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挑选,有不好的也没什么,反正回去后就有嬷嬷□□了,实在不好的,打发了就是。 黛玉求助似的看了林宥一眼,见他笑的促狭却又面含鼓励的,怕是不肯帮自己了,只好娇娇的瞪了哥哥一眼,认真的选起来。 总要身体看起来康健的吧?也不能看起来太不顺眼的,眼神太放肆的是不是也不能要?哥哥说过不能主不主,仆不仆。 这么想着,她陆续选了十个人。 “哥哥,是不是太多了?”我哪里用这么多人伺候,她打算再排除一遍。 “不多,十个人也不是个个都能留在你跟前,等嬷嬷们□□了再说。就这样吧。” 林宥扬扬下巴,一直低着头缩在角落的???李青河就带着满脸堆笑的人牙子出去了。 这就是没丫鬟没嬷嬷的坏处,不然侍卫怎可进内院来。李青河每次都尽可能低头缩小存在感,也着实辛苦。 这是把我当嬷嬷使唤了啊。青河心里苦! “这些人先让雪雁归拢着,规矩都让她们知道,这里不比普通人家,乱走乱跑的,可是会要命的。” 雪雁也不比以前了,沉稳了许多,赶紧福身称是。 “小戏子就不用咱们挑了,自有人操办,你且歇歇,晚间我来接你游湖,晚膳就在湖上用了。” “是,哥哥也注意休息。”黛玉福了福。 林宥自然回了前院,一进厅就烦躁的问了句:“那个薛家大爷,是个什么东西?” 李青河想,还好我打听到了一二,“就是个纨绔中的纨绔,听说当街杀了人瞒不住了,才躲起来了,杀个人都这么不利索,能让人证据确凿的告上衙门,也是稀奇了。” “你可知道他躲哪里了?” “这,终归先躲个清静地方吧?”李青河想,无非是寺庙啊,庄子啊… “他躲到荣国公府去了!” “啊?他躲人命官司躲到了天子脚下?” 李青河尴尬了:“这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还懂点兵法?” “放屁!王法他都不放在眼里,还能管兵法?” “那倒是。”李青河觉得有道理。 世家大族,其实都很讲究的,都很要脸面,若下人不好,远远的发卖了便是,很少有打死的,被外面的平头百姓得罪了,找个理由折腾折腾,或者丢进衙门,再有小心眼的雇凶杀人也不是没有,可这么大咧咧的当街打死人的,在世家眼中,就属于不要脸了… “荣国公府,能让这样的人家住进去,他家的女儿们还跟商家女私交甚密,这说明什么?”林宥心里更烦躁了,不过他面上可分毫不显,只目光冷淡。 李青河想,能说明什么?一丘之貉?他可不敢说。 “罢了,等都打听清楚了再说罢,再让兄弟们多出去转转,金陵富贵乡,各路消息多的是。” 刚过午时,工匠就出了图纸过来,给黛玉看过后,就连同林宥写了一下午的密折一并送往京城。 天擦黑,林宥就来接黛玉出门,她年纪尚小,不过还是给她带了个帷帽。 马车上,黛玉听着外面人声鼎沸,仿若幼时父亲带自己踏青那日一般,眼泪忽又滴了几滴,她赶紧偷偷擦去。 林宥看见了也当没看见,只悄悄帮她挑起一角帘子,让她看看外面的人间烟火。 到了码头,画舫已经等在那里,租的自然是最上等的,雅致非常。 黛玉登船,便摘了帷帽,跟哥哥坐在二楼厅中,不远处,秦淮两岸,灯火阑珊。 不一会就上了点素斋,大多数是清雅的花饼,果糕,茶也是茉莉香的。 黛玉无瑕吃茶,坐在栏杆处,喃喃自语:“秦淮诗词不知几何,如今见这景色才知诗里的意思。” “所以才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说法。” 林宥坐在她的旁边,一手端了茶杯,一手搭在栏杆上,明明闲散的坐姿,可他腰背挺直,倒真如书里的侠客一般,潇洒孤傲。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谈了会诗词歌赋,待月色微凉,雪雁给黛玉披上了披风,她仍有些咳嗽的时候,林宥就让画舫返程了。 “休息两日,我们便要启程回京了。” “有什么要买的,要带的,你写个单子,我让人去备好。” “玉儿知道了。” 林宥见她明白,便不再多言,余光却见李青河出现在外面。 他没让人进来,而是走了出去:“什么事?” “府尹的船。”李青河瞥了眼旁边那个几乎并驾齐驱的画舫。 “似乎知道了您的身份,这是想一并靠岸,来跟您请安?” “跟我请什么?当初举荐他入京的又不是我,他可曾去祭拜过父亲不曾?” “到底是一方府尹,又跟大小姐有师生之谊…” “不过是拿钱聘的西席,他还敢称一句老师不曾?再说了,黛玉已经睡了,一会你先去让马车停的再近些,我抱她上马车。” 李青河咽了咽口水,他还是不适应侯爷一本正经的胡扯啊… 大小姐坐着就睡了?那跟雪雁说话的又是谁。 画舫尚未停到岸边,“睡了”的黛玉就被林宥抱上了马车。 后面的府尹贾雨村,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要搭讪的人,自画舫踏水“飞”到了岸边,引的岸边一片叫好声! 黛玉更是欢喜的惊呼了一声,小脸有些崇拜的看着哥哥。 “哥哥真好。” “好也不带你飞了。” 林宥尴尬的晃了晃脚:“浸了一脚的水。” 踏水是不是无痕,只有脚知道啊! 作者有话说: 谢谢大家的加油,就不挨个感谢啦。 第9章 武力值的真相 ◎“呸!我是那样的人吗?你居然这么说一个少年,真是心思阴暗!”◎ 第二天,还想着下拜贴来的贾雨村,听手下禀告,林宅已经开始往码头运行李了。 这就要回去了?贾雨村只好作罢。 林宥自然没打算立刻走,不过是让人陆陆续续先把行李运到码头而已。 两日后的清晨,有薄雾,一并五条船,正式启程回京。 船上日子单调,不过黛玉日日跟哥哥学习春秋,倒也不觉得憋闷。 一晃一月,船停靠岸边,检查补给。 “我就不带你下去了,一会有人来跟我们汇合。” 让黛玉没有想到的是,汇合的人里竟有两个嬷嬷,并八个丫鬟。 “启程之前我便跟图纸一并去信给府里,让他们送嬷嬷跟丫鬟来半路候着,如此还有半月多时间,你且同她们熟悉着,有什么不妥当,回府换人就是,记住我的话,主是主,仆是仆,规矩不能乱,方是持久之道。” 黛玉应下,自有嬷嬷们上前跟她见礼。 林宥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