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必定是有人暗中动了手脚。 赞颂陛下圣德,谩骂他给他们带来了灾难,除了那位急行而来的钦差,又还有谁呢。 而钦差受命于何人,根本不必想。 此时此刻,他才真正认清楚那位高高在上的嘉佑帝的真面目。 可一切都已经晚了。 而且即使认清又有什么用呢,面对庞然大物的皇权,他又能做什么? 他连保住两个女儿和自己的平安都很难。 八个身强体壮的男人,哪怕四个衙役念着往日的情分不对他的女儿做什么,他也难保几个禁军不动歪心思。 而且,秦郡离樊城八百里路,又要一直戴着沉重的枷锁无法取下,吃不好睡不好,每天还要赶路好几十里,他也担心女儿们的身体吃不消。 可他如今身无分文,岳父也早就已经去世,他在朝中没有任何可以在此时提供依仗的亲朋好友,这些明显是来监工的禁军如何肯对他的女儿们照顾一些? 戴着二十多斤重的枷锁,走了两日,小女儿便发起了高烧。 大女儿身体尚且好些,却也肉眼可见地变得消瘦。 “军爷!求求你们行行好,给我家珠儿松开枷锁吧!” 他放下尊严跪地朝着几个禁军磕头哀求。 然而等来的却是禁军恶狠狠的一鞭子: “说得轻巧,这上头可是有封条的!路上拆了,到时候去樊城交不了差,谁来担这责任!” “周如植,你曾经也是官老爷,难道还不懂这些规矩!我看你他妈就是故意为难我们!” 周如植再三恳求,又搬出了官府对他们押送犯人的死亡率考核,这才让那几个禁军不情不愿地让衙役给小女儿灌了一碗姜汤。 第二日又继续上路,可小女儿自小没吃过任何苦头,身体何其娇弱,只喝了姜汤,没有让她的病有任何好转,反而越发严重了。 她连走路都开始吃力。 再这么下去,恐怕很难活着走到樊城。 周如植心急如焚,却没有任何办法。 休息一天再走,那更不可能,犯人每天应该到达哪里,都有明确规定,必须要到当地的驿馆报到才行。 这天,他们正顶着烈阳行走在官道上,身后却突然跑来两匹快马。 走到他们身边时,那马上的两个年轻男子翻身下马,对禁军一抱拳,询问道: “敢问军爷,这可是押送的周如植一家?” 一个禁军不耐烦地呵斥道: “官家的事,是你们这平头百姓该打听的吗?” 说话间,却警惕地看着对方,这该不会是来劫囚的吧? 虽然说一般来说,一旦发生劫囚便会牵连犯人几族,但万一就有那不怕死的人呢。 一旦发生劫囚,他们这些押解者一般都很难留下活口。 另一个禁军却拉扯了他一下,使了个眼色,然后自己上前盘问道: “你们是周如植什么人?” 那骑马的年轻男人拿出一块令牌,这禁军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 “右相府!” 在场所有人都是一惊。 那骑马的年轻人矜持地点点头: “没错,我两人受相爷之托,前来照看周大人一家,还望几位军爷行个方便。” 说着,就从怀里拿出老大几枚银锭子,一人一枚塞进几个押送人员手里。 “等到了地头,相爷还有重谢,望各位切勿将此事泄露出去。” 几个押送人员顿时变了脸色。尤其是四个禁军。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周如植明明已经被发配充军,背后却有右相这么大的靠山! 如此,他们对待周如植的态度自然又要变一变了。 别说是有钱拿,就算是没钱,他们这些小卒小兵,也断不敢冒着得罪右相的风险去亏待周如植一家啊。 有右相保着,这周如植以后的前途如何还真未可知。 几人连忙向周如植拱手赔罪。 “哎哟,周大人,您既然与右相有故,怎么不早说呢!这两天还真是对不起您了,您可千万别和小人们计较啊!” 别说是他们,周如植自身也是一头雾水。 虽说他确实得右相提拔才得以升任郡守,但右相是旗帜鲜明的大皇子党,他当初并不想参与党争,便没有与右相亲近。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他被皇帝如此厌恶,已经刺配充军,俨然是再无前途,右相竟然还会亲自派人来帮他打点! 右相派来的两个年轻人,很快就找来了马车,让他和女儿们都上了车。 还做主为他们除下沉重的枷锁,然后才对他道: “周大人恕罪,走官驿太惹眼,小的两人要自行换马,便耽误了时日。让您受委屈了!” 右相的人,哪怕在此时,也依然对他如此礼遇。 周如植心中默默一叹。 右相啊。 无论他的目的是什么,这份雪中送炭甚至是救命的恩情,他周如植记下了! 第25章 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建设, 东郊兵营已经全部完工,此时比起先前的田庄已经是大变样。 整齐的屋舍,平整的又宽阔的训练场, 以及高高的围墙和晀望楼,已经让这兵营颇具规模, 森然有序。 护卫营所有人都已经从临时营地搬进了东郊大营。 但今天,除了留守的部分兵丁和城内郡王府换防的,其余所有人都不在营地里, 而在离此地十里远的在旷野进行实战演习。 这样的演习, 每隔七天他们便会进行一次。 李洵身穿皮甲,一身标准的武将打扮,坐在马上全程观看着。 只见宽阔的野地里, 沙尘四起, 喊杀声震天。 双方冲杀到一定距离, 骑兵里的弓骑兵正弯弓对步兵进行射击,外围的盾手立即举起盾牌为整个方阵进行防御。 整个步兵方阵犹如一个有着厚壳子的乌龟, 缓慢地朝着骑兵逼近。 骑兵们也开始分散作战, 换弓箭为长刀,一部分正面直接御马冲阵,试图冲散他们的阵型。另一部分分散地跑开,到阵型后方对整个步兵兵团进行骚扰, 试图撕开一个缺口。 当然,步兵们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把盾牌一丢, 三人一组, 两把长枪加一把刀, 两个长枪手负责从左右刺向马上的骑兵, 另一个拿刀的士兵则用刀砍马腿。 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这是在旷野与骑兵正面对决时所用的阵法。 当骑兵们与步兵开始交战时, 步兵身后的骑兵便趁机冲出来对“敌方”骑兵发动攻击。 被步兵团牵制住了的敌方骑兵两面受敌,很快就落了下风,在双方夹击下被制服。 步兵方面大获全胜,不由高声欢呼起来。 李洵又让他们演练另一种情况。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