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年年,你们家沈家树为嘛要求这么高!”姜红下午下工就偷偷的跑过来找唐年年抱怨。 他们队里没有知青合格,但是从隔壁队里也听到了一些消息。 队里的知青们就有些坐不住了。虽然同样是种地,但是好歹也有点儿不一样的。感觉还是带点儿技术含量。 但是不管是男知青还是女知青,都不好来找唐年年套交情。 也只有姜红和她熟悉一点。 唐年年道,“这事儿家树和我说过了,种地也是要技术的,咱们经验不够,没法完成任务,回头要是垫底了,也是要被赶回来的。” 姜红:“……” “当时家树也和我说了,要是基地做得好,以后瓜子厂扩大,总要人干活吧。肯定优先找有文化的人。” 姜红眼睛一亮,顿时有了盼头了。 她看到唐年年边守着炉子,边看书,问道,“你看啥呢?” “看以前的课本,感觉有些都忘掉了。”唐年年有些懊恼,“放下课本一段时间,都还给老师了。” 姜红道,“看这个干什么,咱现在种地……你现在教小学也用不上。” “学点东西还是好,家树让我学,我就好好学。”唐年年道。 见她满心满眼都是沈家树,姜红也不和以前那样说啥了。 事实证明,年年的眼光是真不错的。 知青很快就招满了人了。 一共招了十个人,男女对半儿,都看起来老成持重的样子。 来村里三年以上了,棱角磨平了。没有了少年时期的斗志昂扬。唯一想的就是能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去处。 沈家树觉得这样不行,得打点鸡血。 作者有话说: 么么哒,明天见。 第76章 “各位知青同志, 别看我们只是一个瓜子厂,但是领导对我们这个单位是很重视的。要不然也不会专门给我们弄这一片地种葵花,这片地其实就是试点而已。如果成功, 将全面推广。到时候整个公社的大队都会种植一部分葵花,作为经济作物。” “这就是你们当初下乡的目的, 用所学的知识建设美好的农村。” 沈家树先是说了一番充满正能量的发言, 见大家果然都没精打采的, 他这才上干货了, “作为我们公社重要的经济作物葵花, 关系到我们未来经济的发展状况。这项工作就意味着容易出成绩, 也容易受到公社领导们的关注。只要葵花种得好, 就是你们做出的成果好。以后回城的机会, 我一定努力的给你们争取。咱们瓜子厂招人,也是优先考虑的。” 前面的时候,这些知青还没往心里去, 反正就是一些大道理, 他们都听多了。 多年的热情早已在繁重的工作中消磨殆尽了。 早就没有过去那样大空话一说就能收买的了。往往领导说大空话,那肯定是要让他们吃亏的。 但是听到后面的话,这些人耳朵竖起来了。 争取回城? 瓜子厂招工也优先考虑? 甭管哪一条,那都是足够吸引人啊。 作为城里来的年轻人,谁又不想脱离这种日复一日的劳作呢? 有人默默举手,“你说的是真的吗?优先考虑我们?” 沈家树道, “你们来的时间都很久了, 符合标准。如果表现优异, 到时候我们作为公社的支柱性产业, 自然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力, 到时候只怕不用我竞争, 领导们也是无法忽略大家的功劳的。” 沈家树琢磨着这难度不大,毕竟明年大家就要参加高考回去了。考不上也没关系,他虽然记得也不是很清楚这些日子,但是只记得爷爷说过,高考恢复之后,知青们回城的机会就多了,后面几年陆续全都回城了。所以八十年代城里很多失业人员。到时候不用他费心思,这些人就能回去了。 而且瓜子厂开得好,沈家树也有信心实现自己的承诺。瓜子厂和种地可不一样,开厂赚钱的收益是显眼的,是能吸引人注意的。很容易做出成绩来。谁有钱,谁说话算数。沈家树很有信心。 至于瓜子长招人优先录取,现在也是沈家树一句话的事儿。厂要发展,到时候自然缺不了人。 见沈家树肯定的回答了,大家荒凉的心这才有了希望了。脸上肉眼可见的有了神采,还有人面带激动。他们等得起。这些年都过来了,只要有希望,大家就能等得起。 立马有人道,“沈主任,你要让我们做什么,你就安排吧。” “对,你快安排,我们什么都会做。” 年轻人们一旦有了希望,精神面貌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个个的哪里还像刚刚那样没精打采啊,这会儿都充满了斗志。 巴不得早点做出成绩来。好早点回家。 要比起种植技术,沈家树还比不上这些人呢。 他将资料和种子,包括化肥都交给他们。让这些人来负责这些事情。 “我也不会你们多么干预了,你们自己发挥。我只有一个要求。每隔一段时间,这也是为你们好,到时候为你们争取利益,也有个证明。” 这些人立马答应了。 不就是写日记吗? 这些田地都是现成的,也不用开荒,大家做起来自然也没那么辛苦。 而且他们自己管自己,不需要和过去那样紧张了。 这些活儿没啥重活,做起来也比在下面生产队轻松。 做了几天,大家都适应了。并且开始产生热情了。 不止是因为沈家树的那些承诺,还因为他们从种植葵花中找到了乐趣。 终于用到了文化知识,终于觉得自己还是个知识青年。所学的知识也有了用武之地。 葵花的事儿安排好之后,沈家树自然不用多操心了,没事儿就去看看他们的工作进度就行了。毕竟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出成果。切现在还不是种植葵花的合适时间,现在只是先照顾这些土地,学习资料,做好选种育苗的准备工作。 倒是沈家树的房子开始开工了。 沈家树偶尔得抽空去看看。 陈师傅还真是花了心思了,直接从县里建筑队请了工人过来帮忙。 也不知道陈师傅咋请的,反正这些很难请的建筑工人还真来了。 而且一改往日里沈家树对他们的印象,人家干活挺利索,做事很熟练。 沈家树站在陈师傅身边,“您老怎么请的?” “我和他们老子认识几十年,能请不来?” 陈师傅道,“别看他们平时干活不利索,但是真的做事,那肯定比你们这些人熟练。你这房子,我看不要几天就能盖好。” 沈家树问道,“那医院呢,咱这马上要秋收了。”他也是按时陈师傅,早点建好了,才能早点提把他孙子调回来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