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处理电路板主要功能是解码信号、存储、信息处理、显示信息等,也就是说,晏旻要做的就是在这块电路板的微处理器中增加汉字处理功能,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汉字。 这个说复杂也复杂,那么小的电路板上集中了那么多的功能,但要说简单也简单,将信息通过转化系统转化为汉字,这正是他们之前做微机汉卡就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他来说也算是驾轻就熟。 最大的挑战是,这个集成电路板更小,功能更多,不过这应该不是难事,只要芯片生产工艺能实现就行,毕竟前面的人已经证实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晏旻已经有了构思,只要将架构做好,再让技术员往里填充功能模块就行。 康小林他们到的时候,晏旻已经在工作了,他专注得大家都不太忍心打扰他。 不过还是得打扰,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 所以康小林屈起手指敲了敲门:“晏工,早!” 晏旻停下来,抬头看着他们,说:“哦,来了啊。” 康小林问:“我们今天做什么?” 晏旻说:“先进来开个会吧,讨论一下咱们接下来的工作内容。都坐吧!” 李志伟敲了敲门,推门进来,说:“晏工,我给您屋里加点煤。” 晏旻说:“好,谢谢!” 四合院没有暖气,取暖全靠煤炉子,这次装修,每间屋子里就都弄了一个煤炉子,专门取暖用的,虽然不及暖气有用,但聊胜于无,才使得房间里不像冰窟窿似的。 李志伟往炉子一边加煤一边问:“晏工,今天有什么事安排我去做?” 晏旻说:“是有一件。我这里有一份招聘启事,你拿到印刷店里印刷出来,在海淀区的各街道办事处的公告栏里张贴一下。然后再帮我送一份到《北京晚报》去刊登广告。” 李志伟接过去:“登报纸招人?那得多少钱啊?” “多少钱也得花,不然去哪里招人?现在也没有个统一的人才市场。”晏旻说。 李志伟说:“你说人才市场?咱海淀区不就有个人才市场,在善缘桥那边。我有一回看到很多人在那儿排队,排得老长,我以为什么事呢,一问,才知道是人才市场招聘。” 晏旻非常惊喜:“真的?那你去人才市场,把我们公司的信息登记一下,看看什么时候有招聘会,好去招聘。” “好,我去问问具体怎么弄。那还贴广告吗?晚报还登吗?” “先问问情况,要是短期内有招聘会,晚报就先不登了,街道办还是贴吧,说不定能有合适的人呢。”晏旻说。 康小林出主意:“晏工,要不要去附近的高校贴广告试试?” 晏旻摆手:“高校暂时不用贴了,还不到毕业季,咱们也不是招临时工。过些日子,我直接去高校招聘。现在要招的主要是业务员,需要有从业经验的。” 康小林点点头,没再说话。 李志伟领了任务,便去忙活。 晏旻和大家继续开会,讨论工作任务。 这是几个同事第一次得知他们的工作内容,发现跟他们原来的工作性质差不多,都默默松了口气,他们就担心应付不了新工作。 几个人一起群策群力,为完善芯片架构出谋划策,然后各自分配了具体的任务去完成。 康小林走在最后,问晏旻:“晏工,咱们这个芯片做好之后,卖给谁呢?” 晏旻眉头皱起来:“还不确定,等架构搞定之后,我想去跟摩托罗拉和松下谈谈,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其实我倒是更想和国内的传呼机商家合作,回头让李志伟去调查一下,有没有出靠谱点的国产传呼机。” 如果能与国产品牌合作,当然更愿意做国产的,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康小林闻言,说:“国产传呼机我倒是知道一个牌子,叫新潮,好像是山东出的,具体在哪个城市我就不知道了。” 晏旻问:“你从哪里知道的?” 康小林说:“今年回家过年的时候,见我小舅子买了一台传呼机。我问他花了多少钱,他说一千五,国产的,比外国牌子便宜了好几百。” 晏旻非常感兴趣,说:“好,我知道了,回头我去了解一下。咱们得抓紧时间弄出芯片架构来,有必要的话,我们要跑一趟山东出差,去找厂商谈合作。” 康小林点头:“好,那我赶紧去忙了。” 晏旻也静下心来,专心投入工作。 第19章 业务 李志伟贴出去的招聘信息要求有点高:招收一名资深业务员,要求懂电子信息知识;招收有经验的技术员若干,要求懂电脑CAD绘图。 至于别的,比如人事、财务等,目前还没在晏旻的考虑范围之内,他自己还能应付得过来,况且还有李志伟帮忙。 可专业人士可不好找,所以公告贴出去,并没有人上门来应聘。 这个星期天,海淀人才市场有一场招聘活动,晏旻收到通知,便带着李志伟去现场招聘了。 人才市场很小,仅有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间,有几家单位亲自过来招聘,更多的是委托市场工作人员招聘。 来求职的人也不少,大家都在外面排队等候登记,挨个跟工作人员交流,留下自己的信息和要求,再等待单位给通知去面试。 晏旻觉得效率实在是慢,也不在室内待了,让李志伟将桌子摆放在门外,一旁立了个大木牌,上面贴上白纸,用毛笔字写上“本司招聘电子信息业务员一名,电子信息技术员若干,有经验者待遇从优”。 这么一来就显眼多了,求职者看到他们的要求,符合条件的就会过来咨询,而不是围在他们摊位前一个个打听。 他们这个行业招聘实在不太容易,符合条件的太少了,有过来咨询的,多半也是从事家电行业的,跟他们的专业不太搭界。 就在晏旻觉得自己今天可能要白跑一趟时,来了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对方胡子拉碴,形象有点落魄,他走到晏旻的摊位前,仔细看了看一旁的招聘广告,才问:“同志,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 晏旻说:“我们是设计集成电路的,您是做什么的?” 男人眼睛一亮,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唇:“我就是做集成电路的。原来在西安一所大学教书,是教电路分析的。” 晏旻看着他,非常惊讶:“那您为什么来北京找工作?” 男人打开他的黑色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一张纸:“这是我的简历。我家里遭遇一些变故,便停薪留职出来了,想来北京碰碰运气。” 这是一份手写的简历,对方叫褚毅,五十年代出生,毕业于某工业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后留校任职,是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跟晏旻差不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