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没那么重要,他从不回头看。失去才换来了所拥有的。 可能,他失去了对人性的期待。 一切都有加码,在巨大利益面前,没有任何人经得起考验。 在很年轻的时候,人的心会软一点,对人性中善的一面报以信任。后来就会发现,那些情意,其实一文不值。 最好的情况是,任何关系都不必经历任何考验。但当考验来临时,他不会选择虚的东西。 想起昨晚她提及过去的神情,没有多少怨怼,仍会对人事报以最大的善意,对美好的东西有很多的期待。 他本能地不相信这些东西,也是现在的他不熟悉的了。 也许是她还年轻。 隔着挺远就看到了工厂前方矗立的牌子,前边的车辆停了下,没两分钟,大门打开,三辆车径直驶入,慢行了几分钟才到了办公楼前。 起得很早,刚刚在车上眯了会,下车时孟思远已经彻底清醒,工作开始了。目光扫到老板后,她就快步走到了他身旁。 工厂的总负责人已经在等待,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白男,叫George,旁边跟着几个下属,其中一个是看起来是ABC,会说中文。 老美一如既往地看起来很热情,上来就与老板握手,喊了Hua,说Good morning,how are you? 身旁的老板回得很简单:Very good. George看向了旁边的孟思远,孟思远先笑着向他做了自我介绍,说是老板的助理兼翻译,叫我Celine就好。 就算英语再差,肖华也听得出她发音的纯正。 一行人依次介绍着,打完招呼后就往最近的一个厂房走去。 孟思远没有想到老板这么直接,没走两步他就问上个月罢工对工厂影响大不大。 George听了翻译后停顿了下,谨慎地回答说,有造成一些影响,但现在已经复工,恢复正常了。 肖华点了头,没有再多问。 一行衣着光鲜的人进入光线略有些暗的厂房内时,流水线前戴着耳机的黑人大哥看了他们一眼。即使看到负责人走过来,他一个眼神也不给,随即又低下头干活。脸上没什么表情,甚至带了点对上班的不耐烦。 然而偌大的一台机器,也就三个人在操作。 George向他们介绍着这一片区的功能,肖华问了他,这台机器,需要三个人吗? George没听出他的语气,看了眼面前的这条流水线,又找了随行的下属询问确认后回答了他,说应该有四个人,一个有事请假了。 孟思远翻译过后,看着肖华,他只点了头。她也看不出他的态度,究竟是觉得人多,还是人少。 肖华随着George的引领往前走,后边区域人工分量更重些,一眼看去,人种也跟着多了起来,还依稀听到了有人说中文。旁边的George在跟孟思远说着话,看着像是闲聊,她听完后还惊讶地问really? “他说了什么?” 孟思远赶紧收敛了笑意,跟老板解释着,“六月份时,有难民来了工厂做事,带他们的是一个中国人。彼此语言不通,老师傅教他们干活时,说的是中文,没想到双方沟通没障碍,他们也能渐渐上手了。” 她刚说完就应景地听到了一声叹气,紧随其后是一句怎么这么不机灵呢,都教了多少遍了。 他们寻着声源看去,估计就是George说的中国师傅,六十来岁的样子,对着面前的新手在叹气,而新手听不懂他的话,只向他笑着,乐呵呵的,不知有没有听懂师傅的骂。老师傅没了办法,只得手把手再教一遍,在重点步骤处提高音量,最后来了句听懂了没。 孟思远看到老板笑了下,而George当即提出,要不要把他喊过来聊两句,老板点了头。 没想到老板很擅长跟这个老师傅聊天,没有一丁点平常工作时的严肃与话少,甚至挺有亲和力。没聊几句,这位李师傅就讲了自己的背景,是第一代移民,带着孩子过来的,刚来时什么都做过,后面想办法进了工厂,随着孩子读书搬家后,来到了这里。 “哎,你知道以前在汽车厂,工资有多高吗?一个人就能养活全家。现在差不多只有以前的一半,就该搞罢工,把工资涨上去。” 肖华笑了笑,没有发表意见,只是随口再问了些工作日常。 抵达下一生产线时,George这还安排了活动,让他们上手共同操作配件安装,老板让手下人去试一试,意思是自己不去了。George说Celine,你不去吗? 孟思远同样笑着婉拒了,说怕太难了,自己站在这就好。 “Celine是你的英文名吗?” 孟思远正远看着他们聚集在流水线学习操作时,就听到了老板的问题,突然有些尴尬。 她起这个英文名时还是高中,那时不知道这是个奢侈品牌。看到这个词就觉得特别,用它当名字的不多,来自拉丁语,原意是天空,可能是当初向往自由的天空,她很喜欢这个词,就拿来作英文名,注册邮箱和打游戏起名时,都用了它。 后来知道这是个品牌名时,逆反心上来了,觉得凭什么要为一个牌子改名字,但现在尴尬也是真。 “是的。”孟思远还解释了句,“起名时我还不知道这是个品牌。” “是吗?” 孟思远没想到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牌子,白尴尬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总不能她给有钱人科普说,这是一个奢侈品牌吧。 “卖什么的?” “卖衣服的。” 他不再说话,在等待的间隙里,孟思远忽然大胆地开了口,“老板,可以问你个问题吗?” “你这么问,是让我必须回答吗?” 离得他很近,孟思远看不出他的情绪,但他绝不是笑着开玩笑的神情。而他这句反问,颇有讽刺的意味,她一时被吓住了。工作时的他,一向不苟言笑,不是没见过他在会议上对高管的发难。这是工作场合,是她话多了,不该讲的话,就不必开口的。 她挤出了笑容,“没有,抱歉。” 肖华的确不喜欢这样的提问方式,但看她这样的反应,又觉得自己的话说重了,“我在等你问。” 孟思远已经不想再问了,但他开口,她不得不继续问下去,“您刚刚问机器需要三个人吗,您是觉得多了吗?” “是,那台机器,一到两人操作就可以。” 孟思远甚少去工厂,听到他这回答,忍不住确认:“那一条流水线,就只需要一个人?” “对。”对于她的惊讶,肖华并不意外,“不仅是汽车行业,过去几年我去过不同行业超大型工厂的一线车间,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