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8(1 / 1)

病的皇帝时,大殿前的文臣武将就好像隐身了似的,实在是他们想到自己就在朱元璋的眼皮底子下,听着人家皇室不堪为人说的事情,就很不得赶紧消失在对方眼前。 【在打赢北平保卫战的第二年,瓦剌放归了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回来后身份就变得很尴尬了,这时候的大明已经有朱祁钰这一位皇帝了,而且他作为皇帝被敌军俘虏了,实在是大明的耻辱。 朱祁钰登上皇位后,自然也不愿意将皇位还给朱祁镇。后来朱祁镇被幽禁了七年,后期通过夺门之变才再次复位。这也就是为什么明英宗是大明的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的原因。 好了,话题实在偏得太远太远了,还是说回靖难之役吧。】 朱元璋:好好好!赶紧说回靖难之役……这老朱家的不肖子孙之事,他是真的听不下去了!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听完这等不堪的皇室之事,还能活着,可真是不容易啊…… 【回归正题,太监告密这件事,大家想想一个太监,他骑马从都城应天出发,然后到北平,这一路上,他肯定不能将都城空防的消息泄露给别人。 那就意味着他无法换人,只能自己扛,顶多只能换马,照他这样的速度到了北平,燕王朱棣再得知这一消息,重整军队火速南下,呵呵~按主播我来说,这特么的花都谢了一季了,还让朱棣搞突袭?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偏题啦!救命……越说越多,赶紧掰回来! 强调:不是洗白明英宗, 只不过他是大明第6位皇帝, 离我的题目实在太远啦! 所以不想再用篇幅去写他, 总之只要记住这个皇帝很烂就行! 第48章 【破除了太监告密这个谣言,我们再说回淮河水师投靠燕王朱棣后,建文帝朱允炆再一次搜刮大明的兵力粮草等等,运输到盛庸所在的高资港,以及这时候的大明已经开始有农民起义了。 大明的第二位皇帝朱允文在位的这几年,只顾着和朱棣开战,根本没有做出任何的建树。 而这所谓的大明第二位皇帝是朱允炆,燕王朱棣是不认可的,他一直觉得他的皇位是从他老爹的手里继承的,朱允文根本不能称之为帝。当然这是燕王朱棣本人的小心思啦!】 天上画幕这样一说,朱元璋似笑非笑地望着朱棣,“老四,你倒挺会自欺欺人的。” 朱棣闻言,也理直气壮道:“一个毛孩子,啥也没为大明做,反而让大明内部生乱,本就不堪为君。” 朱元璋倒也没说什么,在他看来,也确实是这个样子,当初,他到底为什么会属意朱允炆继承皇位呢?究其根本,他根本不敢以贤立君,不敢打破这一直延续下来的“嫡长子继承制”,生怕给大明开了这个头之后,后辈为因为“贤”字争得手足相残。 贤,到底什么是贤?每个人评判的标准都不一样。 【到了这一步,大明内部生乱也无法扼住朱允炆的步伐,不过想想也是,站在他的角度,他要是认输了,就只能一死,怎么可能停止呢?无论如何都要打下去。 只是苦了当时的老百姓,这场靖难之役,朱允文压榨出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等都是从百姓的手中挤出来的。 这一场战役在各个方面上的消耗,都远远大于后来朱棣对蒙古的战争消耗。 后世人文人大肆宣扬朱允炆的“仁善”真是何其讽刺,仁在哪里,善在哪里!真该问问我们这种老百姓他们同不同意这个观点。 算了,主播我不狂输出个人喜好了,再说回来,建文帝朱允炆见淮河这条防线虽然废了,但是还有长江这一条啊,他依然抱着侥幸,希望这条防线能够阻挡朱棣的南下。 由于朱棣的陆地野战能力确实很强,朱允炆直接放弃了泰州、扬州这两个重镇的军事防御,转而将都城的安全压在了长江上,所以燕军基本没什么损失就拿下了这两座重镇。 为什么说没什么损失就拿下了这两座重镇呢,因为扬州的卫指挥开城投降,虽然这中间扬州内部有人反对投降,甚至将卫指挥王礼抓了起来,好在后来王礼的弟弟和他的亲卫救出了王礼,甚至将反对投降的人抓了起来。 王礼将燕王朱棣迎了进来,朱棣立刻将他升为都指挥,而王礼不负朱棣的信任带人前去劝降泰州、高邮、南通,这些城市也迅速投降了。】 “大势已去!”朱元璋淡淡道。 谁都明白,这个时候,建文朝廷早就根基不稳了,失去了民心,无怪乎这一个个的重镇就这么投降了,实在是朱允文对上朱棣,基本上就没有赢过。 朱棣低垂下眼帘,道:“父皇,您想想,虽然他们投降了,但好在儿子也是老朱家的子孙,自己人自己人。” 文臣武将:……战都打得要死要活,谁他么和你自己人啊! 朱元璋双眼一瞪,“自己人打自己人,很光荣吗?咱老朱的子孙一个个在挖咱的心啊!” 【而这些投降的城市,朱棣下令让他们带着各自的水师和人马全部集结到扬州,朱棣准备搞一波大的了。 建文朝廷这边见状,更加加快步伐,开始四处征兵抓壮丁上战场,当然为了拖延燕军接着南下,朱允炆还派了庆城郡主和燕王谈判。 六月,高邮、泰州、扬州、南通各城的水师,和淮河水师都齐聚扬州港了,朱棣在这个地方进行了誓师和长江水神的祭祀。 其实扬州集结点的位置并不算很好,因为这个地方夹在朝廷镇江和高资港两大水师之中,而这两大水师之间的距离算不上远,可以互相呼应。 面对这样的态势,燕王朱棣再次摆开大阵仗,声势浩大,又是一副要渡江的姿态。 盛庸见燕军这般姿态,当然也不愿落人后,当即也摆出一副准备战斗的阵仗,他想,陆战咱不行,那水战咱总可以吧,那群燕军是大多都是北方人,在海上行军说不定都会晕船呢,还怎么打仗。 况且投降燕军的将领全部是南方人,朱棣怎么放心信任他们呢! 不得不说,盛庸这一次的想法倒也确实没错。 燕王朱棣确实是不信任这些刚刚投降的水师,水战的话,局限性实在太大了,这都在船上,万一投降只是假装的,那上了贼船要下去可就麻烦了。所以可以这么想,朱棣信任投降的将领,这个信任的前提是他觉得自身能够把控住对方,他才会信任。】 朱棣听闻摸了摸鼻子,“这么说倒也没错,这要是在陆战上,咱还可能让这些投降的人跟着打仗,这在水上,出事了,可就没地儿跑。” 耿炳文咋咋呼呼道:“那这还怎么打?南方水师不可信任,北方将领又不会水战。” “该不会老四又耍了那一招吧,深纵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