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洛歆瑶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2章 官茶贮边易马, 贡茶上供皇宫。 民间的茶叶贸易,也就是顾锦棠代官府将散茶卖给茶商这种,则是第三种, 商茶。 早在去年春初,顾锦棠便采集少量茶叶细心制成一小罐贡茶,遣人并一封公文交给宣抚司的上峰, 长篇大论通过发展经济稳定苗疆局势的好处。 最终朝廷批示下来, 准许石临官府与民间贸易茶叶。 “我怎么不知道你送信出去?”周奚舟瞪大眼睛。 顾锦棠重新执笔写账本,头也不抬:“看宣抚司一行人那时还没离开水江府,我差遣柳叔送过去了。你?你当时忙着追野□□。” 提起这事周奚舟想起来, 去年在山里捡到几个野鸡蛋,谁知被回来的雌野鸡撞见, 愣是凶悍地追了他一路, 还被顾锦棠瞧见! 后来他深感丢脸,第二天报复性地把所有野鸡全赶到另一座山头。 此时旧事重提, 周奚舟有点怀疑他是不是故意笑话自己。 顾锦棠认真地书写记录, 表情正经。 周奚舟狐疑地观察一会儿,没发现破绽。 难不成真是不经意提起? …… 顾锦棠和几个茶商完成交易, 茶叶定价不低, 一家真不一定独吞得下。 等到茶商将茶叶运至各地完成售卖, 他坐在石临府就能收钱。 眼下,行商们陆陆续续离开。走时, 马背上背着满满的货物, 光是运茶的队伍就远得看不到头。 此外还有晒干的药材、当地的山货野菜,以及商人吃了念念不忘于是从农家手里买来的当地腌肉酱菜, 驼走一批又一批。 朱管事, 不, 现在应该喊作朱掌柜,来向顾锦棠辞别。 “多谢郎君,这次和苗疆几府县交易一大批药材,多亏有您。”朱掌柜满脸笑意。 他帮着顾锦棠联系各路茶商,大大露脸,又因和顾锦棠的交情取得苗人信任,以后在苗疆贩运药材将十分便利,很快被东家提拔上来。 朱掌柜时常向人感叹自己当初看人的眼光,贼好! 古代山高水远,行商路上危险很多,顾锦棠嘱咐珍重,临行前送给他几包东西。 “这是新做的一款茶,取用山上白桃的桃肉和花瓣,调和乌龙的味道,叫做“白桃乌龙茶”。”顾锦棠指着一包,“口感应该较讨女子喜欢,妙的是调制成小包包装,一次泡一包口味不会出错。做的分量不多,送给朱掌柜夫人。” 朱掌柜喜笑颜开,为的不仅是新茶,还有这份与众不同的重视! 顾锦棠拿出另一包:“苗疆山林多瘴气,这是请教苗寨里老人配出的入山草药包,随身佩戴防蚊虫和疫病侵扰。放心,效果可以保持一年。” 朱掌柜感动收下:“郎君真是心细如发。” “这是茶香枕头,安睡助眠。” “多谢多谢!” “这是……” 顾锦棠把每个新产品都介绍一遍,最后出发时,主张管忍不住挥袖洒泪,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恨不得把他当作兄弟。 “我朱某人有幸结实郎君,此生足矣!” 顾锦棠有点羞涩地笑笑:“也没有啦……” 他不好意思说,怕他们半路歇菜是一方面,另外则是投放亲身试用广告,没看上面都是出门旅行必备之佳品……而且好些离开的商人都收到他这份关怀。 顾锦棠默念,都是为了助农扶贫,贫道没有故意欺骗感情,福生无量天尊…… …… 石临茶叶的名气传遍大江南北,顾锦棠的名字也随着“春江花月夜”“苔痕上阶绿”两款茶而为文人所熟知。 不慕名利的道家居士在苗域深山之中采茶耕读,多么有靖节先生遗风! 难怪这茶如此不俗,嗯! 不说风雅人士,从市井到高门府第中,石临的茶叶瞬间风靡京师上下,人们发现这茶喝得竟对沉缓的身体有奇效。 听说皇宫里的圣上都喜爱喝它。 那些赶到石临瓜分第一批茶叶的商人,转手卖出赚得盆满钵满,满面春风回石临找到顾锦棠,迫不及待早早签订第二次合作。 辛苦一年的村民终于拿到报酬,从衙署拎着沉重的钱袋子离开,直到回家都还没回过神来。 “快打开看看。”妻子催促着,“这么多!这、这得多少银子……” 这天晚上,他们一遍遍地数,把银子当成宝贝般摸了又摸,充满憧憬地计划钱该怎么花用。 明年再多做点茶,就能起一间新的青砖大瓦房!阿妹的银饰也有着落,不用光看人家的眼馋,郎君说寨里要办学堂,有钱就能给娃儿教束脩了吧…… 石临府的百姓生活一天天变好,孩子们再也不用眼巴巴等每月十五的货郎来,流着口水馋担子里的糖。 顾锦棠把钱投入到修建水利,从黟江的支流丰安河引水至石临府,从此不愁用水。 初时百姓们还曾议论劳民伤财,说是没有几年也凿不开那山,没想到顾锦棠用炸药精准爆破的方式,几天就解决了困扰他们许多年的问题。 挖沟开渠还是要依靠人力,不过比起预计的大工程,在百姓眼里已经不值一提。 石临府的苗人士气高涨,卖力干活,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说着那个名字。 …… 顾锦棠还不知道自己在苗寨里人气有多高,正带领村民扩大茶园规模。 如今石临不单产茶,药材、饮食,都为外人所熟知。 比如此处产的一道风味熏鸡,据说从鸡子时在茶园孵育,从鸡雏长到肉质鲜嫩的草鸡,期间在茶树下觅食,啄食茶籽,肉质带着一股清雅茶香,半分不腥。 此鸡肉瘦而不柴,待长到三斤六两重,拔毛洗净,再挂到炉子里用茶树枝、茶籽、茶叶暗火熏制,取出来那叫一个香,吃起来滋味一绝,满口生香,因此又被人称作“茶香鸡”。 吃过石临茶香鸡,别处仿做的茶香鸡都不是那个味道,人们都说这是石临茶叶好的缘故。 一来二去,石临多出道特产。谁要是从石临买了熏鸡回去走亲访友,那是备有面子。 日渐繁盛的贸易中,石临府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官商蒋家。 他此行来是为了茶马互市的茶叶经办一事,据他说,石临茶叶的名气都传到了关外,用同样数量的茶叶与乌斯藏交易,却能换来更多的马。 一时之间,这种茶在边疆地区十分受欢迎。 继民间推崇之后,石临茶叶又成官茶。 蒋官商提出去茶园看看,顾锦棠在前带路,最初的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