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三国]香草门庭 > 分卷阅读40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02(1 / 1)

城中。 河间,河间,九河之间也,言九者,非指实数,极言其河流众多也。 如今的河间国,比之前汉,虽已数次分割,只余小半,但其境内自南向北,尤分布有漳河、滹沱河、泒水、易水四条大河,又有无数支流网络沟通其间。 其中,滹沱河与漳河,在河间与其左右相邻的安平郡以及渤海郡交界线上分别交叉,形成一小片自西南向东北,狭长的梯形小岛,乐成城正位于两河交叉形成的小岛之中。 两面还河,水网密布,可谓占尽地利。 当然,无论如何,她是要将这座城打下来的,荀襄握紧缰绳,控制住沸腾的情绪。 如今袁氏已亡,不过剩高幹这一只勉强抵抗,虽有些地利,但人心已散,她没有任何理由,不能打下这座城。 远处,一匹黑色快马疾驰而来,马上令使单手举着一面赤色小旗,在风中飞扬。 “魏郡太尉处有军令传来?” 荀襄不等令使开口,就率先发问。 “正是!”令使滚鞍下马,在荀襄驾前跪下,一边喘气一边道,“荀太守已接了军令,请将军即刻回营议事。” “知道了。”荀襄一点头,拨马回营。 汉军主营内,披着一身玄色皮氅的荀棐,已在主帐内坐候了,他将主帅之留给荀襄,自己只侧坐西面客位,张绣侍立其侧,脸上写满了恭敬。 这次荀棐北上收回渤海郡的过程十分顺利,渤海郡本就远离袁氏核心,夹在幽州与青州之间,一共七县,虽说是富庶之地,但好几个都是刘氏宗亲的“侯国”。 先前袁氏明面上没和朝廷撕破脸,虽说既没朝觐,也没入贡,但对于刘氏这几位王侯,还是客客气气。 等到袁绍打起大旗,要讨伐的也是荀氏,更不能眼下就将刘家几位如何,而他先前甚至来找过几位宗亲,希望对方与他合作,他愿意将之奉上帝位,以对抗长安那个昏聩无能的小皇帝。 刘家这几位远房“侯爷”都赶忙拒绝,不是这个说自己老朽,就是那个说德薄。 就说,这几家刘氏宗亲,但凡有点本事心气,也不至于这些年老实窝着,既然一直老实窝着,等荀棐打着朝廷旗帜到来,当然也箪食壶浆,开城喜迎王师。 总之,突出一个,守住投胎优势。 如此,荀棐在渤海顺利完成政权交接,留下一部兵马,用主簿王脩留守,自己则带领另一队人马前来与女儿汇合。 比起渤海,河间当然就艰难得多。 “拜见大人!” 荀襄入帐,自先拜父亲。 荀棐坐在侧席客位,向她摆摆手,“此乃军营,你是主帅,不必行家礼。” 合军并非第一日,父女早已相见过,如今也不必述什么别情了。 “唯。”荀襄应声而起,又与上前一步的张绣,彼此行了军中抱拳礼。 彼此无声的眉目一望,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你叔父命令已至,催促你在霜降之前,务必攻取河间。”荀棐将一张帛书直接递过去。 “是!”荀襄毫不迟疑,双手接过。 军令如山,自是决无讨价还价的余地。 “如今只有半月,再像眼前一般先造桥渡河,再攻城,恐怕来不及。”荀棐皱起眉,觉得有些棘手。 荀襄默默点头,凝视着军令片刻,才抬头道,“可否请太史慈将军一道前来商议军事。” 军令时间紧,任务重,她自然不能耽搁,也必须动用全部力量,这位太史将军,为青州东莱人,名唤太史慈,是父亲这次带来的大将,属于青州人马,要用自然要先请得父亲允许。 “自然,”荀棐向后一招手,唤来兵卒传话。 虽说只是个程序,但出于军营自由制度,程序还是要走的。 片刻,荀棐唤来大将太史慈,荀襄这边则请来军师贾诩,又平难将军波连,众人聚齐,荀襄把军令一传,又将舆图展开。 原本的计划是大军压境,先造桥渡河,打下对方第一道防线,在于乐成城前排兵布阵,再从容攻城。 利用人数优势制造心理压力,同时从正面击破城池。 这样一来,只要破了这一城,河间整个军心就会完全溃散,就是高幹出逃,也再不可能聚齐第二次有效反抗。 就如同叔父先前败袁绍于中条山,纵使从整个兵力数量而言,当时一战,袁绍所损失的不过十分之一二,但那一场血战让袁军胆气尽丧,以致袁绍连雒阳都不能守,直接想回逃冀州,并直接造成了袁氏最终败落。 眼下也是出于谨慎,因为河间复杂的水利地形,一旦高幹手中还有兵马,层层沿河阻击,虽说她有信心一路碾压击溃,但毕竟耗费兵力粮草。 这计策稳当稳当固然稳当,也是先前大家商议而来,但战争毕竟并非为了厮杀,而是为了大局。 故而军命一下,纵使几个将领都觉得艰难,却也没人推诿。 “那就不能照先前计划一步一步打了。”波连对着舆图,挠了挠头。 “可否从乐成背后滹沱河偷袭?”太史慈更识河间地理,大胆道。 乐成更靠近北面滹沱河,若是能从这条河上岸,就不必面对驻扎在平原上的兵马,且如果能不让对方发觉,趁夜让勇士直接攀入城墙,那更容易了。 不过风险也是有的,一旦对方发现,偷渡不成,那就转送菜了,且乐成与滹沱河之间,并无多少空间,况且偷渡也偷不得多少人。 “倒也可以借助船只,从上游偷渡。”荀棐道。 这就要安全一些,但也是相对隐蔽,若说偷袭入城,难度却也是一样的。 张绣盯着舆图看了会儿,没想出什么新鲜办法。 河间这地势,本非他所长,更何况,攻城嘛,不外乎这两种方法,正面攻破和偷渡入城。 前者为正,后者为奇,目的都是一个,打开对方城门,破其城墙优势。 荀襄等了等,见没人发言,便看向贾诩,“不知军师,可有计策教我?” 共事已久,她也基本习惯贾诩不问不吭声了。 “在下,倒也有一计。”贾文和上前一步。 “快快说来!” 贾诩的计策,说来就是攻城与偷渡结合。 后方偷渡,同时正面也引军过河,以正面大军牵制敌军注意,让后方小队兵马在城下潜伏。 正面渡河攻城,以诱高幹开城出战,只要对方开城,就让潜伏的小队,赶紧抢入城门。 这计策,可以说与他一贯计策一样弄险。 首先,后方偷渡不必说,渡河危险,乘机抢入城门,虽比夜里攀爬稍容易一些,但偷渡注定这一支兵卒不会太多,且也不可能全副武装盔甲重器,到时候即使成功冲入城池,那就是立即要面对无数敌人。 至于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