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对这位兄长还怀有几分怜悯情绪,并未将他府中没涉案的人员一并处死,反倒是令他们去地方上担任户曹等职务。 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唐璿先祖中担任高官的不少,让他颇有点不甘心就这样外放,便参与了北衙屯营的选拔,还真让他给通过了。 但若算起他在其中的位次,恐怕得算是吊车尾的,估计会在下一次募兵之中被筛选下去,继续按照原本的路子走。 当然,要只是作为公主在长安城中走动时候的随从,唐璿也算绰绰有余。 薛仁贵刚想到这里,忽听小公主没纠结于此人身份,却问出了另一个奇怪的问题,“说起来……有女侍卫吗?” “啊?”薛仁贵张了张口,没料到突然被问到这样一个知识盲区。 左右屯营坐镇玄武门,负责的是陛下的安全,依照历来募兵的规则,自然是不可能有女侍卫的。 可想想公主才这么点大的年纪,会问出这种话来又好像不奇怪。 李清月又补充了一句,“老师让我开始强身健体,若有女侍卫从旁指导,应当会少走些歪路?” 这听起来是有些道理。 但历来至多是因公主喜好武艺,令身边的婢女一并习练,在这正经编制之中,有女侍卫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起码屯营之中就真没有。 薛仁贵刚要回复,却忽听身边的副将抢答道:“公主真要女侍卫一并出行?” “道真。”薛仁贵轻斥了一声,似乎是对他此时不按规矩说话有些不满。 偏偏他这个副将来头不小,自己又是个毫无心眼的脾性,竟没管上官的斥责,又说了一句,“若公主想要的话,这里还真能有一个。” 李清月循声朝着这个副将看去,见对方面容深刻,颇有异域风情,显然不是中原人。以她早前所见到的朝廷官员,出自突厥的可能性最大。 “我又没说错,”这被称为道真的副将迎上了薛仁贵的目光:“我妹妹便能胜任这个位置,只是还需圣人准允罢了。” 薛仁贵听得有点头疼。 道真的全名是阿史那道真,身份也不大寻常。只因他父亲阿史那社尔乃是投降于唐朝后又为大唐屡立战功的存在,在先帝去世之时还提请殉葬昭陵。 在被拒绝后便继续在朝中任职,直到在去年去世,被陛下追赠了辅国大将军官职,谥号一个元字。 阿史那道真作为他的儿子,自然很得陛下看重。 虽还未曾正式上战场,但也已在陛下亲卫之中担任了个高官位置,迟早是要得到重用的。 若他真去向陛下请求让自己的妹妹担任小公主的亲卫,还真有可能。 以阿史那道真这个没心没肺的性格,平日里早就将他妹妹的底细在闲谈中抖落了个干净。薛仁贵就听过。 道真说她有突厥将领习气,虽早定居在了长安城中,依然喜好打熬武力,他都未必是妹妹的对手。 可惜没这个上战场的机会,让人很是惆怅。 若是给阿史那道真募兵的权力,他说不定就将人给放进来了。 薛仁贵不难猜到阿史那道真此刻所想。 既然走寻常的兵员招募制度,肯定是没法走通了,倒不如试试让她来做公主的侍从。以公主乃是皇后所出,又很得陛下看重的情况,难保不是一条出路。 更让薛仁贵沉默的是,阿史那道真和安定公主好似一拍即合。 在听闻还真能募招到一个女侍从后,李清月喜出望外,当即回道:“阿耶那头由我来说!” 她原本就觉得,自北衙之中招收两名侍从,多少有些误人前途。 何况比起临时从父亲这里借人,她其实更想趁此机会捞两个能听她话的。 这才是为何她在选出了名字好听的后,又只在其中找了那个看起来最不会来事,或者说憨厚老实的。 这人一看就在禁军中没有升迁希望,还不如来给她当个帮手。 最好能对刘仁轨的教学方式保持缄默,对她往后要做的事情也安分照办。 而若是有女侍从就更好不过了。一来,正如她和薛仁贵所说,刘仁轨想着让她锻炼锻炼体格,那有一位女武者的指点总要更妥当一些,以免系统所赋予的好体格也有失灵的时候。二来,便是女侍从能与她培养起更为亲密的主从关系。 这可再合适也没有了。 “只要这两人就够了?”听完李清月选完人后朝着他汇报的结果,李治的表情有一刹的古怪。 也不能怪他如此。 阿史那道真的妹妹阿史那卓云还未经准允,自然不会入宫来,那么出现在他面前的,就只是头一个被挑出的唐璿。 李治对他没太大的印象,在知道他已年近三十后,原本还看起来的卖相不错也成了金玉其外。 然而女儿撑在他的桌案前头,语气笃定,“就要这两个。” 李治琢磨了一番,觉得这两人起码要比刘仁轨和卢照邻适合于保卫安全,又暂且将想要换人的话给吞咽了回去。“那就这样吧,若是有何不妥,到时再换便是。” 他又朝着唐璿厉声叮嘱道:“照看好安定公主,否则唯你是问。” 唐璿认真地应了个“是”。 他生了张端庄方正的脸,身量也高,甚至是明经及第出身,偏偏在气质上就有些短缺,正如李清月打量他时所见,怎么看都像是个老实人。 自立政殿走出后,李清月朝他问道:“我如何称呼你为好?” 大唐彼此称呼多是姓氏加官职,但唐璿担任着她的侍从,不算正经官职,北衙屯营守军中他也算底层,那这称呼就有些难办了。 唐璿答道,“我表字休璟,公主称名或表字均可。” 李清月反应过来了。 哦对,他是个读书人,还能按照文化人的叫法。 不过,唐璿唐休璟,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有点耳熟啊…… 李清月的脚步忽然一顿,又担心被人看出她此刻的愕然来,快速平复了面色继续往前走去,口中回道:“那我便称你为休璟吧。” 别看她表面平静,在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她的脑子里一瞬间闪过了无数个和唐休璟有关的词。 比如五十拜将,七十为相,六战吐蕃,四朝宰相…… 要不是觉得自己好歹是未来女皇的女儿,没必要把一个还没到崛起之时的侍卫看得如此之重,她自己也还只是个不到三周岁的孩子,她是真想试试能不能和唐休璟来个促膝长谈,问他是怎么把自己混到平平无奇的份上。 这份残存的愕然,让她在看到自己的另一位侍从之时顿时变成了欢喜。 前有老当益壮、痛击倭寇与百济的刘仁轨,后有大器晚成、连战吐蕃的唐休璟,边上还有个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让她看着这位没甚名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