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流民中一部分勤快、家里人多、能力强的干个半年一载就能盖一座小房子。 这样还可以激励流民干活的积极性。 剩下的体力不那么好的就去开荒,有力气的砍树,没力气的拔草捡石头,总之一个也别想落下。 陈云州列了一张表,将流民安置的每个流程都弄得明明白白的。 程序是有了,但还需要人,无论是接引流民,给流民分粮分东西,带领流民干活,这些都需要人。 单县衙这一百多名衙役肯定是不够的。 于是,陈云州让柯九贴了告示,官府招募两百名青壮年男丁做乡兵,负责接引流民、维持治安。 要求身体健康,没有案底,没有恶习。 日期三个月,每月发放五百文作为工钱,提供两顿饭,若是表现优秀者可与衙门签订长约。 随着庐阳产业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单是衙门这点人已经很难维持治安了,招募更多的人势在必行。 这个告示一出,不少青壮年男丁都跑来应征。 要是应上了,那可是铁饭碗,每个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收入拿回家里,比种地看天吃饭有保障多了。 最后衙门选拔出了两百名青壮年男丁跟随着一百名衙役带着一批粮食,前往南平镇接收流民。 河水县县令文玉龙接到陈云州的信简直是欣喜若狂。 他确实在为源源不断涌入河水县的流民犯愁。 因为紧挨着桥州的缘故,现在他们县已经涌入了上万流民,加上县城东部受灾比较严重的百姓,流民已达好几万之多。 而且每天这个数字都还在增加。 文玉龙也想过派人拦截,不许流民进入河水县。 可两县相交的地方太大,他们衙门这点人根本看不过来,只能听之任之。 但这些背井离乡,失去家园的流民到了河水县也要吃饭。 老实本分的还好,要么沿街乞讨,要么上山挖野菜剥树皮吃。 可也有一批混混无赖聚在一起偷鸡摸狗,甚至是直接强抢,还有女人的。 就这么几天,县里天天都有人来报官。 可县衙只有这么点人,文玉龙也没办法,只能在县城各城门口设置了关卡,严禁流民进入,以保证县城的治安。 至于县城以外广大的乡村,那只能靠各村各宗族自卫了。 但长期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 秋收即将开始, 若是这群人破坏了秋收,今年他们县的田赋任务肯定完不成,他又要吃排头了。 陈云州的这封信于他而言,无异于及时雨。 他立即招来县尉余军商议这事。 河水县只有县令、县尉,缺了县丞。很多县除了县令是必备的,其他副职都配不齐全。 余军听说这个消息也高兴坏了:“文大人,这些流民他们庐阳想要,给他们就是。” 这种烫手山芋谁要谁拿去好了。 文玉龙舒了口气:“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准备明日安排人去引导流民前往南平镇,只是他们庐阳去年不是干旱,受灾很严重吗?现在哪里来的能力接收这么多难民?” 余军也很怀疑。 两地相距上百里,交通不便,来往很少,他们也不知道庐阳最近这半年的变化。 不过余军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大人,下官上次去庆川的时候倒是听说过这位庐阳县令的大名。听说他是从京城发配来的少年状元郎,名叫陈云州,才华横溢,心气极高,做事相当大胆,连齐家的庄子都敢查。齐家的独子就是他弄死的。” “什么?弄死齐项明儿子的就是他!”文玉龙非常诧异,“这人倒是个汉子!” 齐罡祸害的可不止是庐阳县的姑娘,还有他们河水县的。 余军笑道:“可不是,所以说这人大胆得很,而且很有正义感,估计是听说了桥州受了灾,流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了怜悯之心吧。” 闻言文玉龙皱眉:“这光是好心可不够。这么多人若是不能妥善处置,是会出大乱子的。” “大人,您就别想这么多了。咱们先度过这一关再说,朝廷连桥州的救灾都忙不过来,肯定是没功夫管咱们河水的,咱只能自救。这又不是咱们坑那陈大人,是他自个儿不自量力要人的。”余军劝道。 文玉龙想想也是,不过他也不好意思坑陈云州太过,只是让人引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过去。 八月十二,南平镇外,前往河水县的路边支起了好几口大锅,锅下面是熊熊燃烧的大火,锅里开水沸腾,烧好一锅倒进木桶中晾着,继续烧。 之所以没放米进去熬粥,这是因为人还没来,怕浪费了。 快到中午时,大刘骑着马飞奔过来,大声喊道:“来了,来了……在两三里外了!” 陈云州下令:“煮粥吧。” 第一次接收流民,县衙上下都没经验,怕出乱子,所以陈云州亲自过来坐镇。 乡兵们立即淘米下过,一边煮一边用一米多长的木勺搅拌锅底,以防粘锅。 两刻钟后,浓浓的米香从大锅中冒出,香气勾得已经半个月没吃过大米的流民们眼睛冒光,一个个欣喜地指着前方:“真的有米,我闻到了,是大米的香味!” 随即一大堆人像是恶狼一样冲了上来。 乡兵们何时见过这种阵势,都愣在了当场。 还是衙役反应快,柯九招呼大家:“拦住他们,拦住他们……” 衙役们立即亮出刀。 见到挡在前面的大刀,流民们这才稍稍恢复了些许理智,停下了脚步,只是眼睛依旧渴望地盯着沸腾的大锅。 柯九按照陈云州的吩咐,大声说道:“不要着急,每个人都有一碗粥,大家排好队,不要挤。” “是,是,官爷,小的都听您的。”流民连忙谄媚的附和。 柯九瞪了他们一眼:“那排队啊,排成两排,不要插队,不要挤。既然来了我们庐阳县就得守我们的规矩,若是做不到的,从哪里来就从哪里回去。” 人群这才推推搡搡,慢慢排好了队。 陈云州满意点头,吩咐下去:“先施粥吧,然后再登记,再讲其他的。” “是,大人。”柯九招手,“准备好了,有碗的自己拿碗来盛粥。没有的,就在这里领一个竹筒,每人一个,用完后自己去河边洗干净,以后就是你们吃饭的家伙了。好了,现在开始。” 分两队,四个乡兵施粥,每人一满勺,不管碗大碗小都这么多。 领到粥的人都激动得落泪。 可陈云州看了一眼自己纹丝不动的拥护值,不行,这么下去十一万何时才能凑齐。 他叫来柯九,低声吩咐了几句。 柯九立即背着手在喝粥的百姓中间走,边走边说:“今儿大家喝的粥都是我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