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承恩公夫人笑意依旧,道:“佛前圣地,说这些作什么?随我进去给你们的哥哥祈福罢!” 同样上了香,却没有抽签。 没有抽签就不必去解签,也就不用再撞见了。 承恩公夫人知道北静太妃如今是站在林宥那边的,自家的这个林字她可是半分瞧不上的。 也不想去触她的风头,且尊卑有别,行礼又不是多舒坦的事。 出了大殿,又同小和尚捐了香油钱。 承恩公夫人就打算带她们回府了。 谁知迎面遇见了西宁王府的大太太宁氏。 这宁氏身上不过是个国公夫人的诰命,同郡王妃自然比不了。 两人互相颔首行了个平礼。 林家两个姑娘又向宁氏见礼。 “今儿这可真是热闹。”宁氏先道。 “是呢,如此巧遇,倒比特特赴宴相见让人来的欢喜些。”承恩公夫人亦道。 “这话听的,我本来三分欢喜,也成了七分了。” 宁氏其实同承恩公夫人并不熟络,两人也就是几家宴会上见过,聊过些无关紧要的。 今儿清静之地偶遇,反而显得格外亲切些。 又聊了几句,宁氏方进去上香,又说改日再叙。 承恩公夫人应了便带着两个姑娘匆匆下山去了。 林二姑娘轻声问:“母亲如何这样急?” 承恩公夫人不答,好容易到了山下,才道:“这个时辰来上香,你说呢?” 林二姑娘回头看了一眼,“女儿懂了。” 这个大太太分明是冲着北静太妃来的。 可为着什么呢? 总不能是来叙旧罢?两家这关系,这几年也淡了。 林三姑娘似懂非懂,却不敢插嘴说这个,只道:“也不知那个林姑娘,一会是不是还那样不懂礼数,那位大太太可未必有母亲这般宽容。” 承恩公夫人笑容淡了许多,“且顾好你自己罢。琛儿,你同我一块坐车罢。” 林三姑娘只好行礼去了另一辆马车。 心里却不敢有怨言的,她的婚事还捏嫡母的手里,即便是定了婚事,日后也得仰仗嫡母嫡兄们。 林二姑娘同母亲上了马车,先伺候母亲喝了茶。 “母亲,你如今对三妹妹有些淡了。” “不敲打敲打她,她便不知自己几斤几两。” 承恩公夫人冷笑不屑,可即便这样,面容也不见凶狠,仍端庄得体。 “母亲说的也是,自从庆国公府同林家被圣上赐婚,三妹妹就脾气不太好了,也不知是本性如此,还是被母亲惯的不知分寸了。” “你都看出来了的,她却还不自知呢。” 第122章 妹妹不服就打 ◎我哥哥在刑部,我也略懂律法,夫人记得要先去京兆府,可别去错了地◎ “母亲虽然透过风给她, 可她也不想想,她一个庶女,难不成是想做人家嫡子的正室?说她痴心妄想都抬举她了。” “可见这人心都是贪的, 一刻也松不得。”承恩公夫人道。 “但现下,庆国公同靖安侯府彻底站在一处了, 母亲先前的想法也是行不通了。” “行不通就换一条路,琛儿, 你得时刻记着,路是走出来了, 成与不成的总要先踏出那一步。” “是, 母亲,我记着呢。” 承恩公夫人笑的多了几分温柔:“还有就是, 莫急,要稳, 出手就不要犹豫, 成与不成都不要后悔。” 林二姑娘再次点头。 “所以,你觉得该如何?” 林二姑娘略微思索,展颜一笑:“母亲,??? 庆国公其实并非良配,他并无意续娶是一样, 长媳姜氏精明能干是另一样。” “你说的对。不过我们也不过是为着联姻一个家族,你也看到了, 她那样沉不住气的, 怎么可能指望她掌控一家?呵,能保全自己不犯蠢, 就是我对她唯一的要求了。” “是, 所以, 母亲,世家盘盘绕绕,并不合适,不如从新贵中选,刚从西北换防归来的定承伯如何?” 承恩公夫人点头:“你想的不错,定承伯只有嫡女没有嫡子,她若是争气,生下个嫡子来,好日子还是有的。” 又道:“回去我便打听一二,再做打算。” 后面马车的林三姑娘揪着帕子,浑然不知前面主母跟嫡姐的打算,只愤愤的想着,那个林姑娘竟然生的那样好的,她便是再不忿她抢了自己的姻缘,也得承认,论样貌气度自己差了一筹。 又想嫡母曾若有似无透了想同庆国公府联姻的话,还只带她去过庆国公府开府的宴席,她自然就起了心思了。 当初街口还偷偷掀开帘子见过陈公子骑马而过,清新俊逸,让人入目倾心。 都说北静郡王生的是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可她自看了陈公子那一眼,只觉得那传说中的北静郡王就是再好看,也不能及他了。 谁知一朝梦碎,被那个半路子出来的林姑娘得了去。 她一个江南之地的孤女,凭什么呢!不过是仗着有个深受帝宠的哥哥罢了,这哥哥还是从她家过继去的! 真真好处都被她得了的! 林三姑娘一口气实在咽不下去,可她也没太蠢,知道自己绝无计可施,不过是在心头咒骂几句罢了。 又忐忑,不知嫡母会再给她定个什么亲事。 可无论哪个,都比不上那陈公子了。 再说北静太妃那边。 西宁王府的大太太宁氏,上了香,又特地求了根签,便拿去后面找方丈解。 太妃已经解了签,签文吉利,太妃自然心情好了许多。 方丈却没有解黛玉的签,只道:“姑娘好福气,姑娘的签不必解了。” 黛玉也未追根究底,笑道:“谢大师。” 方丈又请她们用了一盏茶,黛玉喝了,果然还是那日的味道,不由一笑。 待两人谢过告辞,边走,黛玉边同太妃道那茶的来历:“茶叶子是山上随手摘的,水是山泉水。” 太妃亦笑:“看来这处的方丈果然不凡。” 两人正说着,就听一道女声含笑:“见过北静太妃,请太妃安。” 两人抬头,黛玉却是不识的,看穿戴至少是个侯夫人。 太妃不说话,她也无需动作。 只是微微偏头看了看太妃,奇怪太妃莫不是也不认得,怎么半响不说话,不叫起的? 又觉得不可能,即便真有什么新进京的夫人,太妃不认得,后面的齐嬷嬷也该知道的,不至于不上前不提醒。 正想着,太妃冷冷一笑,语气冰寒:“盛国公夫人,起来罢。” 盛国公?西宁王府降爵后的封号? 太妃为何同她这样盛怒,以至于眼角眉梢都有了寒意。 “谢太妃。”宁氏慢慢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