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明军对偷袭毫无准备,无力抵挡,将士死伤无数,连主帅吴克忠和吴克勤,都自顾不暇,奋勇还击后,终于还是难逃战死的命运。而随二人出征的三千营三万将士,在此役中全军覆没。】 说到此处,武将们不由得哗然。吴克忠吴克勤兄弟,可是从永乐年间,就多次跟随太宗皇帝出征蒙古的。当时太宗皇帝主要打击是阿鲁台的鞑靼,兄弟两都在战场上颇有建树,战绩突出。 就近的来说,正统九年他们还出征过兀良哈,功勋卓著。二人在军中能有今日的威望与地位,都是靠军功累积起来的。 出征经验如此丰富的两名虎将,竟然如此轻易地死在了瓦剌人手里吗? 李世民摇头叹息:若无军情可做依托来判断,打仗便如瞎子一般,中计属实难免。 赵匡胤也觉得十分可惜:此二人能承爵能任都督,必然打过不少胜仗,此次却因探听敌情不够,而葬身于此,委实白白牺牲了。 朱元璋的太阳穴忍不住突突直跳,从众臣的惊骇程度可以看出,被天幕预言会死于鹞儿岭之战的两位武将,都是大明的重要将才。稍稍回忆一番,便能忆起兄弟两,这些年在北拒蒙古之战上,所取得的诸多胜利。 而夹在群臣中,接受众人目光洗礼的二人,也是大为惊骇。 惊骇过后,二人也明白,若皇帝真让二人去阻击跟随的敌人,二人会毫不犹豫前往。他们二人觉得,自己死在瓦剌人手里,倒不是最要紧的,出征那么多次,早已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心理准备。最要命的是三大营中的三千营,精锐竟尽数亡命于此,二人更觉得心像是在滴血一般。 “实在是可惜,太可惜了!” “二位将军是难得的将才,又通晓蒙古人的战术,他们若是战死,对我大明便犹如断了一只臂膀啊!” “正是如此!如今英国公与成国公皆已成老将,这二位正值壮年,以后御北敌、控沙场之事,更多依靠他们二位呢!” 虽然事情还并未发生,可是一想到那样的情形,大臣们就觉得接受不了,如此肱骨折损了,大明对蒙古势力,胜算更小了。 已经有暴怒的武将忍不住道: “这都是那阉狗干的好事!若不是他撤军时胡乱指挥,却对后方瓦剌军情丝毫不知,何至于二位将军毫无准备地应敌,最后全军覆没?” 一句话,瞬间将武将们的怒火给挑了起来。 明朝有太监建军制度,太监平日里不在行伍中待着,出征时,便要代表皇帝和朝廷来监军。可太监大多是不通文墨之人,先前都是干着伺候人的活计的,突然参与到兵政之事中,便是外行指导内行,没少让大大小小的将领们受气。 比如之前提到的郭敬,若不是他胡乱指挥,阳和之战也不会败得如此惨烈,可他自己却躲在草丛中逃脱了,让守城的将士们送了命。 “阉狗不除,大明难兴!” “奸宦误事!奸宦误国啊!” “这三千营折损如此严重的话,想要重建,怕也是难复精兵能将之荣光与强悍了,太宗皇帝一手创立的三大营,一下子折了一个腿!” “王阉狗!你如何去面见太宗皇帝!如何去见仁宗宣宗二位先皇?!” 这话是借着骂王振的名头,指桑骂槐地指责皇帝。 毕竟要去面见列祖列宗的是皇帝;而且到了那时候,必然是皇帝钦点了名,吴克忠吴克勤才能率三千营的三万人迎敌。 武将们不敢直接指着皇帝的鼻子骂,但拐弯抹角地骂皇帝的胆色,他们还是有的。如果能就此把皇帝骂醒,也是尽臣子本分。 武将们越骂越难听,吴氏兄弟的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看,他们兄弟今天可是被人当枪使了。 第16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16) 做过好几次监军的太监刘僧,见武将们竟然骂到皇帝头上了,便觉得这是刷皇帝好感的好机会,更是天赐的抢王振风头的良机,立马就蹦出来道:“将军们,瓦罐离不得井边破,各位都是战场上杀出来的,知道战场形势复杂。两位吴将军的牺牲,也不能全是谁一人的错吧?天幕可是说了,一路行军,军士疲惫,粮草接济不上,军心大乱,如此迎敌,想得胜也难啊!” 刘僧仗着自己监军过几次,和这些武将们还有些熟悉,便跑出来说和,这样既帮皇帝圆了脸面,又给了武将们台阶下,想要两边都讨好。 只可惜,他的小算盘,被在场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并不愿意给他抬轿。武将们依旧嚷嚷道:“军士疲惫是谁乱改行军路线造成的?” “粮草接续不上,不也是王振做总监军失职?” “行军途中,不用斥候不用夜不收,如何探得敌情,加以应变?” “僧保太监①还是多读几本兵书,好歹学会了纸上谈兵再来与我等分辩!” 武将们没有直接骂皇帝,骂的是王振,刘僧也不能戳破了这事,不然王振背着的黑锅,就被他亲手送到了皇帝身上了。 刘僧顿时口舌错乱,被武将们怼得节节败退。武将们文墨上不如文臣们精进,雄辩上也比不得,但他们嗓门大,占住了理。更何况群情激奋时,与群体抗辩吵架是最为不明智的。 气急之下,刘僧忙看向关系较为亲近的成国公朱勇,用眼神向他求援。 朱勇见皇帝面色晦暗不明,再吵下去吃亏的也是武将们,便顺道卖刘僧一个面子,清了清嗓子,大声喝道:“够了!此时是御前,吵成这样像什么话?陛下还未发话,尔等怎能如此喧哗!?” 武将们这才带着不满渐渐歇了声,嘟嘟囔囔地放过了刘僧。 朱元璋默默地观望着,便看到了武将和文臣一样,都对宦官们极为不满。 能让文官武将都万分嫌恶,除了利益冲突之故,必然与太监们平日行事张扬跋扈有关。 只是朱元璋没想到,太监不仅能插手政事,甚至还能当上监军了。 打了一辈子仗的朱元璋,能够想象军中有个阉人指手画脚时,会有多令人头疼。不曾想,这法子,竟然是老四朱棣搞出来的②。 朱元璋忍不住啊呀一声,气得直拍脑门子:老四文治武功都颇有建树,怎的给后世留下如此大的一个隐患?这帮子阉人,最不可信了,只能留在身边当个奴仆,切不可给予权位。老四给了监军之职,养大了宦官们的胃口,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也难怪如今阉宦们如此嚣张。 看来,回头要多了解了解老四做的那些事,得给他修补修补烂摊子,谁叫自己是他爹呢?朱元璋无奈地想。 朱元璋头疼朱棣留下的问题,对于武将们和刘僧等人的请罪,也只是敷衍地摆了摆手。 大家见皇帝愁容满面,还以为他是因为吴克忠吴克勤两个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