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秦国,您这不只是在驱逐客卿,而是在资助自己的敌人?啊! 本来嬴政驱逐客卿,是担心其中混有间谍,会对秦国不利,这才出此?下策。 但看?了李斯的上书却发现,他这样做不一定能?根除咸阳城里?的间谍,却反而会断了六国贤才投效秦国的可能?,那这些人?就?会去寻求另外一个愿意重用他们的国家,反过来攻打秦国。 看?看?商鞅就?知道了,假如当初商鞅没有来秦国,而是留在卫国,如今的卫国也不会空剩一个名头,连国君都成了阶下囚。 或者也可以看?看?蒙骜,他本是齐国人?,却成了秦国的将军,历经四代秦国,先后?打下韩赵魏九十余座城,组建一个小国都够用了,这样的将才若是流落他国,嬴政半夜都睡不好觉。 嘶——不能?再想了,驱逐客卿果然是下下策,说什么?也得撤回。 于是很快,咸阳宫中又下令,停止一切驱逐客卿的行为,一切一如往常,于是愁容满面的客卿们欢喜地放下已经收拾到一半的行李,互相告知这个好消息。 王子公孙们功败垂成,纷纷捶胸顿首,小人?姿态不一而足,令人?望之生厌。 而李斯则因为劝谏有功,明辨是非,又对商君之法了解透彻,官拜廷尉,终于踏入了九卿之列。 扶苏点点头,这样才对嘛,终于是他熟悉的剧情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斯当上了廷尉也没闲着,判刑断案就?像喝水吃饭,迅速融入了他的生活。 但这样的生活太平淡,为了增添一点刺激,没多久他就?再次上书,建议嬴政称霸天下要?趁早,事不宜迟,我们先拿韩国开?开?刀吧! …… 新郑,刚即位没两年的韩王收到这个噩耗,忧伤地揪断了一撮头发。 第144章 第144 章 要?说韩王安也?是倒霉, 老韩王沉湎声色,在位期间带着韩国一路俯冲,国土急剧收缩, 快跟周赧王时期的东周差不多了。 韩王安即位后想复兴韩国, 然而无从下手, 根本找不到韩国的出路,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 秦国廷尉居然在此时建议秦王来攻打韩国,真?是可恨! 韩王早知,秦国想要?兼并天下,必定要?东出,而韩国正处在秦国东出的第一站上,这战事避无可避, 不然韩国也?不会十几年来接连丢失这么多城池。 还不就是秦国为了打通到齐国的路而做下的。 如?今秦王已经亲政, 绝不会像之前一样小?打小?闹了, 如?果韩国不拼尽全力自救, 恐怕灭亡之日就在眼?前了! 韩王头?秃,这暴秦要?做的事, 他如?何阻止得了? 大臣们也?想不出个?好办法, 但其中一位左思右想后还是站了出来说:“王上, 臣曾听闻过一桩有关秦王的逸闻……” 另一人打断他:“一桩逸闻, 何必拿到大朝会上来说!” “因为?这虽是逸闻, 却与我韩国有关, 说不定我等要?找的出路就在其中。” 韩王安立马抬头?:“说来听听!” “听说秦王曾得到过一份韩非的著作, 叹为?观止, 对韩非大加赞赏,直言恨不得把酒言欢。” 韩王安:“韩非?”他点点头?, 倒也?有些印象。 以前入宫朝见父王时,总能在宫道上遇见一个?等待召见的身影,可惜无论?韩非有多少救国良策,韩桓惠王(老韩王)都毫无兴趣,久而久之,韩非就不再来了,只?是在家著书教?学生,存在感极低,连韩王安都差点忘了这个?人。 韩王安慨叹韩非的遭遇,但是他自己也?没比韩桓惠王好到哪里去,韩非的著作连远在咸阳的嬴政都能看得到价值,偏偏近在咫尺的韩王连翻都没翻过。 韩王只?能想到,既然秦王欣赏韩非,说不定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通的地方,他完全可以将?韩非唤来问策。 而那?个?提起‘逸闻’的大臣又?说了另一个?关键性信息。 秦国那?个?提议先取韩国的廷尉李斯,曾与韩非一起跟在荀子身边学习,若是论?起来,两人还是师兄弟呢。 李斯能轻易分析出天下局势,建议秦王尽快东出,免得迟则生变,是个?锐意?进取的人才,韩非是他的师弟,又?能写出令秦王赞叹的书,想必才华不在李斯之下,咱们重用他不亏。 韩王被说动了,当即下令让韩非写书暂停,先入朝帮韩国度过这次危机再说。 年近五十?,韩非终于得来自己最想要?的王召,他片刻都不曾迟疑,就带着自己完成的手稿进宫了。 韩王安按下韩非献上的竹简,神态焦急地问:“先生可知,秦王与廷尉朝议,将?要?攻取新?郑?” 攻打韩国和攻打新?郑的含义是不同?的。 攻打韩国,他们丢的只?是几座城池,然而攻打都城,那?就是想要?将?他们灭国的意?思了! 事态紧急,韩非只?看了一眼?自己倾注心血的手稿,连失望的情绪都来不及生起,就忙问韩王:“这是何时的事?” 韩王微微有些慌:“大概七日之前,咸阳的探子听说了消息后,马不停蹄送回来的,您说寡人该如?何是好啊?” 与韩王刚收到消息时的错愕和惊慌不同?,韩非对这个?消息并没有感到多意?外。 这些年秦国持续向东扩张,韩国地处不利,这一天不过是早晚的事,韩非早就看出来了,所以这些年来一直想劝动韩桓惠王,努力救韩,可惜他的计策一直未被采纳,韩国的疆域也?一缩再缩,让韩非看不到希望。 这一天终于来了,他反而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惊慌无用,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提升韩国的国力,抵挡住来自秦国的屠刀。 于是韩非建议韩王变法,韩国传承几百年,积病重重,当年申不害变法,加强了君王的权力,却也?因为?太注重御下之道,而非强国之法,令韩国陷入长期的权力内斗中。 内斗一开始,损耗的就只?有韩国自己,这也?是越到战国后期,韩国越弱的原因之一。 明明韩国的弓弩和利剑法天下第一,可韩国愣是谁也?打不过,未尝没有内政不修的缘故。 因为?权力争斗由来已久,韩国的王族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但他们的聪明才智从来不用在正途,只?会给治国增添麻烦,所以韩非建议韩王第一个?先从王族开刀,韩王安欣然采纳。 然后很快,韩国王族们就发出了哀嚎,韩王安的镰刀从新?郑挥舞到各个?王族的封地,将?他们一个?个?揪出错误处置掉,然后空出来的封地就可以重新?回到了韩王手中,即位两年,韩王终于对韩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