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 对,拖着。 有人在马上死死抱着马背,被风沙糊一脸,有人被颠下马,脚上不小心缠绳,没办法解开,头朝 下,脚朝上,被活生生拖着走。 若非是这般场景,徐达看到敌军,早就下令射杀了。 然后,他们看到一个毕生难忘的场景。 战马载着、拖着清军冲到城下,站稳之后,马膝一弯,竟好似人那般下跪。 “嘶——呜——” 马鸣声好似在呼唤着什么。 清兵一个个下饺子一样从马背上摔下去,呻吟遍野,嘴里叫得就好像自己被下油锅那般。 谁见过这种场面。 非亲眼所见不能形容其震撼。 明末百姓喉咙发干,双眼发直。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空中,一股香气悠扬而起,嗅不出是花香,草香,还是旁的什么香。 城墙前,一道身影悬浮而立。 青丝垂到腰间,肌肤映雪生辉。 她从从容容降临,接受生灵膜拜。 骏马跪伏,众人惊怔。 飞、飞起来了!!! 艄公下意识推搡之前交谈的士兵,用力过猛,直接把士兵下巴磕向城墙。可他已经顾不上这点,结结巴巴问:“这、这是什么?” 士兵面上只余狂热:“神!” 他伸着脖子朝那边看,从脚趾尖到面颊都在激动发抖。 “那是——神!” * 神威究竟有多深,没人知晓。 只知道每时每刻都有战马驮着清兵过来,若是死人,就随意埋葬,若是活人,便能看到一个嘴唇发白,双眼无神的清兵,不知在马上颠簸多久。 扬州人从一开始痛恨清兵,人一到立刻拖去行刑,到后面已经麻木了,机械地把人捆走,丢俘虏营中,到一定数量就拉去杀掉。 朱元璋一直都非常懵,不止一次扭头问徐达:“这样就完了?” 他还以为需要鏖战一番,甚至这次带去的明军,能活下去的不足三成。 徐达也很是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但还记得回应:“回上位,是……就这样打完了。” 朱元璋心情复杂。 又是高兴,又是叹息。 神和人,竟然隔着如此庞大鸿沟吗? 也不知道神女在作甚,或许在哪株茂密绿树下品茶,倾听雨水敲击在瓦片上叮当作响的音律;又或许在天宫中 与仙友会聚,推杯换盏,言笑晏晏,森严天门屹立在外,远远望之,高不可攀。 * 神女在卖身。 系统:“别急别急,一匹匹来!” 青霓抬手。 战马开开心心蹭过来,和玛丽苏贴贴。 青霓抬手。 下一匹战马开开心心蹭过来,继续和玛丽苏贴贴。 青霓抬手。 下下一匹战马……给她叼了一朵花。 青霓有些惊讶,而后,哑然失笑,接过花朵,弯腰亲亲骏马前额。 “谢谢,花很漂亮,我很喜欢。” 骏马昂着头,踢踏着马蹄,走、正、步! 然后,拐个弯就被其他战马用脑袋拱,用牙齿咬,拖到角落里。 打你! 打死你! 第464章 三百年限 朱元璋忙到脚不沾地。 清军俘虏他得处理,清军步卒,他得派人清算。他还得好好梳一梳这天下,看看自己走后,大明会被哪一方势力夺走。 最重要的是,他要向毕懋康学习明末火器。这种事情可不能不掌握在至高掌权人手里。 于是,便实在忙得没时间再去听洪武年间历史和那“土木堡”。 朱元璋:“那些都是虚物,还是先顾着眼下吧。” 比起通晓未来,还是能让火器更新换代比较重要。 “你真不愿意和朕回去?” 在某一天,朱元璋再次询问毕懋康:“大明眼看是要亡于此时。” 毕懋康看向洪武皇帝——本朝太祖,毫不掩饰自己的拒绝:“臣要报朝廷知遇之恩。纵然无力回天,也总该试一试。” 朱元璋更遗憾了。 这种忠臣,怎么就不能是他麾下呢? 朱元璋又问:“你预备如何?” 毕懋康先是认真朝着朱元璋一拜,而后道:“先寻找皇室中人,请之登基,操持大局。再招兵买马,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取消苛捐杂税,顺应民心,或有重开日月一天。” * “天德,你说这人怎那么倔呢?” 回到明初之后,朱元璋摇头感慨。 徐达盯着地上某一点,眼神空茫,也摇头。 朱元璋脸上看不出喜怒:“你摇头作甚?” 徐达闷闷地说:“俺不赞同上位的话。那毕孟侯是忠良,受了皇恩,不能单以一个‘倔’来表达——若上位在明末,俺仍在上位麾下,俺也不走!” 哒哒哒。 宫人端着两碗东西上来又退下。 朱元璋拿起一碗,埋头呼噜噜地吃,口齿不清:“你自己拿。” 徐达探头一看,是面疙瘩。 “谢上位赐食!俺正好也饿了!” 两人就这么呼噜噜吃着,像是以前在军营那样。 至于方才对话,便好似没发生过。 * 朱元璋将《军器图说》送去宝源局,让那边按照图纸研究新火器,自己则开始埋头案牍,一份又一份奏表经过他处理,从白日埋头到黑夜,又从黑夜埋头到白日。 四十二岁的人,通宵一夜,第二天依旧是丰神异彩地去上朝。 一到朝上,他就乐了:“诸位爱卿,眼底怎那般青黑?” 众大臣:“……” 废话,看到明末那些臣子贪污情况,家里一箱又一箱银子金子往外搬,在上位回归后,他们谁能睡得着! 都不仅仅是睡不着,许多大臣连棺材都定好了,今天早上出门前和家里依依惜别,泪流满面。前来路上,心中无数猜想沉沉浮浮,远远看到皇宫,就感觉压力一步步增大,几乎喘不上来气。 朱元璋暂时没有把朝廷清理一遍的想法。 他轻轻敲击着龙椅:“据后世人说,大明传承二百七十六年,众卿可知,从古至今,皇朝大多传承多少年?” 礼部尚书崔亮在心中计算之后,出列:“回禀上位,自秦以来,除却秦、隋二世,新、周一世,汉太祖 所创朝代为二百一十年,光武所创朝代为一百九十五年,晋为一百五十五年,其中,中原陆沉之前是五十年,之后是一百零三年,而武周之前,唐为七十二年,武周之后,唐为二百零二年,靖康之前,宋为一百六十七年,靖康之后,宋为一百五十二年,元则是九十八年。” 礼部就是负责整理历日的,也只有他们接触过这些资料。 说完之后,还不大不小拍个龙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