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这才?与她攀谈起来。 薛宝琴自小随父母周游四海,见多识广,才?气又颇高,堪称品貌双全,一时,两人竟颇谈得来。 她向林黛玉很是讲了一些?中原的境况。 林黛玉虽则不愿意谈论旧事。但?四大家族中,曾经与她同住大观园的众多女儿家,又何辜?才?知昔年姊妹,俱已风流云散。 湘云出家,三春出嫁。宝钗入宫。元春登凤座。 宝玉在家里一头扎进了庵堂,任凭家中娶妻,自己却?只埋头诵念经文,倒似一心从佛了的留发居士。 “只可叹,宝二哥哥,人人都说他现在倒真跟石头似的,任世道如何,只不听不看不语,好似死心一般。唯独听了林姐姐你的名,才?有几丝活气。现在老太太病了,他随侍床前,一听老太太喊姐姐你,便陪着老太太掉眼泪。” 薛宝琴叹道:“姐姐休道我之前是用亲戚情?分拿捏你,我是真有几分不忍心。无论如何,姐姐你如果有朝一日?能重返中原......他两个,怕是世上唯二真心念着你的了。” 林黛玉不语。 直到薛宝琴提起女士帽告辞的时候,送她出门,忽然深深地一拜。 薛宝琴手?忙脚乱扶她:“林姐姐折煞我了!这是做什么?” 才?听她道:“我亲戚缘浅,父母无份。世上少有真心待我的人。” 薛宝琴感到握住的纤瘦手?臂微微颤抖,林黛玉道:“只是......造化弄人,往事俱已。现在,只望你托一句话。” “你告诉她和他:‘玉儿好了’。” 薛宝琴道:“只此一句吗?” “只此一句。” 薛宝琴一直到走出门很远,回头时,还看见林黛玉遥遥地倚门相送。她才?领悟,那一拜,竟不是对?着自己的,而是对?着老太太和宝二哥的。 她在舌尖滚了几遍“玉儿好了”,却?一怔,想起同她差不大,却?冷心冷性?,常年念珠不离手?的惜春。惜春曾听见宝玉年少时作别黛玉,也颇为唏嘘地向她提起过。 至此,薛宝琴才?明了这四个字的其中真意,她作为一切故事的后来者,不由?再?一叹: 当?年他对?她说,从此,宝玉死了。 多年后,她却?还他们一句,玉儿好了。 小楼旧梦已飞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薛宝琴的身影在西洋的风尘里渐渐渺远不可见了。 林黛玉却?久久地驻足,最终,轻轻地带上了门,回身道:“不知大公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第142章 三十六 听罢大公?的来意。林黛玉道:“既然君子看得起我一介书生, 我便为您略尽绵薄之力。” 女大公?笑道:“君愿投效,陛下心胸宽大,启用贤才无论男女贵贱。自然不会亏待了才人。” 她取出授勋的旨意, 推到了林黛玉的跟前。 林黛玉却将授勋的旨意轻轻地推了回去。 女大公?提醒:“安娜,陛下早已知晓你的身世。使臣团就住在皇宫边上。” 林黛玉平静道:“陛下与阁下既然知道了我的身世, 便该知道, 我背井离乡, 孤身西来,只为自己心意圆满、念头通达, 而非求富贵显达。我今日愿意襄助陛下, 只为陛下兴科举, 废关税,确实有?益民生。” 毕竟, 科举, 比起察举, 确实更有?利于选贤任能。艾伦一世选拔分派执政官,为废除关税作准备,如果关税真?能废除,民众就能更加自由, 日子更好过?。 “但,就事论事, 为此事略尽绵薄之力, 不代表我从此投效于陛下。” 海瑟薇盯住她, 半晌笑了:“难怪皇兄说......罢了。这道授勋的旨意我会禀明皇兄留着,随时欢迎你改变主意。” 窗外天光半明, 海瑟薇身姿摇曳地出门了。 林黛玉尽了礼数,送她出去了, 回来怔怔地,一时想着薛宝琴送来的东方的音讯,一时想着女大公?传下的旨意,心乱如麻,不由长叹。 这一场内战的进度推得极快。 从教?会收割了大量财富的艾伦一世,整军备,招募雇佣兵,取得了大部?分贵族和农民的支持,相对他的支持者?,叛乱的贵族竟然可算是少数了。 因此,只用了半年时间,艾伦一世便差不多镇压了抗拒皇室派遣执政官的少数贵族。 皇党以一种相当酷烈的手?段,灭了好几家风评颇差的领主满门,原来小动作颇多的贵族,一下子安静下来。放弃了武力反叛的贵族们?服输似的——至少表面上服输似的,对于置换土地、分封,更加热衷,一时之间,竟然对着皇室,争相表起忠心。 同年,关卡税收制度,正式废除。 卢士特?的大部?分封地,都迎来了皇室指派的执政官,而这些执政官是带着自己的班子去的。这些班子,多半是早在波拿,就经考试选出的。 皇室执政一到当地,就宣布辞退了领主聘请的大量事务官,取而代之以他们?自己的班子。 治理卢士特?所需要?的文官数目,不是一个小数字。各地却也频现人手?空缺。 为了满足大量的执行政务者?的需求,艾伦一世正式宣布建立文官制度,学?习东方的模式,在各地以考试选拔文官,择优录取,将选中者?经皇室批准,各地执政官申请,分往各地。 以考试,而不以出身论,不靠关系,一时轰动了整个卢士特?,大量的识文断字的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涌入试场。 还有?一些家境稍可的,都开始鼓励、供应起后辈读书。 艾伦一世明令天下,只以成绩论英雄,别无?其他。 此事激起了轩然大波,而各地的教?会学?校,在顺服于艾伦一世,由他亲自指派的神官来到之后,悄然减少了神学?内容,增加了科学?内容,与资产阶级兴建的初等学?校一起,为艾伦一世的文官制度添砖加瓦。 林黛玉的《决斗》在这场内战里扮演了一个催化?剂的角色。 《决斗》的篇幅很短,但有?一种出人意料的匕首一样的力量。它飞快地在波拿蔓延——宛如瘟疫——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一起蔓延着名为《决斗》的“瘟疫”。 在底层社会,这个故事,这篇小说,最开始是从农民、小商人、工匠、磨坊主等人中间流传,然后迅速地为整个第三等级所喜爱。 先是《社会修道院》,然后是《决斗》,在这些低贱的人们?心中,这位女作家的地位一下子比原来还拔高了许多。 而上流社会里,人们?悄悄地都在说:这位作家小姐,给女大公?做了副手?,无?名无?份,却位卑权高,海瑟薇颇为尊重她的意见,堪称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