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低头摸了摸自己的小腹,三年过去了,她跟张骁读大学,虽然见面时间不多,可那种事也不少,竟然没有一条漏网之鱼。 虽是不愿,她其实也做好了有可能意外怀孕的准备,她们这一级的大学生,多得是已婚妇女,就像王师师一样,孩子这会都读小学了,读书时怀孕生子的也不算少见,学校为此还有专门的托儿班。 哪怕意外怀孕了,现在两家又不缺钱,罗小薇办了提前退休,有时间,也有钱请得起保姆,生下来倒是也没什么问题。 可没有漏网之鱼,又不能强行戳个洞出来,自然要等一年后再备孕。 这时候姜敏反倒有点怕之后几年怀不上孩子,还是得让长辈们失望。 张骁见她这样,心里有点烦躁,瞪了自家老头子好几眼:“我们还是学生呢,别成天催催催,就算将来怀不上也是我不行,我身体虚,我没用。” 张坚失笑:“……” “你把你爹想得那么老古板,你要是不行,以后收养过继一个孩子也没什么,反正全国又不少咱们一家姓张的。” “当初生你的时候,我就跟你妈说想让你姓沈,姓沈多好听啊,听起来就像是个大户人家,书香门第,你跟你爹我姓张,弓长张,这姓氏遍地都是,你瞧瞧你这个名,张骁,武侠小说看过没,你就跟小说里的路人甲一样,姓名不值得一提,听起来就不像是个主角。” “在小说里活不过三章。”张坚最近倒是也跟得上潮流,晚上睡前看一会儿武侠小说,知道很多东西。 张骁呵呵一笑:“……说得好像你张坚就像个主角一样,你这名在武侠小说里就是个砍柴挑水的农夫。” 姜敏:“……”你们父子俩不要这么互相伤害。 “武侠小说主角也不是没有姓张的,比如那什么张丹峰,姓姜的才从来没听说过。” 张坚:“原来我们姓张的也能当主角啊。” “老头子你是不是傻。”张骁调侃道:“今天才知道你这么自卑名字,这样吧,要不你改名张翠山,我改名张无忌得了。” “反正我也有个敏敏。” 张坚:“???!!!!” 姜敏:“……” 张骁吹了声口哨:“这么说我还挺有主角命。” 张坚倒抽了一口凉气:“你少在这里胡说八道。” 第114章 姜敏找了陈婆婆等几个裁缝,将半成品的衣服做好,又额外加上了胸针、串珠、亮片等等配饰,先做好了十件,姜敏摆在功夫展示馆和对外语言教学班展览。 价格她则随手让人标了个一百二、一百六和一百八……按照手工材料的复杂程度来分级。 姜雪对此心有惴惴:“姐,这么贵的衣服,肯定卖不掉!” “我当然知道卖不掉,这些留下来当样板的,本来就不急着卖,主要看看群众反应。” “要是价格低了被人买走了怎么办?” 姜敏心知价格标贵了,但她也不知道这些衣服具体能卖出多少钱,这类加了复杂手工配饰的衣服绝无仅有,论成本自然很低,可其中的人力成本和设计成本呢? 于是她想出来一个办法,干脆标个高价摆出来展示,根据群众的反应来定价格。 “好漂亮的衣服啊?!” “这是进口的衣服?比商店里卖得衣服好看多了。” “好漂亮啊!” 衣服摆在功夫展示馆的产品区,灯光照在服装的串珠和亮片上,反射出粼粼闪烁的光芒,吸引人的眼球。 “这衣服多少钱?” “一百二。” “那么贵!!” “我的老天爷,这玩意谁能买得起?” …… 姜敏也想着没人会买,然而事实上,这十几件衣服,不到三天卖完了,扣掉成本,赚了一千多块钱。 姜雪下巴掉地上:“都卖完了?” “这就t回本了一千?才十几件衣服……我拢共也没花多少钱啊,我的天,如果每件都能卖出去,那我岂不是赚大发了!” 姜敏道:“都是一些外企员工,还有些万元户来买的,一百多一件对他们来说算不得什么。” “……这可是夏装!” 普通的衣服大多几块钱,十几块钱,贵点的丝绸款,也就几十块钱,只有冬装,贵点的皮毛大衣要几百上千……对了,还有进口的西装,现在进口的西装,也要个几百上千的。 在外面上百的衣服不足为奇,可这是内地啊! “很多外国人反馈说喜欢上面的配饰。” “他们喜欢串珠,但是不喜欢裙子,希望能在T恤上加串珠和亮片。” “很多人想买带串珠的上衣。” 带串珠的T恤? 姜敏有些不太理解外国人的审美,但很多人要求说想要加串珠和亮片的衣服,也不用太复杂,随便走两圈就行。 比如用一条“z”字形的亮片在T恤正中央。 “小雪,你去采买一批简单的纯色T恤上衣。”姜敏又去找桂花嫂,让她帮忙着急一些妇女,“这边有活干,把珠子或者亮片串起来,按件计算。” “串好十条我给三毛。” 桂花婶愣住:“就这样串成一条?也不难啊……十条三毛,一百条三块钱,一千条三十,两千条就是六十块钱。” “一个月做个两千条应该不难,那就是六十块钱!好多人一个月工资才五六十块!” 姜敏道:“找几个家庭妇女,业余时间串好,好了再拿过来结算。” “桂花婶……这样吧,我专门找个人来算账,她们拿材料和珠子要交押金。” “做好了我们给结算。” …… 一切都是草台班子,不到几天,第一批上千件的简单串珠T恤制造出来了,一件便宜的几块钱,贵的十几块钱——卖到脱销! 还有人专门来订货,一单就要上万件。 “妹妹,你不是想做服装吗?现在正好是机会,你就在旁边开个服装加工厂,试试水。” 姜雪忙得像个陀螺:“姐,你都交给我,那你不管了吗?” “本来就是你自己的生意。” 做服装加工虽然好,但姜敏嫌麻烦,再加上在京城开服装加工厂,根本不适合走出口的路线,哪怕他们知道这类串珠衣服在外国好卖,姜敏姐妹俩身在京城,却也无能为力。 这种服装加工厂最适合开在羊城,在当地找廉价女工串好珠子,缝在衣服上,直接船运出口……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而开在京城的服装加工厂,只能辐射周边,走出口的路线成本太高,即便知道这是一条发财路。 姜雪不甘心:“我要找合伙人去羊城开加工厂——” “随你,你放开手脚去做。” 姜敏希望自己的妹妹能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