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方略,不像是萧淑妃能想得出来的。 这让李治接到这封请罪书的时候,不觉陷入了沉思。 可当他令人将萧淑妃近来接触过的人都给盘算了遍,也没发觉她的“智囊”在哪儿。 那便——权当认为是她自己想通了吧。 反正有罪要罚,有“功”也得赏,萧淑妃请罪请得快,李治回应的圣旨同样不慢。 天子有诏,萧淑妃褫夺淑妃称号,改封昭容,留于周国夫人身侧反思进学。 但为防叨扰周国夫人清修,在其佛堂之侧另修了一处院落,用于萧昭容所居。 此外,雍王李素节的这个“雍”字,原本是因母亲身份而贵,现如今萧淑妃降为九嫔,他也得有些表示才对。李治思量之下,将其自雍王改封为许王。 这一条,在别人看来当然是惩处,可萧淑妃收到这封圣旨的时候却大松了一口气。 “人人都道雍王有继承陛下位置的机会,若非太子先归入皇后名下,得正统名号,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必定远比现在多。”她抱着女儿低声说道,“现在便安全多了。” 李素筠不大明白,“人少才好吗?” “当然更好。”这话不是自萧淑妃嘴里说出的,而是她的大女儿李下玉。 这女孩子已有十岁上下的年纪,或许是因平日里多习文墨,在打眼望去之时便觉有股书卷气,也比李素筠看起来文静不少。 只从她望向母亲隐约藏着几分担忧的目光中,还能看出情绪波动来。 “对,当然更好。”萧淑妃语气笃定地说道,“总归此番的麻烦已是差不多过去了。往后……” 她看了看素筠的脸,有一瞬间想说她是傻人有傻福,早早便同未来皇后的宝贝女儿玩在了一处,又想到李治此人的偏爱未知能持续多久,还是别将话说死了的好。 “往后的事便往后再说吧。” 萧淑妃幽幽叹了一口气,“你记得替我谢谢那个出主意的人。也……好好听她的话。” 她随后要跟着周国夫人一段日子,虽然还能回来看女儿,但也没法像此时一样日日过问。 倒不如赌一把,武媚娘在成为武皇后之后不会对她的女儿有所苛待,让人找到对付她的把柄。 那么听话一点总是没错的。 见母亲将话说得郑重其事,李素筠也连忙点了点头。 虽然……她到现在还不知道这忙到底是怎么帮上的,而且总觉得让她听一个不到两岁孩子的话,也有那么点奇怪,但既是阿娘说的,她先答应着吧。 她更不知道的是,当萧淑妃选择退出的那一刻,摆在王皇后这一边的筹码便又少掉了一枚。 也让李治下达最后一道宣布的指令,再没有了后顾之忧! 这场废王立武的推拉过招,终究还是走到了尽头。 —————— 永徽六年七月中,李治下达了废后旨意。 他以“中宫无嗣”“谋行巫蛊”“屡有忤逆”之名,将王皇后废黜,贬为庶人,暂囚于掖庭禁室之中。 废后旨意下达的两日后,许敬宗等人联名上奏,重新请立武昭仪为皇后。 同时请求将王皇后父亲以削爵论罪,对其再行一步打压。 到了这一步,韩瑗这个反对派已再不敢将自己的反对说辞摆上台面,长孙无忌也像是重新认识了这个皇帝外甥,暂时缄默不语。 活跃在政坛之上的新贵们,则忙不迭地以最为热切的言语鼓吹起陛下决断的圣明,武昭仪又有多么合适于皇后这个位置,只等着陛下的最后一道旨意。 李治看着铺开在面前的圣旨。 昨日他和媚娘一并见了被送往禁室关押的王皇后。 她倒是还如昔年成婚之时所见的那样,虽已去掉了那满头珠翠与周身华服,也无损于她这仪态端庄。 面对废后的旨意,她没有过多为自己辩解。 毕竟,她早已在李治被迫立太子的时候,就什么都看清楚了。 现在只是有一道明明白白的旨意告诉她,无论是在后宫中抓武昭仪的错处,让李治失去这个由头,还是前朝势力压制住陛下的集权在手,他们都失败了! 那么迎接陛下随即而来的打击,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王皇后在消失于二人视线之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没有说错。 “我不是输给了武昭仪,而是输给了我的立场出身。但我不后悔没有背叛自己的立场。” 她和李治从来就不可能彼此交付信任与真心。 那她当然不可能让自己去当李治捅向关陇势力的刀,反而葬送自己的家族命脉。 如今只是损失她一个罢了。 李治想要彻底打破朝堂的垄断,还有太多的路要走,而这其中暗藏的机会,她相信她家族之中的人是能抓住的。 这话真是真实得可怕。 便如王皇后的堂兄王方翼,就已在仕途中展露峥嵘了。 李治倘若要朝野上下不只被一种声音所统治,就势必要对他委以重任。 也是在昨日,李治也与媚娘又有了一番讨论。 话题之中谈及的,便是当媚娘登临皇后宝座后她当如何去做,相应而来的武氏家族崛起,媚娘又当以何种方式应对。 让李治觉得她很聪明的一点是,她没有将话说死,但她给出了一番足够聪明的答复。 她说:“皇后当以身作则。” 这一句话,足以涵盖大部分的情况了。 还是昨日,他也同长孙无忌又有了一次会面。 但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不再是由他亲自登门拜谒长孙无忌,而是这位太尉前来面见陛下。 没人知道这场君臣之间的对话到底说了些什么,但由李治近前的侍从所见,当长孙无忌步出大殿的时候,脚步竟有几分蹒跚。 当李治望着面前这张还未宣读的圣旨之时,便忍不住想到长孙无忌彼时的问话。 他说:“陛下欲卸磨杀驴吗?” 这实在是一句,不太聪明的问话啊。 长孙无忌现在还觉得自己有些委屈,当真是让人不知该当如何评价。 想到这里,李治目光之中的犹豫在此时彻底褪去,只剩下了将玉玺按在圣旨之上的坚定。 这是他选出来的皇后,也是最适合于此时的皇后! 【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② 武氏比起太原王氏的根基,相差得实在是太远了。 可也正是这份差距,才不会让李治芒刺在背。 【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② 诏书盖印。 从今日开始,媚娘便是武皇后了。 或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