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715(1 / 1)

等尽力,只是……” “别说话吞吞吐吐的,你们要怎么做,姑妈要如何做?朕这些人又该怎么做?现在目的是保住性命,现在要听你们的,你们说怎么办吧。” “臣等有个计划,不敢说能行,只能勉力一试。” 这时候急匆匆赶来的莹莹也到了热河,她是从山东坐车到京城,再转车到热河。谁知道刚下车得知额娘病重了,急切赶来,刚说两句话,太医院送来了一份计划表,莹莹就接来读。 莹莹一目十行地看完,就跟海棠说:“这是您一天要喝的药,大概……” 海棠伸手:“拿来我瞧瞧。” 接过来一看,这上面从一睁眼开始,一直喝到晚上睡觉前,几乎是隔一个时辰喝一次,甚至晚上睡着了也要在半夜叫醒喝一次。 海棠把这张纸递给了扎拉丰阿:“我这下彻底成了药罐子了。” 扎拉丰阿低头看,旁边弘阳说:“额娘,别的不说,只要能活命,不就是把药当水喝吗?您咬咬牙喝下去咱们还是团团圆圆一家人。” 扎拉丰阿也说:“是啊格格,这也是一个办法啊。” 海棠没说话。 扎拉丰阿看她似乎不乐意,就转移海棠的注意力,问弘阳:“最近朝廷有什么大事儿没有?”说来让你额娘停听听解闷。 弘阳立即明白了,就说:“还真有,大哥打算重修《大清律》。” 莹莹皱眉:“又要大修?” “是啊!这次不是小修小补,是全部重修,大哥的意思是说律问和附律太少,要修得更详细更全面。” 莹莹心想着这大哥真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年初杀了一批人,因为倒卖粮食,下半年又要折腾律法,他是一刻都不愿意闲着啊! 她如果和张廷玉碰面了说起这件事,两人肯定是心有同感。这阵子张廷玉的日子也不好过,并不是弘晖挑刺,而是鄂尔泰病重了,所有事压在张廷玉一人身上,而且弘晖精力旺盛,那真是日理万机,张廷玉年纪大又干了两个人的活儿,明显累得不轻。 弘阳看此时的海棠没什么表示,接着说:“明史完稿了。” 扎拉丰阿立即捧场地说一句:“终于修完了,修了好多年呢。” 弘阳说:“是啊!历经四朝呢。”这是从顺治朝开始算。 海棠兴趣缺缺,这部明史有很大的瑕疵,也就是这几年的人不关注这个了,放在康熙朝,很多明朝的遗民不认这部明史。特别是修这部史书的时候,几位总裁的经历也是令人一言难尽,所以海棠听完更无语了。 眼看着这个消息也不行,弘阳又说:“大哥下令禁止民间私自结社,凡是结社,要报告官府,否则一律取缔。” 这个消息海棠感兴趣:“哦,原因是什么?” 弘阳就说:“前些年民间结社,一般是帮派拜把子。现在结社,都是抢占生意,为了争抢生意甚至私下里大打出手,也有夜里火并的,这里面爆发了几起大案,甚至有兵丁官员牵扯其中。这些官吏也和商户结社,官商勾结上下获利,所以大哥要打击官商和结社,只保留行会这一类的结社,其余一律取缔。” 莹莹在一边补充说:“这事儿有很多,人多了就是非多,比如在码头卸货,光是卸货的力工们都要划分几个地盘,找些领头的,抱团争夺生意。更别说其他的行当了,山东前些日子刚审理过一桩案子,就是卖墨的几家店互相商战,最后好几个商号的东家斗得死了家人伙计,更有人吃了官司查封了家产。人在一处,免不了要斗。” 海棠叹口气,觉得这样的人间也没什么好留恋的。就躺得很安详,把手放在小腹上,闭上眼睛就如死了一般。 旁边坐着的扎拉丰阿赶紧站起来,把她的手扒拉开,说着:“格格,躺下要盖肚子,要不然肚子疼。”拿着一个靠枕放在了海棠的肚子上。 海棠睁开眼看看他,觉得这人有毛病。扎拉丰阿对她笑了笑,反正他不能看到海棠双手放在小腹上闭着眼一副安详的模样。 看着海棠没把靠枕扔了,扎拉丰阿就跟两个孩子说:“既然是太医说了要喝药,那就喝吧。莹莹一路辛苦,你先回去睡会儿,阿玛陪着你额娘。弘阳也去忙吧,晚上早点回来,咱们一起吃饭。” 弘阳和莹莹站起来应了一声,各自回去。 扎拉丰阿坐在床边问海棠:“格格如今觉得怎么样?” 海棠的手在心口摸了摸,就说:“哎呀,这会舒服多了。”她把靠枕放在一边,坐起来说:“我舒服多了。” 扎拉丰阿很高兴:“这就好,这就好啊!格格,要不咱们去园子里坐会儿?院子里凉快。” 海棠点点头,下床穿鞋,和扎拉丰阿一起到了院子里。 热河的园林更大,这里的院子更宽敞,这里还有葡萄架搭建的走廊,海棠和扎拉丰阿走在走廊上,两人仰头看着上面挂着的小葡萄串,想起这里还有个葡萄酒酒窖。 当初建造园子的时候这里移栽了很多葡萄,吃不完就全部用来酿酒了。从康熙五十年开始到现在藏了很多酒在地窖里。海棠说:“晚上让他们开一坛,一起尝尝。” 扎拉丰阿点头,跟身边的太监们说:“让地窖那边送一坛陈酿上来,你们再找些好看的玻璃瓶子,分一些给几位爷家里送一些。” 一个小太监问:“行宫那边送吗?” 海棠站在远处都听见了,说了句:“送。”自有人验毒,不用担心把贵人喝出事儿来。 这时候扎拉丰阿立即想起来十阿哥的孝期没过,立即把太监们叫了回来,就说:“算了,先不开,敦匡亲王去世不到一年,还是算了。” 海棠听了没出声,算是默认了。 莹莹来行宫的时间很少,头一次听说有地窖。她出洋去过欧罗巴,知道那边喜欢喝葡萄酒,听说了之后就亲自跑去酒窖里面。和欧洲用木桶装酒不一样,这里的窖藏方式就是传统的陶土坛子存放。一排排的坛子立在地上,管事的举着烛台带着莹莹看过去,跟她说:“咱们王府这酒窖分好几层呢。每一层都不高,能放下坛子就行。只是这酒连年放,也没搬出去过,地窖渐渐不够用了。好在咱们这园子大,回头再寻个合适的地方挖一处地窖。” 莹莹问:“你们尝过吗?” “有大师父尝过,说这味绵软,不如白酒,别说白酒了,还不如黄酒呢!只能招待女主子和小主子们。后来又说这酒有后劲,还是不能给小主子们喝,但是几位大师父还是喝不惯。” 莹莹喜欢葡萄酒,就说:“最早的在哪儿放着?” 管事的指了指上面:“刚下来的时候看到的那一排,那是最早的酒,康熙五十年地窖建成的时候放进去的,那一批酒还有一些是康熙四十八年和四十九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