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举起双手,“还不是因为威廉是你的弟弟,看在你的面子上我才想多关照他。” “先管好你自己吧!”爱德华笑骂道。 他拉着威廉走出306房间,“嘭”地一声关上了那扇亮闪闪的房门。 第10章 天赐恩宠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公学,绿墙的日程安排严格而充实。 周一至周五是上课的日子,周末两天没有课程安排,可以申请出校、家长探望,以及处理洗衣服之类的琐事。 每天早上8:30,所有学生都要集合在教堂做礼拜,然后才能去上课。 第一节课从9点整开始,每门课程80分钟,上午要上2节课。 这些课程并不在同一幢教学楼开设,于是在课程之间,总能看到绿墙学子们小跑着去上课的身影。 食堂的午餐只有不到一个小时,去迟了就不再供应。好在伍德兰德也能提供简易的餐食,并不会让学生饿肚子。 下午虽然通常没有课程安排,但学生依然不能闲着。 各种体育赛事、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艺术训练填充了这些时间。学生们必须修够实践课学分才能通过期末测验。 仅剩的晚上时光,也得用来完成堆积如山的作业。 对于这样的生活,威廉很不适应。 “作业!”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恐怖的恶魔,“世界上怎么会存在作业这么恐怖的东西!” 布里茨先生从来没给他布置过作业。或者,好吧,也许布置过,不过他从来没做过,也没人管他。 “是格林先生的拉丁语?”乔尼拿起威廉的拉丁语作业看,“他布置的作业一直很多,不算难,但是很花时间。” “他出的题目这几年都没变,我给你找找我以前的作业,你随便改改就是了,他不会发现的。”乔尼说。 “你这是什么表情。”乔尼被威廉脸上的表情逗乐了。 威廉眼泪汪汪:“谢谢乔尼,你真好。” “你哥才是优等生,为什么不找他?” “唉,”威廉愁眉苦脸地盘腿坐在乔尼的床上,“他会辅导我的功课,但是不让我抄作业。” “乔尼,你敢信吗,我觉得他想让我上剑桥。”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威廉忧愁得要命。 他在学业上确实没什么天赋。尤其是他的数学,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什么方程,什么函数,加加减减,各种曲线上升又下落。这些东西和他到底有什么关系?他一点也学不懂。 “这不合理,”爱德华对此无法理解,“你的乐理不是学得很好?那里面也要用到数学啊?” “那完全是两码事!” 总之,数学是威廉成绩最差,也最不喜欢的学科。 其中,他的数学老师盖德先生居功至伟。 “这样简单的题目都答不出来?” 盖德先生居高临下地站在威廉的课桌前:“可见血缘传承并不可靠。你可能是最愚钝的一位奈廷格尔。” “好好学,不要给你的家徽蒙羞。” 威廉的思绪游移到了黑板上方的校徽上。那盾形的校徽上,停着一只灰不溜秋的小鸟。其元素取自奈廷格尔家族的纹章。 “奈廷格尔,这个问题你总该会了吧?” 威廉回过神来,他不知道盖德先生在说哪一道题。 “答案是100000。” 威廉随口说了一个数。他只是无限制地报着“0”而已。 盖德先生狐疑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 不会吧,居然蒙对了。 盖德明显不相信他是自己解答出来的:“你的解答思路呢?” 怎么可能说得出来,他本来就是蒙的。 于是威廉深沉地望着他,答道:“直觉。” 学生们哄堂大笑。 “到前面来罚站,奈廷格尔!”盖德先生怒气冲冲的声音响彻整个走廊。 但是课堂也并非都那样无趣。 比如,威廉很喜欢罗伯茨先生的文学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剧作《青鸟》。请大家翻开第一页。” 威廉翻开手中的剧本,第一页是戏剧的人物表。 “……让我来为你们分配角色……奈廷格尔,你来扮演主人公蒂蒂尔,可以吗?” “啊,哦,好啊。”威廉点点头。他刚才又被窗外的树影吸引了。 但是罗伯茨老师从来不在乎他在课堂上走神打瞌睡,或是迟钝跟不上趟。他总是很喜欢威廉,他夸奖威廉写的诗歌“天马行空又灵气十足”。 他还喜欢威廉的朗诵—— “威廉,你读课文的时候,气息稳定,吐字优美,我希望你在话剧上继续发挥这一专长。” 是这样吗?威廉从来没注意过他有这样的天赋。 他来到讲台前,看着手中卷起来的剧本,念起他的台词:“是米蒂尔?你睡着了吗?” …… 当然,威廉最喜欢的课程还是音乐课。 音乐课的老师布朗先生,是个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头。 第一堂课上,这老头笑眯眯地摸着自己的白胡子,慈祥地望着眼前的一群新生,就像老农看到新的一茬茁壮成长的幼苗。 “孩子们,变声期已经结束的请站起来。” 威廉跟寥寥几个同学站了起来。 威廉的变声期很早很短,短到布里茨先生甚至带他去看了医生才确认他真的已经变声结束——他的声音依然比普通男性要柔和得多。 布朗先生将他们这几个已经变完声的孩子像赶小羊一样赶到房间后面,让他们聚作一堆。 “那么正在变声期的请站起来。” 又有一小撮学生站了起来。 布朗先生请他们站到房间边缘:“请你们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课堂上进行发声练习时,如果咽喉不适,就不必勉强。” “至于你们。”布朗先生笑眯眯地看向已变声和未变声的孩子们。 “孩子们,站起来,让我们先做一些基本的热身。” “哆来咪发嗖发咪来哆……”布朗先生弹着和弦,示范了一遍,然后指向学生,“该你们了——” “哆来咪发嗖发咪来哆……来咪发嗖啦嗖发咪来……” 合唱声伴随着布朗先生的钢琴声,在音阶上爬动。 “热身结束。”布朗先生说。 “现在我要一个一个听听你们的声音——《天赐恩典》(Amazing Grace),都会唱吗?” 《天赐恩典》,18世纪的宗教圣歌,经过无数人的改编、传唱,它已是英国家喻户晓的歌曲。 一个接一个的孩子,随着布朗先生的伴奏唱起这首赞美诗。 有的优美,有的跑调。有的高亢,有的低沉。 几乎只要唱几句,布朗先生就会打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