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三国]香草门庭 > 分卷阅读27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72(1 / 1)

瞬点头,“好。” “策试当严,去岁时局动荡,未尝岁考,今岁当试,查考非只诵圣,当有所识,若只读章句,不知臧否,何以为用?考察学生,当以务实,再有三年不通者,则当黜落,不能枉费国家钱粮。” 要有开除制度,考试要考察学生实际能力。 “唔……”荀悦垂眸思索片刻,含笑点头,“策试确实需要增改,策试与改制增科,俱是大事,我与诸君商议过后,再俱表与你如何?” “当然,不用着急。”荀柔被兄长笑得,差点严肃不下去,“再有太学养士,是为教化天下,并非只为几千学生,五十已至老境,实在……实在也不必求学奔波。” 不提五十岁思维记忆学习能力下降,就累倒半路,算谁的? 荀悦这回有些犹豫,“那如今诸生之中年高者……” “已入学者,若策试通过,便如此吧,”也不能无缘无故将人赶出学校啊,荀柔叹了口气,“只是日后,以三十为期,逾者不再取就是。” “明白。”荀悦点点头,再次摇起扇子,“太尉可还有指教。” 荀柔摇摇头,“让大兄辛苦了。” 对标清北,太学自然还差,但能做到这些,已经可以了。 “含光还有话,不妨直说。”荀悦微笑,循循善诱。 一恍然间,荀柔仿佛回到当初年少,在颍川时,每次读书,兄长也总是这般,神色温和,耐心引他说出所有想法。 “……这个,其实太学生中,不乏才高聪慧者,博士之中,亦不乏学识广博者,除修缮旧典之外,或可深研诸般学问,不拘经学、律法,或观天象,或助稼穑,但有胜于古人,而有利于国家者,还请兄长不吝鼓励提拔。”荀柔期待的看向兄长,“若能成定例,便最好了” 最好的老师和学生,还有国家支持,能不能搞搞科研? 工匠技艺这些人可能看不上,但如果在天文、历法、农耕上,有所进步,也很是可以呀。 荀悦长出一口气,“果然该多一问,否者岂知含光之意。” 荀柔低头,“让兄长为难了。” “可不是为难,”荀悦深深呼吸,露出朗然之色,“五经博士易,杂学博士难,然虽则难,为首倡者,阿善这是要助我青史留名啊。” 他将手中蒲扇一丢,起身面向天空,放声长啸。 啸声畅快,霎时就刺破了闷暑,带着踌躇满志,直冲而起,转音如鹰矫健的盘旋片刻,还转又再登泰山,沿千刃峰壁,盘上绝顶。 啸声再盘桓,如长风在山颠掠尽山颠风光,于此时,竟仍未至尽头,不仅未尽,更荡胸怀,生出凌云之势,冲破了云霄。 当啸声停止良久,却仍然仿佛还在云间激荡,荀柔轻喘了两口气,才意识到,刚才不知何时自己竟屏住了呼吸。 “冰酪化了。” 低沉下来的声音,只是平平一句,都像是叹息,将荀柔一惊。 半碗冰酪像化开的冰激凌,中间还夹杂着几片细碎冰凌。 荀柔端起碗,眨了眨激荡得滚烫的眼眶,“闻大兄之长啸,于我三月不知肉味也。” 尝过冰酪,他不再久留,起身出门,只是离去的步伐,却比来时,轻快许多。 出门便遇见急急赶来的荀颢,虽说是独子,大兄却以年长当独立门户,在他成亲后,就将他分出去别住。 可怜巴巴的阿贤,哪敢真的不管亲爹,只好与隔壁族兄商量,换到隔壁住。 “阿叔。”荀颢上前见礼。 青年清俊颀长,已见气度,荀柔摆摆手,不耽误他,“去吧,不必寒暄。” 大兄年逾不惑……已是可以自称老夫的年纪……好吧,倒也不必……荀柔一拍额头,觉得自己突然傻得莫名其妙。 定最近睡眠不好,影响智商。 转头回家,却闻阿姊不在,出城去了。 “阿姊出城作甚?”荀柔一愣。 荀爽微笑出两道深长的鱼尾纹,“你莫不是忘记,以太尉新法,人得授田二十亩,你兄长任安乐太守,久不归家,我便没让公达算入,家中三口,一共便分得六十亩田,种了十亩白棉,如今正当收成,阿蕙自然要去看着。” “……啊。” 愧疚、感激、兴奋、期待,从半亩到十亩,荀柔没想到姐姐对种棉如此上心。 “我去接阿姊!” “去吧、去吧。”荀爽笑着喟叹,“听说长安不少人家都好奇棉田,恐人家折去,阿蕙看得严,你去看看也好。” “唯。”荀柔当即答应,出门让侍从通知,请荀攸晡食过后再到家里来,他自己则请典韦帮他驾了轺车,更不令亲卫随同,往城外而去。 城外庶民聚居的乡里,经过半年修整,虽然仍然破败,却至少不是去年那般连片的草棚,多少有些样子。 离了平民聚居之地,就是依渭河而开垦的田园,粟与豆菽已将成熟,黄澄澄的黍与垂累累的豆荚,构成丰收之景,满眼黄色与绿色交织,眼睛看着就觉得腹饱,整个人沉甸甸的,却是愉快的沉满。 很快,他就望见自家白花花的棉田。 并不似他以为的如人间白云一样的棉田,只是点点雪白,稀疏点缀在深绿、暗紫的枝叶之间。 周围却围有不少人,士人、农夫、小孩、路上更有几辆马车停驻。 田边守着几个兵卒,田中不止阿姊,还有几个女子,来自恤孤寺的女官,与荀襄营里的女吏。 待车马驰近,荀柔眯起眼睛,望向某个略带眼熟的车夫。 还不等他开口,贾诩已从车上下来,上前见礼。 第192章 婚姻二三 驰道边的沟渠潺潺细流,从打理规整的良田边淌过,为炽热的夏日午后带来一点清凉。 “文和?你怎会在此?”荀柔奇怪。 赭衣的西凉名士,向来好奇心不重。 “荀校尉军务繁忙,抽不出身,又担心有人滋事,便令在下来看看。”贾诩恭敬的拱拱手,理由充分。 “有人滋事?”荀柔眉头一皱。 他姐姐带有家中仆从,还有雇农,就这样还有人敢来闹事? 周围四散的人群,匆忙又惶恐的拜下行礼,荀柔作为太尉,在长安城中并不高调,但由于容貌实在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认识他的人并不少。 “长安城有多少王公子弟,荀太尉难道不知吗?” 在荀柔摆手向众人免礼时,青衣布裙,扎着灰色半身围裙的荀采,领着众女,跨过渠沟,走上驰道来。 这话中有气啊。 荀柔当然知道,他姐姐寡居,容貌、才华、孝行、门第,一样不缺。 这年岁生死都容易,续娶的公卿比比皆是,他也听说不少上门提亲者,阿姊不愿意,父亲也就拒绝了。 看来是有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