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7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78(1 / 1)

月里传来武元庆的死讯到如今,正好是三个月了。 安定公主拜师刘仁轨就读之事,也终于提上了台面。 刘仁轨下朝之后,与三两相熟的朝堂官员道别后,便朝着弘文馆方向行去。 长安已进夏日。 今年比之去年雨水不盛,又不像永徽四年一般大旱,竟是个罕见的好年头。 但刘仁轨的心情却没往年舒坦。 他所担任的门下省给事中官职,有权力审议诏敕奏章,甚至将其驳回返还,这就必然要跟中书省打交道。 偏偏显庆元年的元月刚过,担任中书侍郎的李义府便被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参知政事。 那是大唐的宰相位置! 如此一来,骤然得势的李义府自然要以一封封奏章,来彰显自己刚刚到手的权力。 可换了别人说不定还要对这位新贵趋炎附势,刘仁轨才懒得惯着他。 元月至六月之间,二人之间意见相左次数,以一个巴掌反正是数不清的。 这种局面之下,还不晓得他明日会不会遭到贬官打击。 但刘仁轨并不在意自己去向何处,他单纯是在思量,陛下用人破局,又要何时将其收网呢? 拖得太久,可就弊大于利了。 这份情绪并未被他带到即将教授的学生面前。 在踏足于弘文馆中那处单独收拾出的屋舍前,刘仁轨已是一副古井无波的沉稳架势。 朝堂种种,和一个还不到三周岁的孩子可没什么关系。 她才三岁啊……都还不如他的孙子年龄大。 刘仁轨甚至在获知授课自今日开始前就在思考,自己究竟该当以何种方式开场。 倒是陛下和皇后都先后派遣人来告知于他,他不必担心因为自己长得不太和气,就会将公主吓哭。 安定公主会是个很特别的学生。 总之见到她就一切都知道了。 刘仁轨心道,陛下和武皇后能在与长孙无忌的博弈中占据上风,他们所说的话应当是可信的。 但在瞧见那不过三尺来高的孩童之时,刘仁轨还是有种微妙的不真实感。 当然,身着学子青衿服的李清月在看向进门的刘仁轨之时,眼中也有一点恍惚。 自门外走入的老者虽看起来精神矍铄,但唐代的医学条件、刘仁轨早年的贫苦经历、以及他因不愿结党营私而难以长进的俸禄,都注定了他不会是能得到妥善保养的那一类。 所以他的长相,看起来是符合他年龄的。 那么谁能想到,这位长者居然能在贬官又海运失利差点被斩首的情况下,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指挥天分。 当然,现在还没到时候,所以他看起来就是个正常来上课的文官。 如果非要说的话,唯一一点特殊便是他那双眉毛放在清瘦的脸上有那么点不协调。 这双眉毛过于浓重了,显出几分他性情里的执拗来。 李清月收回打量的目光,朝着刘仁轨拱手做礼,“学生方授业于先生,敢请见。” 她这句端端正正的话一出,刘仁轨立时从那恍惚中回过神来。 李清月所行,正是皇子入国学授课之前的拜师之礼! 不管这是由人所教,还是她主动效仿,足见她并没当这出进学是个玩闹之事。 刘仁轨是个对人对事都较真的性格,一见此种情形反倒是多了几分对她的好感。 而在安定公主的面前还摆着一张桌案,上头整整齐齐地摆着五匹束帛,放在了竹编筐子里,一只能装二斗酒水的酒壶,还有五条熏干的肉条。 这份礼物并不贵重,却也是最标准的拜师束脩礼。 刘仁轨从容回礼道:“某也不德,敢不从。”② 这便算是师徒之间的头一次会面了。 原本应当还有一个奉酒敬脩的过程,但刘仁轨开口劝阻了这个动作,便不必非要遵照全套的流程办事。 那也太过拖沓了。 反正……这个学生以此刻看来的表现,让人觉得并不难教。 没必要死板按照规矩办事。 在这出拜师礼行完后,束脩被人暂时拿去到一边,尽数放在筐中,到时可由刘仁轨带回家中,桌案上很快换成了笔墨纸砚。 刘仁轨端详了一番李清月的样子,见她已在下方案几后头坐好,不似头一遭进书房读书的样子,脸上没表露出什么态度,捋胡须的速度却比平日里慢了几分。 倘若有与他相熟之人在此,便能告诉旁人,这得算是他心情尚好的表现。 他想了想,先开口问道:“公主往日看过哪些书?” 这问题还是要先问清楚的,总不能一通乱教。 听她说话表达流畅,应当有些早熟,刘仁轨估量着不需自一二三教起。 但他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会从李清月这里得到一个这样的回复。 “《千字文》与《急就篇》均已学完了,《太公家教》也念过一半,《诗经》与《论语》做过誊抄,未能尽数背下,《杂集时用要字》与《俗务要名林》都通读过。” “誊抄过的部分都在这里了。” 李清月伸手指了指一边,刘仁轨这才留意到,同时身在此地的还有一位约莫二十岁的年轻人。 在他的身边堆着厚厚的一沓纸张,按照纸张的褶皱程度来看,应当均是使用过的。 刘仁轨起身走到这叠纸张旁边,便见其上尚有些稚嫩的墨字。 从最上方的一张往下翻去,字样越发有了章法,不像是匆匆写成的。 虽仍欠缺笔力,但能看得出,她所学书法里,有着名家指导的影子。 而其中所写内容,正与李清月话中所说并无差别。 这可真是让刘仁轨吓了一跳。 谁见过三岁孩子折腾出这样多东西的? 便是昔年先帝的徐贤妃,在四岁之时也就是通读论语与毛诗而已。 再看这位小公主所念书籍,目的性也很明确。 《千字文》与《急就篇》都是孩童启蒙读本,自然要先学完以确保识字。 《杂集时用要字》与《俗务要名林》则是对前者在用字和词汇上的补充,所以只是通读而非背诵。 《太公家教》念过一半,是因其中乃是做人道理,但未可尽信,可不全读。 《诗经》《论语》在誊抄纸张中出现得最多,以刘仁轨猜测,她说是说的未能尽数背下,大抵还是往谦虚了说的。 他抬眸朝着那守在一边的年轻男子看去,隐约记得自己此前在街头偶遇邓王的时候见过他。 正是被邓王称作“文采斐然,我之相如”的卢照邻。 这位……应当不是来为公主做伪证的,而更像是个陪读,也就让李清月所说的话更有了可信度。 可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啊。 刘仁轨在这一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