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一统不仅是国土上的大一统, 也是各种权力?的大一统。他自己看上去?是想要加强皇帝手中的权力?,可分封藩王属实是一步臭棋, 属于是贻害无穷的。 在借着朱祁镇的皮囊坐皇位时,朱元璋也晓得了,老四朱棣为了削藩,也费了不小的力?气,还因此被人骂得位不正?。他那时回顾老四做的那些事,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当?爹的给他拖后腿了,若是没有藩王之类的问题,朱棣还能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其他事情?上,大明也会因此更加强盛的。 或许是自家丑娃自己爱,朱元璋突然觉得,若是他没弄那么?多有的没的,不搞什么?藩王海禁户籍之类的,老四这个明太宗,说不定会不逊于唐太宗呢! 【赵匡胤上位后,改革唐朝兵制的想法是没错的,军权收归中央是时代发展所趋,只?可惜宋朝进行了一次错误的试验,导致问题向一个方向发展了。说起宋朝的问题,大多人立马就?会反应过来:冗官冗兵。这个总结很精辟,冗便是太多,太臃肿的意思,当?官的和?当?兵的都太多了,花费就?多了,也就?有了冗费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致使宋朝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 【说到冗官,这就?让主?播想起了,因为掉进宋朝官制这个天坑的日夜,简直是最?惨无人道的折磨。不说咱们这些后人,恐怕宋朝的皇帝和?当?官的都没有搞清楚,他们到底有多少官,哪些官管哪些事,哪里出了问题谁负责之类的。而?冗官的目的就?是分权,宋朝官职多的原因,就?是一个事会分成好?几个人管,而?且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官职,这些事还分为长长久久的事和?临时有的项目。】 【说到这里,就?用咱们的老熟人、北宋文学家、改革家、政治家王安石的头衔,来给大家感受一下:‘光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国柱、太原郡开国公、佐理功臣’,这是王安石在同一时期身上的头衔和?职位,若说是因为王安石过于能干,皇帝给他的活儿超级加倍了,所以官儿也超级加倍,还能理解。可是宋朝上下几乎都是这德性?,仿佛身上没三五个头衔官职,都不好?意思见同僚似的。这么?一串儿头衔,主?播觉得,相声界的贯口?来挑战都得担心影响到职业生涯。王安石这样的政治家,咱们不怀疑他能不能分清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可能保证朝中其他人都记得住?都分得清?】 赵匡胤有点?怀疑人生:啊……这……我真有设立那么?多官职吗?有让一个人担任那么?多职务吗? 嬴政第一次感到困惑:那些官职,看名字看不出他们是做什么?的。 刘彻倒是有些了解:这法子,跟我那分封制有些血脉相连啊,都是将东西越切越细,越切越细,分摊到每个人的头上就?少啦!只?是分封制用在权贵身上,当?然是权贵人越多分的越少,可官职不可这般干吧? 李世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若身上有三五个官衔职位,就?得拿三五份俸禄,天幕所说的这位,怕是要拿七份? 李世民想到这里,忍不住“嘶——”了一声,要养这么?多官,可是不小的负担啊! 朱元璋笑道:“宋虽弱,却但确实做了不少尝试与?创新,与?元的新制以及大明朝廷的建立,提供了不少的经验。” 赵匡胤有些懵懵的,因为唐那样一个强盛的王朝,也因各地节度使的不安分,导致分崩离析,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创立宋朝时,他一心想要避免唐所遇到的问题,十分忌惮武将的同时,也十分害怕权力?集中在一人一处,因而?一直在分权。 只?是,后世子孙会将他弄到这种地步,也是他没想到的。 【王安石的头衔与?职位,还只?是宋朝冗官一个小小的角度。宋开国时,赵匡胤便改革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的下沉到了普通百姓之中。科举制从隋创立起,经过了唐的发展,到了宋又进一步完善,参与?考试者,不论贫富,都可参与?,而?且还十分抑制权贵子弟舞弊,采取了糊名制和?誊抄法。如此一来,科举取士取了不少民间学子,自然要给这些辛辛苦苦考出来的人一个前途,于是当?官的人也越来越多。只?是科举和?后续的官员考核制度不完善,以种萝卜为例,取得萝卜有些良莠不齐,但需要都安排位置,萝卜坑不够了,就?得多挖几个,或者几个萝卜塞一个坑,可有了坑的萝卜,虽然会挪坑,但没有适当?地剔除掉长得不好?的,甚至发烂还影响其他萝卜的萝卜,这种地之人要管的萝卜地可不就?越来越大,而?且要用的肥也越来越多?】 再次听到科举之法,嬴政依旧十分心动,明朝那一期讲的是考试范围,他还有些犹豫。这次听到宋科举取士竟可以不论贫富,让嬴政思路更加打开了。他一心想统一小篆为大秦统一文字,却受到了不小的阻碍,毕竟各国都以自己的文化传承为荣,并不稀奇。但若以科考为途径,规定小篆为科考唯一用字,从取小吏开始,想必无数人愿意学用小吏,同时也能选出一批能干小吏出来! 刘彻亦有些心动,宋朝因唐亡于藩镇割据而?不断分权,他是理解的,但汉的阴影不仅在各地王室子孙,也在朝中的外戚。自吕氏一族后,汉对皇后娘家都十分防备,若引入其他势力?,又担心是驱狼吞虎,虎未死又有狼患。倒是这科举制,引进来的人,通过考教学识取人,便保证了有一定能力?,从平民中取优秀士子,身后无家族助力?,用起来也放心,哪怕他为官后再培养自己的势力?,也需要一些时间…… 刘彻越想越觉得可行度挺高。 李世民听到糊名制和?誊抄法,忍不住眼前一亮:“这倒是不错的法子!科举之法兴起于隋,本是想用来抑制世家大族,不料却被世家大族利用,通过科举塞了不少人。若是好?好?操作?一番,不愁世家大族这等疾患解决不了!” 李世民不仅想到了要学糊名法和?誊抄法,还想到了要在民间设书?院,帮助出身普通的学子入学。如此一来,朝中官位也不会尽被那些大族子弟占据了。 明的科考随宋元制,朱元璋被骂过规定四书?五经只?用程朱二人版本的事,已经在推行改进了,所以他的注意力?在最?后那段话上:“这天女说话着实风趣,乡下种萝卜确实得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得用大粪浇!哈哈哈……” 朱棣在一旁有些哭笑不得,他知道朱元璋铁定是将那些惹他生气的大臣,想象成了田地里的萝卜,被农民用一瓢一瓢的大粪临头浇下来了,真是恶趣味啊! 玄烨点?头:可不正?是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