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老百姓被饿死。 这样的情况下,明明北方宋家知道在他们境内的青云旅馆是顾家的,却是依然没有取缔。 因为,青云旅馆的粮食挽救了许许多多的老百姓。 在顾家这边整合好了四州之后,北方的战争也落下了帷幕。 宋家统一了五州。 当然,比起顾家,宋家明显要更加名正言顺一些,毕竟他们的手中还有小皇帝。 在这一点上,顾家不如宋家。 但是谁又不是不知道,小皇帝是宋家的傀儡。 现在宋家还在整合残余的势力,等到整合完毕后,大概率的就会专心来对付南边了。 不过顾家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至少清君侧这个名义是有的。 宋家敢让小皇帝慢慢成长,让他亲政,顾家就愿意俯首称臣。 但是两家都很清楚,宋家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等待多年,让他们等到了机会,再加上半个天下都是他们打的,他们怎么可能会放弃。 因此顾青也不管北边什么态度。 反正打下四州的地盘,就直接打理好自己的地盘。 基础建设上,把宁州的水泥路向其他三州推广,让路四通八达,一旦路通了,经济就活跃了。 尤其是金州,本身就是商业中心,水陆方面都十分的方便,自然要发挥这种优势。 在路途上方便了,四州之间的经济往来的确是在增多着。 本来南方的商业就发达,之前因为天灾以及动乱受到影响,但是现在,条件稳固,一切自然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着。 但是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这样的商业依托在青云旅馆之上,寄托在顾家之上。 那么多的粮食,商品,可都是从顾家的手中出来的。 但是,获益的是所有的世家与普通老百姓。 反正上上下下过得都挺好的。 对于掌管四州的顾家,没有一个人反对的,现在恨不得顾家越来越好,他们也能混口汤喝。 军事上。 四州都有军事基地,依然有在招兵买马中,有经济作为依托,军事上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强。 政治上。 关键位置上,都是顾家自己人,但是很多官方却是公开取士。 只要通过顾家的考试,就能得到相应的官位。 不仅仅世家子弟,还有很多寒门、农户家的才子,都能用自己的才学来获得官位。 南方向学之心本身就强,顾家手底下根本就不缺人。 至于顾家为何能够得到才子学子们的青睐,那是因为顾家本身的好名声。 青云旅馆,红薯,这两个东西,本身就可保顾家一世无虞。 文化上。 趁着众多学习来投,顾家直接在四州上开展了三年期义务教育。 8岁以上的孩童,无论男女,可免费在官学学字扫盲。 至于之后学的如何,就看孩童自身的天赋。 天赋强的,可继续拿奖学金上学。 总而言之,给所有人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机会。 而除了免费官学之外,还开设各种专科类学院。 这些学院,读书是要钱的,但是价格不高,而且能学到一些本事。 比如木工,铁匠,医学,…… 要入这类专科类学校的前提是要有官学三年的义务学习凭证。 除此之外,报纸、小说,说书也开始出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娱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技术上。 四州让工匠摆脱贱籍,大力推进技术革新,如果能改进技术的工匠,还能授予官职。 在这样的刺激下,民间技术的革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农业上。 红薯风靡四州,很多人发现了,种植红薯不仅仅能收获红薯,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吃到红薯叶子。 红薯叶子成为了干旱期间,很多人能够吃到的绿色蔬菜。 毕竟种菜也需要水,天气干旱,基本无法成活。 就连很多人喝的水,都是从青云旅馆中购买的,每人每天都只能买上那么一点,供应日常而已。 而还残留的一些深的水井,基本都被一些势力看管着。 总而言之,因为天气的缘故,目前的主要种植的粮食是红薯。 …… 顾家给四州带来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 反正生活在四州的老百姓都感觉到了顾家统治下各个方面的活力。 唯一觉得可惜的还是就是这持续不断的天灾了。 但是对于四州来说,还是能熬得过的。 毕竟,有吃有喝有玩呢! 四州的百姓,在天灾中,也过上了平安喜乐的日子。 当然,老百姓们也都知道,现在的顾家是由顾家的三娘子掌家,无论是政务还是军事,都掌握在顾三娘子的手中,顾家也是声明,以三娘子为主。 一个女流之辈当上四州之主,最早的时候的确是引起了一番风波,但是很快就消失无踪了。 青云旅馆,就是这位三娘子的。 这个消息一出,百姓们自发地都支持起来了。 毕竟,三娘子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没有端起饭碗就骂娘的道理。 若是有支持率的话,可以说三娘子的支持率在蹭蹭蹭地往上涨。 甚至因为三娘子,女性的地位也在提高着。 因为,在四州治下,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女官,这些女官,有顾家的,也有其他世家女娘,他们都是正正经经的通过选拔考试上位的。 他们的出现,无疑宣告着一点,只要有才学,无论男女。 因此很多家庭中,如果女娘有读书的天赋,那地位也是高的。 毕竟以前只能指望男娃,但是现在呢!女娃也能指望了。 另外一个女性地位提高的原因是,四州有许许多多的工厂因为商业贸易而开设。 这些工厂,不仅仅收男工,也收女工。 女性能够赚钱了,对家庭的影响力也跟着提高了。 总而言之,无论哪一方面,南方都一派歌舞升平。 相对而言,北方虽然也被一统了,但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可没有那么好。 若不是青云旅馆在,也许很多老百姓都要活不下去了。 因此,在南方的报纸源源不断地进入北方。 北方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南方的盛景。 即使宋家封锁着,却也阻挡不了南方报纸在北方的流行。 甚至地,还有不少北方的世家也在努力地朝着南方迁移着。 毕竟相对而言,南方更加的安稳,生活的更好。 真等南方打过来,或者北方打过去,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早搬迁,早享受。 庞大的队伍,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海州内。 海州毕竟是最接近北方的州府了。 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