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三国]香草门庭 > 分卷阅读30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08(1 / 1)

、徐州五郡的孝廉,都直接本地上任,表奏只是走了个形势,但表面看去,似乎神州大多数土地,似乎都已还归王统。 但荀柔却从这些消息中,看出沉重的压力。 他错估了天气。 其实收复三县,还算顺利。 与汉阳不同,安定本地百姓并无那般傲气,郡中所谓大族,只是一县中人口多数。 而安定地险,域内环境复杂,民族众多,在籍人口只是真实人口的一小部分,一县之民甚至不足千户。 隐户奴隶是一部分关外居民实在保持了一些原始的习惯,更多的是,境内还生活着大量聚落,有些是避乱的平民,有些是游牧的少数民族,他们居无定处,是为野人。 所谓野人,不落籍,不受法律约束,居无定处,恰与国人相反。 各县中百姓,与野人,与其他县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爱恨交织,为争夺生存资源和空间,相互合纵连横,既有世仇,又是姻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总的来说,既愿落户为民,大多识时务,安土重迁,也愿意归顺来换取安宁。 而野民则不信任政权,自给自足,有时也作土匪行径。 若是时间充裕,荀柔也本该趁着大军在此,搜索一下县城附近的山岭,稳固一下新收复的地方,释放奴隶,化归一些山野遗民,但时间不等人。 西北的冬天,来得又急又快,转眼北风卷衰草,天地寒肃起来。 行军途中难免遭遇几次袭击,虽然都胜利了,但也难免拖慢行程。 荀柔表面需保持镇定,心里却难免焦急。 临泾,名为临泾,城池却并不临泾河,相距足有四十里,位于泾水冲击平原与西北沟壑山岭交界之处,城池修得高深坚固,城中囤积有大量财物兵械。 其城西有整个安定最重要的两个资源点之一的卤池。 虽然只是一个小池,但却是杨秋如今拒不投降的底气和依仗。 有乌氏城北的开头山与凡亭山阻挡,防御北方势力,暂时不必急于拿下高平,但临泾却是这次必须任务。 若拿不下临泾,且不说已归顺的四县,是否还会顺服,就是让杨秋一旦缓过气来,也可传信各处求援。 此战一旦失利,便只能退回汉阳。 而一旦退回汉阳,从整个局势上看,退缩的就多了,从政治上、还是对如今复杂的局势,都会造成微妙的影响,而汉阳也多添了一个需要防御的方向。 甚至,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身体状况是否能再负担一次远征。 所以,这座城不好打,却必须打。 然而, 果然不好打! 城中兵勇算不得精锐应用,排布守备也不算高明,但杨秋显然也明白己方优劣之处,依仗坚城,闭门据守,俨然做个缩头乌龟,要和他比耐性。 如今与陇关时攻城又不同,一则城池更阔,二则人口更多,三则天时不利,其实才攻七天,与古之攻城围城,动辄一月半年,还相去甚远,但劳师远征一年,至此已兵卒疲惫。 古往今来,多少名将大战,被拖进严寒中翻车,简直数都数不过来。 所以对方耐心等着寒冬,他却需赶在酷寒之前,抢攻下临泾城。 在这种时候,即使吕布、典韦这样的骁勇之士,都不好使,他们即使再力大无穷,也无法打穿厚重的城墙。 强攻临泾第七日,眼见日头要过午,兵卒气势渐渐衰弱,荀柔挥挥手,下令鸣金收兵。 好在,他早有预料,正面战场攻城未必能奏效,和戏志才早就商议,在攻城第二天就同时开启第二套方案。 即借大军攻击掩饰,暗中晨夜不休,掘土为隧,挖地道通入城中。 此计也为借地利。 为防御北方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临泾城建在丘陵地貌之上,以便形成高下俯仰优势,但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弊端。 西北土地山石不大,积土成丘,周围由于人类活动,树林稀小,城墙没有深厚的地基,从后方挖隧洞,就能挖穿入城。 一旦隧道挖成,临泾城破只在朝夕。 但他实在没想到,天冷得会这样快。 起雾,起霜,阴云聚雪。 似乎转眼还是秋阳,转眼就入严冬,风雪将至。 收兵回营后,荀柔唤来张辽,询问隧道挖掘进展。 “再需三日,隧洞便成。” 急匆匆赶来汇报的张辽满脸疲惫,身上挂满黄土,连盔甲的颜色都分辨不出,看得出这几日,下足了功夫力气。 “不行。” 原本看到张辽这样形容,荀柔不该再说这样的话,但眼看越积越厚重的云层,荀柔还是硬了心肠,“文远,太慢了。” “是。”张辽没有辩解。 “催促兵士,再快一些。一日半,后日天亮之前,我必须要见先锋穿隧入城!” “否则,所有校尉以上受命者,皆军法处置!” 张辽提了口气,抬头抱拳道,“是!” “你回去传令时,告诉荀仹一声,他虽非校尉,亦是四百石,若不能及期,他亦要同受军法。” 荀柔在袖中蜷紧手指。 张辽一愣,神色露出犹豫。 “风雪将至,你也明白,一旦大雪下降,此计便不能成,耽误军机,谁,都担待不起。”荀柔缓缓沉声道。 “是。”张辽再次抱拳,吼出一声精神气。 “文远,拜托了。” 挖隧道,多添人手并无用处,唯有催促奋力。 待他走后,荀柔也走出大帐之外,望向乌云厚重的天空,呼出一口浊气。 他一切努力,只能寄望于天了。 “叮咚、叮当、叮咚、叮当” 深长的隧洞之中,数人或跪或站在洞底,用锄、铲等铁器,交替着挖掘泥土砂石。 “快、快、快一点、再快!使劲!”荀仹举着火把,以手撑壁,站在圆洞边缘,不断催促,前后指挥。 两人一队的兵卒跪在他之前,将挖出的泥土捧进竹筐中,一筐装满便佝偻着腰抬出去,又换后面一队兵卒上前。 在尖锋之后,众多兵卒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阔宽通道,一部分运送泥土,一部分加固隧洞虽然没有命令,但依常例,若是通道塌陷,负责人也是要受军法的又虽然,两位身份最高负责人都在洞中,若是坍塌,大概也没有受军法的机会。 “不要偷懒!”眼看一个强壮的士兵,手中短锄软绵绵的在土面上一划,荀仹立即高喝一声。 “叮铛!” 没想到那人被一喝,手中的锄就脱了手,接着两眼一番,倒下身去。 “醒醒、醒醒!”荀仹连忙蹲下身。 举着火,他连拍对方的脸颊,都毫无反应,便唤搬土士兵,将人快快抬出,自己拿起锄头上前铲土。 “怎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