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我们要是走过去,一两天总是要的,神仙大人就快了,咻一下就到。” “要是我也有机会从天上走就好了。” “哪那么容易,继续挖番薯吧,这批番薯挖出来,拿出去卖,再换两只鸡回来吧。” “看有没有公鸡,有的话换一只回来,我们回头试试看孵蛋,要是能孵出来,咱们以后就不用去外头花钱买鸡了。” “行,我多问几家,应当是有的。” …… 这边说着话的时间,秦晴已经带着小孩到了城里。 林老跟玉娘父女俩在城里的政策推行很快,有秦晴这个高武力值的人在上面压着,城里的人根本就不敢不听。 她过去的一路上,就见到了不少在巡逻的。 甚至周围的道路和田地都清了出来,让人种地的同时,边上也日夜有人巡逻着,以防附近的山匪来攻击。 除此之外,城里还时不时会派士兵出去剿灭山匪,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几次剿灭山匪的行动都很顺利。 这也是前几天秦晴再来,将小孩带来一回,又带回落日林的原因。 父女俩的办事地点在太守府边上,宅子没有太守府那么好,但也不差,至少房子新,且有两进院子。 她直接带着孩子落到了院子里,屋里屋外的人瞬间反应过来:“神仙大人。” “娘……” 小孩冲着玉娘过去,玉娘搂住小孩,也跟秦晴打了招呼:“神仙大人。” “瘦了点,”秦晴看着玉娘,“最近是不是累了?” “不累,”玉娘笑着摇头,“可能是事情比较多,有的时候忘了吃东西,所以才瘦了点,如今我跟阿爹已经将城里的户籍资料和旁的事都理清了,后面的事会少很多。” “这样你女儿可以陪着你。”秦晴看着抱在一起的母女俩,开始从随身空间里掏番薯,一袋又一袋,很快将小院子的空地占满。 “这是我们种下的番薯吗?”玉娘惊喜问道,见秦晴点头,立即打开了其中一袋,拿出了一个拳头大的番薯,“没想到就这些日子,有这么多的收获。” “这只是一部分,地里还有呢,”秦晴微笑,“今年你们种的少,之后等天气好了,你们可以再多种一些,收成肯定会更好。” “嗯,这样一来,大家就不会饿肚子了,”玉娘点头,欣喜地又看了几个番薯,再跟秦晴躬身,“麻烦神仙大人了,这么多番薯,要让他们运过来,定是要费许多心神的。” “不麻烦,只是顺手的事,”秦晴笑了笑,“你现在带我出去看看?” “是,”玉娘立即点头,看了秦晴一眼,捂嘴笑,“神仙大人等我一会儿。” 说着,她转身快步进了屋子,再出来的时候,拉着一个人出来,带着她跟秦晴显摆:“神仙大人你瞧这是谁?” 秦晴自然不会认不出来,只是她很少见三娘穿现代的长裙,见她不说话,笑着问道:“怎么,怕我?” “不怕,”三娘低声道,小心翼翼抬头,看了秦晴一眼,确定她眼中没有过多的情绪,鼓起勇气认真看她,“我……我一直想跟你说……” 秦晴听着三娘的嗡声,虽然听到了,但还是故意反问一句:“嗯?你说什么?” “我说……”三娘深吸一口气,声音比之前略大了一些,“我说,我叫清婉,最初见到你的时候就想跟你说的,但一直都没有机会。” “嗯……你叫什么?”秦晴又问。 “我叫清婉。”她大声且坚定道。 “清婉你好,”秦晴笑着伸手,“我叫秦晴。” 清婉小心握住她的手,不敢用力,反而被秦晴用力握住,在感受到她手心的温热后,心底的勇气更盛,抬头时,脸上扬起了喜悦的笑容。 “走,出去玩,”秦晴往前一步,松开手,然后勾住她的脖子,“你这条裙子好看,我这儿还有,待会儿逛完回来,我让你挑,挑你喜欢的。” “可以吗?”清婉激动问道。 “可以啊,就是几条裙子,没什么不可以的,”秦晴立即答应下来,“我现在不缺裙子,除了裙子之外,还有漂亮的小西装,都是衣服,都可以穿嘛。” 她怕清婉会在意衣服的款式,但实际等两人走出宅子,看到来回百姓的穿着时,会发现他们不少人也穿着现代的衣服。 这些衣服还全都是秦晴分发出去的。 “人间炼狱”那边穿过的二手衣服有许多,前段时间又攒了一批,分门别类之后,现在还是都装在她的随身空间里。 秦晴跟清婉一起,身后还跟着玉娘母女,大多数人见到她们,都会在恭恭敬敬行礼之后,就选择避开,所以虽然看到的衣服,但并没有遇上迎面撞上来的人。 “玉娘……”秦晴回头。 “是,神仙大人。”玉娘立即应声。 “你找人跟大家去说一声,今天再发一批东西,让大家排一排队,地点……就在城门口吧,”秦晴说道,“我手上好多没什么用的东西。” “神仙大人给的,肯定都有用,”玉娘笑了,“先前只听说神仙大人分了几次东西,没见过那么大的场面,今天可算是要见到了。” 说着,她立即喊了跟在远处的守卫,让守卫去通知。 守卫面上也是一喜,立即跑开,一边跑一边喊话。 以至于守卫虽然是越走越远,但欢呼声却越来越清晰,可见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快乐。 “我能排队吗?”清婉眼巴巴地看着秦晴,“这些日子我也绣了一些东西,也想要排队,可以吗?” “可以,”秦晴点头,“放心,你排队,我一定给你好东西!” 说着话,一行人又往城门的方向过去,期间还碰到了横冲直撞的百姓,到了近处遇到她们,被吓一跳之后连忙跑远。 等她们到达城门的时候,城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比之前几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婉看了一眼:“会不会太多人了?” 秦晴的想法却不同,询问目前管事的两人:“这段时间你们是不是收了百姓入城住?” “是,”玉娘点头,“但并不都入了城,城里房屋紧俏,容不下许多人,且城里无太多田地,百姓无生计也难以生活,阿爹叫人在城外造了一排茅草屋,暂时容纳来投靠的百姓住下,等这段时间咱们理清城里的情况,将能拆的房子拆了,再叫人重建,安置这些百姓。” “就算是这样,也还是需要田地依托,”秦晴说道,“这里从地理环境来说,还算是比较适宜的,只不过今年气候不好,导致大旱,来投靠的百姓也得有事做,正好趁今年多开垦一些田地出来,来年开春,可以种下番薯。” “是,阿爹也是这样想的,今日他出城,就是去寻找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