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自己身边那只讨巧可爱的牧羊犬,真的是一只狼装的。】 【李隆基立马命杨国忠负责反击事宜,李隆基也真是昏了头,竟然相信杨国忠在军事上面的才能。杨国忠这个三十岁之前都在当流氓地痞的人,他?能懂锤子军事,再加上唐朝精锐边军大多镇守各处,都城长安与行宫洛阳防卫不多,新募集的兵没有经过?训练,毫无?战斗经验,对上安禄山的兵,自然是节节败退,很快安禄山就占领了洛阳,并且天宝十五年大年初一,在洛阳称大燕皇帝。】 安禄山起兵,嬴政和刘彻都不意外了,他?们两意外的是,那般煌煌盛世的大唐,竟然那么不堪一击? 从天幕展示的舆图来看,洛阳就像长安的伴都,说?是半个都城也不为过?,二者相距那么近,没想到洛阳就那么轻易丢了。洛阳丢了,叛军杀进长安可不就轻而易举了? 天幕也没说?,唐的军事力量,和宋一样?羸弱啊,甚至还?开疆拓土,将华夏疆域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面积,说?明唐兵打起仗来是很厉害的,怎么内部叛乱就压不下去呢? 嬴政和刘彻想不明白,赵家父子和朱家父子也不是很明白。 赵德昭道:“这种事交予杨国忠这种无?才无?德的小人来办,肯定要坏事。” 赵德芳非常认同感地点头。 赵匡胤却?道:“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爱读书的太*祖赵匡胤,对唐史也算是十分熟悉了,可听了两次天幕后,就觉得一个小小的杨国忠,还?影响不了大唐的根基,应该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才是。 赵匡胤让两个儿子想想,赵德芳愁得头疼:“反正我想不出来,父皇你就别卖关子了。” 赵德昭沉吟后道:“父皇,可还?是与李隆基有关?” 第121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22) 赵德芳得了哥哥的提示, 立马道:“我想起来了,李隆基猜忌自己手下的将军,命哥舒翰出潼关!”赵德芳激动得拍巴掌, “李隆基自?己逃命就算了, 还让将领去送死, 安禄山不是要清君侧吗?直接把杨国忠扔给他就好?了啊!” 赵德昭没多想便否认道:“应该没这般简单。” 赵匡胤的眼神, 遥遥投向天幕,像是对两个儿子说,又像是自言自语道:“我猜问题还出在别处,难道是军改么?” 李隆基上位后, 进行了一系列军改, 这点天幕也提到过。只是大家说起安史之乱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任用外族人为节度使一事, 觉得是非我族类,便有了异心。可赵匡胤想了想, 即便是没有安禄山,汉人节度使也会因为受不了杨国忠这等小人的打?压而起兵, 也不是没可能。清君侧这个旗号,可是《春秋》中就有了。 赵德芳看赵匡胤只觉得事情还有点?严重, 赵德昭却听?出了十?分不一般的东西。 他亲爹就十?分看重兵权, 所以一下子就想到军改一事上了?难道是以他治军多年的经?验, 看出了什么来了? 赵匡胤还在思索着府兵制与募兵制的事,天幕讲宋时,就说宋冗兵冗员,是因为对募兵制一次错误的试验, 那李隆基的军改,是不是也一样? 可是想想大宋的年份, 再想想李隆基在位的时长,又感觉问题应该没那么快就显露出来。 赵德昭很想问问,可不知?道该怎么问,总不能直接说“父皇你在想什么”吧? 朱元璋看到天幕展示的李隆基仓惶出逃的样子,再看自?己的老四,顿时觉得这孩子浓眉大眼可爱至极。 相对于宋赵构的软骨头?和李隆基的昏庸,自?己这个儿子,直接把都城迁到了北边,自?己坐镇国门,此等魄力与胆识,历届帝王也少?有人能及吧? 真?是越看越喜欢。 朱棣被亲爹的眼神看得有点?发?毛:“父皇,儿臣可是有什么不对之处?” 朱元璋笑呵呵地摇头?:“没有没有,你很好?,很好?。” 想必以后别人说起来,会说他朱家虎父无犬子!朱元璋顿时觉得美滋滋的。 朱棣被老爹笑得莫名其妙的,问:“父皇,你对安禄山起兵一事,有什么看法吗?” 朱元璋滋滋地喝了口茶,满足地叹了口气,说:“现下没什么看法,反了不正常么?换做是我,我也要反了他娘的!” 看看李隆基那些做法,多令人生气啊!朱元璋恨不得能亲手宰了李林甫杨国忠。 顿了一会儿,朱元璋道:“不过中原不能落入外族人手中,外族人待我们畜生不如,安禄山史思明二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这出身,决定了他们没有当皇帝的资格。” 安史之乱的叛军,每到一处就烧杀劫掠,杀人取乐,这等人怎么可能会得民心?又怎么可能坐稳天下?他们的作为不就和宋时,南下的金人相似么?不把普通老百姓的当然,甚至只当两脚羊。 回望历史,朱元璋确实感觉到,要坐稳这天下,名正言顺很重要,民心也重要,否则秦隋不会二世而亡。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想起了于谦与岳飞二人,在用兵打?仗时,都十?分倚赖民间之力,因而一人以文臣之身打?赢了决定大明生死的京师保卫战,一人打?出了百人胜金人数万骑兵的胜绩。 朱棣倒是有些想法,可是想来想去,好?像都是史书上他人的想法。 在听?到安禄山竟然敢称帝的时候,高力士更是绝望了,没想到先前看起来十?分听?话谄媚的安禄山,胆子那么大,野心也那么大。 可是高力士偷偷觑皇帝的反应,却见皇帝依旧平静得出奇。 高力士心中十?分惊讶,皇帝刚刚还哭了,为何?到了有人叛乱时,他反而镇静了?难道不信安禄山会反? 高力士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总感觉不是皇帝信不信的问题,而是皇帝似乎变化极大,和先前极为不同了。 高力士跟在皇帝身边这么多年,对皇帝的一举一动,一个小小的脸色,都十?分清楚,可看天幕以来,皇帝处处的反应都与他想象中的不一样。 他心中的疑虑越来越大了。 李世民确实没什么情绪波动,天幕前头?讲了那么多李隆基昏庸偏信的事,标题也说了,李隆基是葬送大唐国运的人,会起狼烟不是正常的么?所以李世民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只是他心中恨的,不是安禄山这等野心勃勃的外族人,恨的是李隆基这个被酒色音律弄坏了脑子的曾孙子。 别人或许会哭自?家的江山,就这么败下去了,可李世民哭的,大多是触动他私人情绪的事情,遇到此等军政大事,他反而颇为冷静。 正当主仆二人各自?揣着心思的时候,一个小内侍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要给?高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