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 分卷阅读15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50(1 / 1)

我再另外想办法。” “吴大人,我不是这个意思。”陈云州连忙否认,“我也很想帮桥州百姓,这几日一直在想办法。” 吴炎连忙问:“陈大人可想到了办法。” 陈云州点头:“我们庆川府衙如今实在没钱。但庆川城内外还有些比较有善心的富户,家中有些余粮。我与他们商议,不若让桥州灾民到庆川,帮他们干活,他们为灾民提供饭食,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吴大人也不用担心百姓饿死了。” 妈蛋! 吴炎心中咒骂,这姓陈的好生奸诈。 他只是想借点钱而已,这人竟想挖他的人。 桥州百姓来了庆川还能回去吗?这岂不是等于他将这么多人送给了陈云州。 考核的时候,庆川的人口暴增,土地田赋也都跟着增加,陈云州的成绩倒是亮眼了,可他呢? 当初觉得这年轻人长得好看,笑眯眯的,是个心善的,哪知是个披着羊皮的狼,心狠着呢。 陈云州假装没看到吴炎剧变的脸,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口,笑着说:“吴大人若是觉得这个法子不妥,也可试着发动桥州的富户,大家攻克难关,度过这几个月就轻松了。” 说得轻松,现在干旱,土地开裂,地里都种不出庄稼,富户要这些人做什么?白养他们吗? 吴炎心里愤怒,可也知道如今除了庆川,暂时是无人能帮他了。他必须得在朝廷的赈灾银钱下来之前,稳住桥州的局势,保证不会出乱子。 “陈大人这主意甚好,只是桥州那些富户……哎,不提也罢。陈大人既愿接收灾民,那我替桥州百姓谢谢你。” 陈云州有些讶异吴炎这么痛快就答应了,不过这终究是好事,便笑道:“那咱们就说定了。咱们各自安排官差到河水县,你们将人送到洪河,庆川安排人在洪河边接应。” 吴炎点头,拱手道了谢便以要回去安置灾民为由先走了。 陈云州也没留他。 出城后,随从看着吴炎阴恻恻的脸,低声问:“大人,咱们真的要将灾民送给庆川吗?” “送,怎么不送!”吴炎发了狠,“把老的,小的,身体差的,女的送过来。” 这些人干活不利索,可都是负担,他倒要看看陈云州还笑不笑得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48章 . 048 后悔不迭 决定接收桥州的灾民后,陈云州首先要做的便是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至少一天两顿饭,吃个大半饱,不能让人饿死或饿出毛病了。 庆川府受灾影响虽然比较小,但要一下子多养十数万人,甚至是更多,所需的粮食是笔很大的数字,稍微弄不好就可能会冲击庆川本地的粮价。 粮价不比其他东西,不是说少了一成,就涨价一成。 人不吃饭就会饿死,一旦缺粮,粮价只会涨到最后那一成的人买不起为止,届时会涨多少,谁都说不清楚。 为避免庆川府的粮价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陈云州便让人请了夏喜民过府一叙。 “买粮?”夏喜民笑着说,“不知大人需要多少粮食?小的可以帮大人凑个几千石。” 几千石听起来不少了。 可灾民的数量很可能是以十万计,这些粮食平摊到每个人身上,恐怕只能分个一二十斤粮食,就是省着吃,也坚持不了一个月,远远不够。 陈云州拱手笑道:“多谢夏员外仗义相助。不过这次我需要的粮食数量巨大,几千石不够。我想拿出两万贯千,请夏员外组织粮商去北边其他州府购进一批粮食。” 这也是陈云州找夏喜民的原因。 他需要很多粮商帮忙,分开去各州府购粮。 不然一次性在某一地购买这么多粮食,必然会引起当地的粮价暴涨,对当地百姓不好,对他收购粮食也不好,分散开来,每个州县收购几百上千石,影响就非常小了。 夏喜民思索片刻,问道:“陈大人,一定得去外州府购买吗?去外州县购粮运输成本必然会高很多。庆川本地挪一挪,凑一凑,也能想办法凑足两万贯钱的粮。” 夏喜民就只差直说庆川府不少大户手中是有粮的了。 陈云州明白他的意思。 但官府不能强制逼迫他们卖粮吧?而且若是将他们手中的粮食都耗光了,万一庆川府遇上天灾人祸战乱之类的,需要粮食救急的时候从哪儿来? 粮食可是战略资源,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储备物资。 粮食也是一种武器,其影响力不亚于核武,多少国家、朝廷的覆灭都是因为缺粮。 华夏就是因为建立了比较充裕的粮食储备,所以在国际粮价大幅度波动,几大粮商想做空华夏粮价时溃败而退,从而保证了自身的粮食安全。 所以陈云州未雨绸缪,也有这个打算。 他严肃地对夏喜民说:“对,从外州县购买,若银钱不够我可加钱,运输费用也由我出。夏员外,我们庆川府准备接纳一部分桥州灾民,这批粮食是给他们的。至于庆川府若是有多余的粮食,官府会建平义仓收购一部分,保证粮价平稳。” “若再遇自然灾害,庆川也有抵抗这等风险的能力。” 平义仓就是古代的储备粮仓,平时储粮,等到灾荒年间开仓放粮,救助百姓。 这本意是好的,但实际上很多州府的平义仓都是摆设,原因无他,没钱,没多少结余的粮食。 朝廷现在税赋颇重,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有时候连上交的田赋都不够,哪有粮建平义仓? 而且储粮成本也很高,需要建设粮仓,安排人管理,还要经常翻晒,以免发霉。每过一两年还要更替一遍仓中的储备粮,这其中的损耗,人力成本等,加起来也要花不少钱。 没钱的官府根本支不起这么大的摊子。 但平义仓若是充裕,好处也是明显的,至少百姓揭竿而起的现象会少很多。没有动乱,对一州一县绝大部分的普通百姓而言,就是很平静很幸福的生活了。 夏喜民听闻了陈云州花巨资买粮的缘由,连忙起身拱手道:“大人高瞻远瞩,在下佩服,在下回去就组织粮商前往各地购粮,定不负大人所托。” 陈云州拱手笑道:“那就有劳夏员外了。” 买粮的事不用操心后,陈云州和陶建华商议重建平义仓的事。 原本的平义仓在庆川城城北,能容纳一千石粮食左右。但一二十年没怎么储粮了,无人管理,年久失修,仓库已经很破旧了。 陈云州踏过残破的墙壁,走进仓房中,入目所及是大片的蛛网和杂乱的青草、构树,完全没法用了,只能推倒重建。 陈云州退出仓房,带着人在附近转了一圈,回头对陶建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