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一代文豪林黛玉 > 分卷阅读6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2(1 / 1)

?生。” 林若山又道:“怕不怕?” 林黛玉摇摇头,没?有回答。转头凝视着街道,看着看着,慢慢陷入了一种沉思里去。 苍山洱海,风光无限好?,奈何这风光在人间?。就要受人间?的侵染。 大理城,称不上美好?。它和黛玉一路走来?,所见的当世大多数城镇一样,色调是是黑黑灰灰的。 就在贴着告示的城门不远处,收尸骸的车,刚刚捡了一具饿死的儿童尸骨,畸形的大头上,停满了嗡嗡嗡吃腐肉的虫豸。 就在不远的地?方,一个乞丐样子的流民,瘦的只有一把骨头,倒地?就死了。 摊摊贩贩,早就萧条冷落,两边的店家,门前一一紧闭。 少数还兴旺发达的,也只有棺材店、寿衣铺、米铺之类。 大理城外的山上,漫山遍野,杂草丛生。到处都是无主的野坟。如今到了夏天,新埋的尸体,会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臭气?。 连日?的暴雨,让大理周边大大小小的污水塘暴涨,成群结队的蚊虫,从水塘里飞向城中居民家中,飞向那?些杂草丛中掩埋得较浅的尸体。 黛玉肌肤娇嫩,好?一段时间?,被大理的毒蚊虫叮得几乎不敢出门。 而大理有一部分的街道,直入山野之间?,算是一半在城里。街道间?,露天粪坑星罗棋布,路边、田边、塘边,到处都是垃圾堆,和嗡嗡的苍蝇蚊子。 而这些龌龊的污垢间?,是一列列低矮阴暗的矮屋子,不少是由茅草搭成的。里面住着使大理能够真正运转起来?的人——肩挑小贩、织工、匠人等。 “街头的乞丐、流民,越来?越多了,街上越来?越脏了。收尸车一天来?回三趟都不够拉。”黛玉凝视了一会,终于不堪忍受地?低下头,看着自己已经被泥垢臭水沾上的裙摆,低声对她叔叔说: “叔叔,我不怕这个通缉。我也曾跟着三姐,流浪四方。我只怕,真的要乱了。” 前不久,林黛玉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慢慢写完了《歌仙》,托她叔叔的几个朋友悄悄刊印出去了。 她不知道会引起那?样的轩然大波——原本只是悄悄刊印的《歌仙》,被书?商越印越广,印在寻南小报上,开始只是在文坛,市坊间?,最后,引发了一场波及面非常广,关于“地?租”的大辩论。 辩论开始只是集中在书?上,也只有文人参与。到后来?,不知怎地?,一位海外商人,搞出了最初专门用来?刊登《歌仙》讨论的“小报”。 随着小报短短时间?内的普及,辩论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三教九流,大凡是有点见识的,都要说歌仙几句话。 江南江北,沿海诸省、以及个别省份内,几乎天天都有人拍桌子砸凳子,能辩论到几乎火拼的地?步。 明面上能够让人听到的意见开始两极分化。渐渐主流地?分化了为了两派。 一派是以李白泉这些“狂生”为笔杆子的沿海诸省人士。这些人,以下层的文人、小吏、还有出身商贾的下层官员、市井平民、大商人、或者是以海利振作的贵族为主。 另一边,则是像孔家那?样世代公卿、与皇族、与朝廷关系紧密的大中地?主、大官僚。 参与这场大辩论的人数在增多,《歌仙》的名声就伴随着这样的大辩论,传得特别的快。 甚至有传言说“短发鬼”也评论了《歌仙》。 那?是南方起义军的首领之一,姓方。听说原系一位屡试不第、四处奔波的秀才,多年?在外,好?不容易谋了一个小吏,匆匆赶回家,却发现妻子早被家族中的土豪劣绅奸/淫而投江,老母亲饿死家中,小儿子则被拉去抵债,不知道卖到哪里去了。而家中由于他考秀才而得到的几亩田,也“借口他家中无人可种”,早就被人瓜分了。 他一层层地?往上告,一层层地?被压回来?,蹉跎了近十?年?,仍没?有结果。 他人到中年?,终于彻底心冷了,只留下一首打油诗,曰: “我本无心爱功名,宦海奔波求斗米。 残羹冷饭供妻子,薄米贫田奉高?堂。 乡绅豪族人间?恶,妻离子散父母瞑。 长恨头白读子曰,悔不年?少投绿林。” 此后便一把火烧光了自己的四书?五经,削发而逃亡投奔南方的“匪贼”,被污蔑作“短发鬼”,从此落草为“寇”。 就是这位方首领,传说他读罢《歌仙》,长叹道:“此怨天者也。” 天者,君也。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但是,当今圣上,读罢《歌仙》,勃然大怒,却是真的。 据说是某个经常被招进宫的文学弄臣,呈上给皇帝。皇帝读完,大怒,斥之为“邪魔外道、文贼书?盗”。要求缉拿此书?作者。连皇榜都张贴下来?了。 不管是不是真的皇帝要捉拿的,但是,现在各地?都贴满了“文贼潇/湘君子”的缉拿画像就是了。 一如大理这一张——当然,凭着这张画像去捉人,那?是只能捉到猴子,捉到妖怪,但是绝捉不到潇/湘君子的。 林若山的几位朋友倒是知道,也没?有一个会去告诉官府。 黛玉也曾很?自我陶醉过,从《烈女祠》开始,她就一直觉得,大约是她的才华太高?,写的太深刻,文章太好?。才有这么多人讨论她的文章,甚至名声传到皇家去。 即使是当代大儒称作“文贼”,书?籍在江浙被禁,那?也是一种殊荣。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被大儒称作“文贼”的。 乃至于《歌仙》刚刚写完的时候,她也还是很?有点这种“骄傲”。 天下的文人,都很?有点自命清高?。她也不能例外。 直到,她被林若山和林若山的朋友领着,去参加了一场辩论的文会。 这场文会很?特殊。 参加文会的,居然没?有几个文人。都是些底层军官、底层小吏卒、商贾,乃至于农民,还有不少织工。 这场文会,不像文会。像什么? 林黛玉从前十?几年?,是在闺阁里渡过,离开了贾府,看了人间?,也多是把目光集中在身边,集中在自己的笔墨上。 她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 林若山的朋友,那?个叫做阿坤,又矮又胖又黑的阿坤,正蜷着伤腿,站在会场中间?一个类似于戏台子的台上,一手里拿着一个卷筒似的东西,一手拿着她的《歌仙》,声嘶力竭地?对台下的人挥舞: “耕地?的兄弟们,一年?四季勤劳作,大半的收成,却被那?些依仗豪族的地?主拿走了! 当兵的兄弟们,为那?些良田千亩的大人们在外打死打活,他们却不但不给你们好?地?,还要把你们当作下等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