,至少过去有近一个月了? 回头一看自己门前的木牌,见愁走上去,抓着那“道场”两字一抠,便见手上华光一闪,顿时有一枚“道”字牌躺在见愁的掌心。 开着门的道场消失,阔别了许久的小屋,终于出现在了见愁的眼前。 当初在她闭关之前,扶道山人已经给过了“道”字牌,手上这一枚是多出来的,终究还是得还给他去。 另一则,一口气到了筑基中期,虽然也不算是大突破,也算小有成就,正好与师父交流交流。 想着,见愁就想出发去找师父。 可眼瞧着已经唤出了里外镜,见愁便愣住了:扶道山人住哪儿? 她入门这许久,竟然连这个问题都不知道。 再一想,她连几位师弟的住处也不知道。 外面这一片瓢泼的雷雨,让人心烦。 见愁想着,不如等雨停了再出去找人,总能碰到知道地方的人,却没想到,便在此刻—— 闪电,划破天空! 然而,这一次却不是在天际,而是直直劈向了归鹤井! 归鹤井里的大白鹅吓得直接两只翅膀高举起来,一头埋进了水里,两只脚蹼扬在外面翻动,显然以为自己就要大难临头。 可它对面的那几只丹顶仙鹤,却是自在地踱了两步,显然没把那一道惨白的雷电当一回事。 见愁原本有些担心,见了这一幕,不由得歇了心思,顿住了脚步。 那一道雷电,劈在了归鹤井的中央处,如同其他的雷电一般,一闪而逝,半点痕迹也没留下。 只是在雷电消失之后,归鹤井浮动着的水面上方,却出现了一根闪电形细针。 见愁一下明白过来了,原来与“风信”相同,这一次是“雷信”。 崖山的归鹤井自动收集所有无明确指向或者直接指向门派的信息,等待着合适的人去收取。 以前她见过的风信比较多,都是一根细细的牛毛针一样流线形的,这样闪电形状的细针形却还从来没见过。 风雷雨雪等“信”中,雷电的速度约莫是最快的,不过也快不到哪里去,来信之人连这一点点的时间都要争,约莫是十万火急的事了。 正这样想着,见愁便瞧见灵照顶那面的执事堂内走出来一身穿玄色衣袍的男子,顿时“咦”了一声。 走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曲正风。 往日见他都是灰袍,并不怎么亮眼,如今换上一身颜色厚重的,倒衬得他气质拔俗起来。 他脚踩海光剑,站在灵照顶边缘一看,便一伸手,那远在灵照顶中央的归鹤井上,之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