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 分卷阅读16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66(1 / 1)

前都不一定能弄完。 因此进门,他就着急地问道:“陈大人,您叫下官有什么事?” 陈云州抿了抿唇,没有说话,直接将信递给了他:“杨柏川杨大人派人送过来的信,你们看看吧。” “杨大人来信了啊,不知道他在盐州……江南暴、乱?”陶建华本来心情很好,等看清信里的内容,顿时失声叫了出来。 郑深也极为愕然,上前两步,凑过去看信的内容。 信很简短,就一页纸,字迹还有些潦草,可见杨柏川写这信的时候应该很匆忙。 陈云州叹气:“这封信早该到了,但前阵子的糟糕天气,让这封信在路上滞留了一月之久。” 因为江南受灾严重,朝廷赈灾不力,饿死的灾民不计其数,不少灾民落草为寇,然后又有越来越多走投无路的百姓投奔他们,这些势力越来越大,到十月,已经形成了好几股数千人的队伍。 这些队伍起初还只敢抢劫大户。 后来直接抢劫朝廷的仓库、运粮的马车,甚至是兵器。 截止十一月初,乱民的人数已经扩大到十数万之众。 郑深看完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江南怕是要大乱,没个几年,恐怕没法平息这场动荡。” 陈云州神情严肃地说:“这还是理想的情况。” 历史上这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会使王朝元气大伤,甚至颠覆一个王朝。 “也不知杨大人怎么样了。”陶建华担忧地说。 盐州就在江南,不过十一月的时候盐州还没失守,现在是什么情况也不清楚。 要说杨柏川也是倒霉,好不容易升官,可去江南还不到一年就又是洪灾又是动乱的,别说仕途了,一个弄不好全家老小的性命都要搭进去。 陈云州也有些担忧,可这么远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祈祷他平安无事了,当务之急还是要想想这事对他们的影响的。 陈云州道:“朝廷出兵镇压,若是情况顺利还好,不顺利,恐明年会大力征兵,而且明年的田赋肯定还会加。” 打仗是需要银子的,尤其是大规模的战争,朝廷接下来必然很缺钱,缺钱就会不停地加税。 陶建华叹气:“好不容易百姓的日子稍微好过一点,这又加田赋,哎!” 陈云州说:“这是明年秋天的事了,不急。当务之急是将平义仓填满,以应不时之需。” 郑深点头:“对,明年粮价恐怕还得涨,是该囤一些,我这就派人去请夏员外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52章 . 052 大哥,我们来了 “买粮?陈大人,现在即将过年,肯定没什么粮铺开门,这得等过完年后去了。而且过完年,正逢青黄不接之时,粮价会比较高,大人若是想囤粮,不若等到来年秋天,秋收后那段时间粮价会比较便宜。”夏喜民好心地说。 春天的粮食通常是一年中最贵的,灾荒年除外,这不能以常理论之。 陈云州扯了扯嘴角,也就最近要过年,而且天气太糟糕,夏喜民才没收到消息,但过阵子他肯定会知道。 自己委托他帮忙,这消息也没必要瞒着他。 陈云州将杨柏川的信递了过去:“夏员外看吧。” 夏喜民看完后脸色剧变,立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原来如此,早前听说江南今年下大雨,有些百姓落草为寇,却不知如此严重。大人深谋远虑,在下这就去安排。多谢大人告知,年后在下不能让商队去江南了。” 他很庆幸,天气转冷后,商队只在附近几个州县转了转,没有去北方和江南,不然他们这商队连人带货都要折在江南。 陈云州点点头:“此事有劳夏员外了,多贵的价格都没关系,粮食这种东西有备无患。不过此事暂时还未传开,未免引起恐慌,夏员外莫将此事传了出去,让百姓安安稳稳过个年吧。” 普通人知道这事,怕是年都过不好了。 可他们知道又有什么用呢?还是只能听天由命。 “在下明白,大人放心。”夏喜民郑重点头。 回去之后,他也悄悄购入了一批粮食做不时之需。 送走夏喜民,郑深对陈云州说:“大人,我派人去京城问问是什么情况,你也不必担心,江南距咱们庆川有上千里,应该不会波及到咱们。” 这只是理想状况,但若朝廷没法平息江南的动乱呢? 陈云州没郑深这么乐观,但还是勉强笑了笑说:“这或许就是偏安一隅的好处吧,打听消息的事就麻烦郑叔了。” 虽然他们还很弱小,左右不了大局。 可也需要清楚当前的局势,才能做出有利的判断和决策。 郑深点头笑道:“此事就交给我吧。” 陈云州点头。 等郑深出去后,他一个人窝在书房中思考一个问题,他能做什么? 庆川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弥补? 思来想去,庆川最缺的就是武力值,若是这场动乱不幸蔓延到庆川,他能不能带领庆川百姓在动荡中立足,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陈云州心里没底。 所以这个年,他也没闲着,一直在翻阅各种兵书、史书,思考应对之策。 练兵?除非他想造反,不然这事捅到朝廷,庆川官员大部分都得掉脑袋。 而且练兵消耗太大了,每个人每天的饮食,武器装备等等,这些加起来可是个天文数字,庆川虽然比过去好了一点,但底子还是太薄了,消耗不起。 还是先观望观望吧,万一朝廷很快就平息了江南的动乱呢? 练兵不能做,但有一件事可以准备起来。 过完年,趁着还没春耕,陈云州迅速发布了一道命令下去:征集青壮年修补城墙,每人一天一斤粮食,全凭自愿,庆川府辖下百姓都可参加。 庆川城的城墙已建了好几百年,这期间虽也经过一些修补,可到底还是历经岁月和风霜侵蚀, 有很多地方的砖块掉落,出现了裂缝或是缺口。 平时这点小问题对厚实巍峨的城墙来说不算什么,但若是战争起,兴许这就会成为敌人的突破点,所以修城墙迫在眉睫。 而水泥成为修筑城墙的重要粘合剂派上了用场,城墙表面都被涂抹上了一层水泥,抹得特别平,晒干之后,表面会很光滑,增加攀爬的难度。 绕庆川城一圈城墙有好几十公里,这是个浩大的工程,数万百姓夜以继日,也用了两个月才将城墙修补完成。 这时已到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又一年春耕到来。 与此同时,郑深的朋友也回信了,详细地给他们讲了江南这场动乱的缘由和当前的局势。 去年八月,正逢秋收之际,江南突发暴雨,倾盆大雨下了五天五夜,江河泛滥,湖水漫灌,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