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重生之大国芯片 > 分卷阅读8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7(1 / 1)

了他的,所以就算再麻烦也要去。 搭建一条微机生产线,成本是极其高昂的,粗步估算需要上亿元。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内完全没有相关的设备,话语权全在外国公司,价格都是对方说了算。 田为民就算这些年做传呼机赚了不少钱,但也拿不出上亿元的资金,所以他想了个办法,跟地方政府合作,出让部分股权给政府,地方政府提供贷款,并不负责公司运营,每年可以按股份分红。 如此一来,新潮科技公司就不再是纯粹的民营企业,政府就不得不为这个项目开绿灯。 虽然田为民让出了部分股权和利润,但也让地方政府分担了部分风险。 晏旻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胆气和魄力,在经营公司的经验上,田为民比他和蔺征西都要成熟得多。 这次田为民不再是单枪匹马出去,而是带了一个考察团,其中有当地市政府派出的领导干部,还有他自己公司的精英骨干,要去国外学经验的。 蔺征西就相当于向导,负责牵线搭桥,提供参考意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蔺征西离开之后,公司就交给了晏旻打理。好在这两年蔺征西已经将公司架构完全搭建起来了,每个部门都有人负责相应的职能,晏旻只需要听从各部门主管的汇报,再给出相应的指示就行,无须事必躬亲。 晏旻得承认,在管理上,蔺征西比自己要厉害得多,他是天生就懂得识人用人的,而且还给予了下属足够的权力和信任,所以晏旻现在作为顶头上司才能游刃有余。 当然,蔺征西这一趟国外之行也不是纯粹是去帮田为民办事的,他自己也要顺便去了解一下移动电话的生产线情况,这是接下来两年他们公司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回来上班之后,晏旻还没忘记给西华信息打电话催要账单证明。并且还打电话去院里问了一下,是否已经收到西华信息的转账。 总而言之,就是提醒瞿延宁给钱。 这笔钱瞿延宁再怎么拖,也还是逃不掉,因为晏旻还可以跟法院上诉,要求法院强制赔付。 瞿延宁签字转账的时候,别提多肉疼了,一想到今后每年都要支付这样庞大的一笔钱,他就对晏旻恨得牙痒痒。 晏旻自然不会在意瞿延宁的憎恨和诅咒,他忙得很,蔺征西不在家,他不仅要负责技术,还要管理公司其他事宜,尤其是深圳公司和工厂的建设。 深圳公司正在装修中,预计八底月能完工,年底应该可以搬家了。 工厂的一期规划已经完成,这部分主要是用来生产移动电话的,只用了三分之一的面积。建筑设计图稿是去年年前就定下来的,现在开始动工。 两边的工程同时进行。 移动电话的研发也在如期进行,晏旻还打算招一批技术员,柿子胡同这边已经坐不下了,就暂时安排到新潮的北京研发中心去。 他已经和田为民说好了,田为民那边地方宽敞,有的是空房间,借用一间就好,田为民很乐意,连租金都不收他的。 高科技其实就是人类智慧的具象化,人才越多,力量就越大,成功的几率与速度也就越大。晏旻深知高科技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所以他总是觉得公司的技术员不够用。 这一次招聘,晏旻不再局限于北京的高校,他们去了上海、杭州、武汉、广州、哈尔滨等城市的顶级高校招聘,招聘时就直接说明了办公地点更换的信息,暂时在北京办公,年底会搬到深圳去工作,愿意去深圳工作的就来。 深圳这座新兴城市,对想要下海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很具有诱惑力的,这要得益于这些年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对深圳的报道与渲染,甚至连某音这类厕所读物上都充斥着深圳故事,以至于大众对深圳的印象就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年轻城市,想发财,想实现梦想,那就南下去深圳吧。 所以尽管说要搬去深圳,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去。更何况旻西科技的工资开得也高,同期的国企待遇是没法比的。 蔺征西一行人在德国待了将近二十天,有些设备已经采购好,有些还在沟通中。 考察团一部分人先从德国回国,蔺征西和田为民则直接飞到了美国,电脑的核心构件如芯片还得从美国采购。 蔺征西已经提前跟自己美国办事处的同事打好招呼,那边已经跟相关公司进行了沟通,只等他们过来定夺。 如此一来,便要省心许多。 田为民做电脑是零基础,自然得先从组装电脑做起,再慢慢过渡到自主研发。 晏旻和蔺征西给新潮科技做了定位和规划,民营企业做微机,没有国企的优势,因为很难拿到大额的政府采购订单,虽然他们现在也不是纯粹的民企,但地方政府的影响范围毕竟有限,所以他们一开始瞄准的目标客户,就是个人。 新潮公司从现在开始搭建生产线,产品最快预计也得明年才能上市了。 这几年国家经济发展,整体工资水平也有了提升,高级知识分子是收入比较高的一批,他们也是最先一批的目标客户,如果电脑价格从两万左右降到一万五甚至一万上下,想必会有很多人愿意购买。 美国的工作还没谈完,田为民工作签证就已到期,不得不先回来,蔺征西代他继续谈判,将事情谈妥之后,才从美国回来。 蔺征西出差了整整一个多月,他回来的时候,北京的春天已经开始了。 晏旻已经忙完了应届生招聘,这次招聘了十四名应届生,本科生为主,还有三名研究生:“这次我还差点招了一名浙大的博士生,不过最后我还是劝他选择留校。” 蔺征西非常意外:“博士有意愿来我们公司,你怎么没把人留下来?”他们公司虽然每年都在招人,但除了晏旻和他,还没进过博士生,毕竟这年头博士稀缺,都被高校自留或者去了研究所。 晏旻有些遗憾地说:“他是想进企业,因为我们开的工资高。他是研究材料物理的,研究的方向是硅晶,倒是跟我们的行业息息相关。不过我们现在还没做芯片,招来了有点大材小用,等以后再说吧。” 蔺征西说:“这个确实。我这次回美国顺道去看了我爸妈,听我爸的意思,他也打算回国创业了。” “真的啊?”晏旻非常惊喜,“叔叔要回来办什么公司?” 蔺征西说:“应该是他的老本行吧,做硅晶片。” “太好了!欢迎叔叔回来为祖国半导体事业添砖加瓦。你们上阵父子兵啊。”虽然早就知道蔺振华会回来,晏旻还是感到很开心,他能亲眼见证他们父子并肩作战了。 “你也算啊。”蔺征西笑。 “说的也是!”晏旻笑眯眯地说,“如果叔叔回来办公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