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1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13(1 / 1)

赞您的,夸您到洛阳来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没必要冒这等风险跟着一起去对吧。” 李治嘴角一抽,这话听着可真是不仅体面,还挺体贴。 但他就是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他揉了揉额角,总算想出了个问题,“你同你阿娘,就算穿上了布衣,看起来能像是普通人?” 他也不可能放心让这两人单独出去,再配上一批同样乔装改扮的侍卫,也就更为出挑了。 李清月却在他面前狡辩道:“今日大家还有工夫看别人?” 今日僧侣众多,头顶还有日光璀璨,那真是要多醒目有多醒目。 水陆法会和建桥行动在得到了关东世家与洛阳大户的支持后,更是将排场铺开到了极致。 在这摩肩接踵的人潮之中,确实已无人有心去看,他们周遭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阿娘,你看那一片垒起来的河堤!”李清月由臂力出众的阿史那卓云抱着,以防遭到踩踏,与武媚娘并肩同行,突然在此时出声说道。 李治最终还是没拗过妻女一并的请托。 只是在目送她们出宫的时候,总有点憋屈写在脸上。 可对李清月来说,他名声好处都拿到了,还要什么其他的东西嘛! 武媚娘朝着她看去,见周围人潮涌动中,也没影响女儿将这句话说得清楚。 她更是不难自女儿被照亮的面容上瞧见,她唇角的笑容里带着几分骄傲之感。 上个月的时候,阿菟就同她说起过。 她以僧侣众多无事可做、河东世家给钱太多为理由,将那群僧侣之中的一部分又给指挥来修河堤了。 圆度显然已日渐意识到,小公主年纪虽小,却不是什么易于相与之人。与其再被她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得不做,甚至要打落牙齿和血吞,还不如早早按照她的要求办事,起码彼此之间不必闹得太难看。 所以这一次,甚至没费小公主多少口舌,他就已调拨了一部分人手加入到了修筑堤坝的工程之中。 “其实做这件事的并不只是那些吃闲饭的僧侣,”李清月想到那时的场面,不免有几分唏嘘。 “洛水决堤淹没两岸的事情,自武德年间就不少见,但洛阳到底已不再是帝都,就算消息传至长安,或者留下记录在后世的史书里,可能也只剩下了寥寥几个字,闭口不谈其中的人员伤亡。” 洛阳是如此,天下其余各州,必然更是如此。 “所以眼见朝廷有响应贾公遗愿的意思,在重修天津桥之余,还要加固河堤,各家有壮劳力剩余的,前来帮忙的人可多了。” 这修筑河堤的任务应该被算作徭役,可当此事与他们命途攸关的时候,他们又怎能不做呢? 这也到底是一件有福之事。 大概也正是因为今日这出盛会的背景里,有着他们做出的奠基,才让他们在与会之时,脸上更多了几分真切的笑意。 何况,五月过半,今年是不是个丰收之年,已能看出端倪了! 武媚娘听着李清月的这番絮叨,又耳闻这些将她们裹挟进去的人声沸腾,脚步走得越发轻快。 平日里有数层裙衫裹身,金钗花冠压顶,竟真不如此刻自在。 比起永徽五年万年宫外弘化公主邀请她的策马同游,今日的这出民间行走,要更显人间烟火之气。 她刚想到这里,忽然又听女儿高呼,“阿娘!我们再往河边方向走一点,那水陆大会快开始了。” 几乎就是在她话音刚落的时候,天津桥头的法会场地方向,发起了一声仪式开始的撞钟之声。 像是被那道钟声所惊吓,以李清月所在的位置都能清楚地看到,靠近岸边的河水之中,一条游鱼自水中蹦跳了出来,在日光中擦出一道分不清金色还是银色的闪光,而后—— 重新跳入了此刻波平浪静的洛水之中。 —————— “当啷”的一声脆响。 一块自冰鉴之中取出来的寒冰掉进了琉璃杯中,在杯中泛起了一圈圈震荡开的涟漪。 外头暑热未尽,正是八月之初。 冰块入水在视觉上产生的凉意,倒是稍稍驱散了燥热。 但也同样是在此刻,李治望着武媚娘异常平静的动作,有点怀疑是自己方才听错了什么。若只看她沉稳的模样,就好像她并未说出什么石破天惊的话来。 很显然,李治没有糊涂到产生幻觉的地步。 这……并不是一句该当由皇后说出的话,又确实出自于一位皇后之口。 “媚娘的意思是,建议我重启洛阳为东都?” 第48章 “陛下在此地住得不舒服吗?”武媚娘温声回问道。 她问出这话的时候, 正漫不经心地将手中的小匙在杯中轻搅。茉莉与冰块一并晃动,碰着琉璃杯中发出阵阵悦耳的响动。又见她忽然抬眸朝着李治看来,目光中流露出几分关切, 仿佛当真只是在问询李治身体问题。 李治无奈,“说正经事呢。” 武媚娘语气认真,“这也是一个正经的问题。” 李治思量了一番她话中的情况, 不得不承认,若只回答在洛阳地界上住得是否舒服的话, 这个答案必定会是一个“舒服”。 现如今的洛阳,固然其作为都城的身份废弃已久, 但自昔年高祖令人修缮西苑、太宗令人修缮洛阳宫以来, 供给帝王驾临所需之物都是能保证的。居住的宫室也都足够彰显帝王气派。 李治在此居住四五个月中,便从未有过用度短缺。 当然,这不是能说服他将洛阳地位进一步抬高的理由。 毕竟, 他前去万年宫避暑的时候,也绝不会有待遇短缺的问题。而那座一度遭了山洪的宫殿, 也早已重新修缮完毕。 比起吃穿之物,李治更为满意的是, 当他身处洛阳之时,朝廷的种种诏令同样在以极快的速度下达,且大约是因为新“竞争对手”的引入,随驾以及后续搬迁过来的三省六部官员,办事效率比起早前快了何止两倍。 李治甚至在想, 要不要将六品以上的官员也纳入铨选的范畴, 让他们更有危机感一些。 不过此事干系重大, 倒先不必真将其纳入考虑之中。 而除了执政上的便利…… 武媚娘补充道:“若我未曾记错的话,自入夏以来, 陛下寻尚药局医官问诊的次数也比之前少了。” 李治闻言,神情又更温和了几分。 他早年间就有那头风的毛病,以宫中的养护本事,倒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① 但长安宫城选择的位置不太好,到了夏季就潮热得厉害,催动着他的疾病加重,反倒是洛阳这头,要舒适凉爽得多。只以身体情况来算的话,他多往洛阳走走确实没坏处。 武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