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三国]香草门庭 > 分卷阅读48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设置X

分卷阅读485(1 / 1)

会不足。 月英喜欢为夫君谋划,贡献才智,喜欢政令之中存自己的影子,喜欢所造之器物,施惠百姓,装备军队。 月英喜欢。 可她并不。 她不喜欢政治,不喜欢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言不由衷,防范猜忌。 “昭,非良人,与陆君并不相匹,久则必生怨怼,欲今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我与陆君五子,三男随其父,前程必无忧,两女随我归家,我自教之,将来欲嫁则嫁,若不愿嫁,必使之自持立世。” 荀昭已经想得很清楚。 “我观如今《诗》、《易》,世儒多为附会,已失本意。” “昭欲正本清源,注《诗》、《书》、《易》,驳其谬论,以成一家之言。” “我欲借蔡太后藏书与太学所藏典籍参考,太学处,已请得同窗帮忙,宫中,也请姑母代为请求太后。” 说出这些话的荀昭,自信坚定,神采奕奕。 “这很难,当努力。”荀柔缓缓点头。 既然侄女已经想清楚,要成就自己的事业,他当然支持。 成为一代学问大家很难,而身为女子,要使学问为世人所认可,更难。 不过,正因为难,才更值得去做。 “姑母说,叔父一定会赞同,果然如此。”荀昭满脸欣喜。 “可需我,替你说服你父?”荀柔笑问。 “多谢叔父,”荀昭低头致谢,接着一笑,“不过不必了。我若连父亲都不能说服,又何谈其他?” 荀柔既欣慰,又不免些微失落。 他似乎,终于没什么事可做了。 光阴渐渐失去感知,辰昏也不再具有意义,新天子登基典礼,他未参加,只听前来探望的新任丞相说起。 族中兄弟常来探望,连回颍川的兄长荀棐,也到了长安,兄弟又住在一起。 地方豪族兴起要小心…… 吏治腐败要重处…… 百姓教化不可懈怠,乃是朝廷根基…… 四方边境,务必注意…… 感到寿命将尽,荀柔时常感到莫名紧迫与忧恐,糊涂时拉着身边的人,固执的絮叨不休。 清醒后,又暗生气恼,自厌自闭。 周围人越是耐心宽慰,他越烦躁不安,一时知道自己脾气古怪,竭力克制,一时又忍不住乱发脾气,拒绝服药治病。 这样古怪、难伺候、坏脾气的老头,竟然还未招嫌弃。 荀柔偶尔能静下心想,也觉得自己烦透了,实在讨人厌,又实在愧疚。 可一旦情绪起来,又不能自已。 直到某日,新任丞相来探望,带来了构画中的新政。 以通过策试与武试,则晋升爵位的办法,以此鼓励百姓学文习武,对抗豪族势力。 所谓晋升爵位,便是减免税赋了。 荀柔怔愣良久,耳边隆隆,是历史车轮碾过的声音。 这是科考完成体。 是士绅,即小地主阶级崛起开端。 它有许多缺陷,但在工业革命之前,这已是国家政治集权最高等模式。 他忽然一霎清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他,已经结束了。 自那天之后,荀柔重获安宁。 清醒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大多数时候陷入昏睡。 在他以为,自己会就这样睡过去,某天夜里,他冥冥中预感,睁开眼睛。 前一天白日,仲豫大兄拄杖来了他。 他们聊了许多他幼年往事,有些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没想到兄长却还记得。 再前一天,他吃了文若堂兄带来的榆钱羹。 再往前,公达带了次子适来,给他讲了不少长安城内小道消息…… 再前一次,阿云告诉他,自己将辞职归家,恤孤寺交给手下一名叫甄宓的女官,她想开办女学,在长安为女童启蒙…… 胸口的闷痛,一下接一下,不留一丝喘息机会。 荀柔手指绞紧身下绵褥,不想惊醒靠在榻边疲惫小憩的阿义。 遗书都改了三稿,如今终于可以用上…… 身后事也早就嘱咐清楚…… 原本他想火化了事,可考虑到兄弟与养子的接受程度,还是定了棺材,葬回族地,父亲身边,不别起墓室…… 他死后,荀氏外任的子弟,也能被正常招还京城…… 噗通、噗通、噗通噗通…… 心跳清晰渐促,直到 咚! 胸口仿佛受到重重一击,一切归寂。 下一刻,久病沉重的身躯,忽然变得轻灵。 随着无名的风,飘出卧室、屋舍、越过屋檐、树梢、里门、城墙……不知多久……来到一片幽暗水泽。 流水潺湲清寒,荀柔低下头。 熟悉的玄端,枯瘦双手,云纹博带,绶带组玉,翘头舄履。 而水中倒映出的人影。 短短黑发,年轻脸庞,白色衬衣,藏青长裤,黑色运动鞋。 陌生又熟悉。 他动动唇角,影子也露出一个微笑。 是谁? 我。 俱是我。 荀柔恍然若悟,缓缓向水泽深处行去。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自彼及此,吾心无悔。 足矣。 …… 共和二十六年三月,乙巳,丞相荀柔 太后蔡琰笔下一顿,抬头看向窗外,是时春光灿烂,却风絮满城,哭声满城。 柳絮团团逐风,飘飘飏飏落在案上,点点清白。 她再次落笔。 丞相荀柔,崩于长安私第,年五十五。 柔身长七尺,姿表瑰丽,举动风华,每出行,所过者莫不延首瞻望。及其没也,满城戴孝,百姓哭于道路,柳絮如雪送之。 全文终 作者有话要说: 【日月经行,数十载,得失具在吾心,省来无负则足矣。 常言道:天下九州。苍天之下,岂止眼前之九州,宇宙之大,岂止头顶之苍穹,万象之中,又何止一片之宇宙,以大之为见,人不过渺渺一尘埃。 然草木亦争一时,国家天下,天下人造就,吾辈未负吾世,后来诸君,当自砥砺,其江山兴亡,天下人之共当勉励奋进。 吾向来不念死后,今日却念,死后有灵,柔先候诸兄于地下,至梨花白雪,稷麦采采,佳酿已成,迎来同饮一杯,不亦快哉。荀柔绝笔】 从山中来,随水而去。 是我所能想到极致的中式浪漫。 阿善的遗书,写于进度一半时,放在正文中,似乎有些累赘,故附在末尾。 阿善的故事就此全部结束。 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有缘再见。 鞠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