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12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21(1 / 1)

养病的批复。 谁看了不说,这两兄弟真是倒霉透了。 但到底是倒霉还是活该,知道内情的人必定心中有数。 许敬宗眯了眯眼睛。 以他们此刻所讨论的话题,皇后殿下不会随便提到两个死人,还是两个已没什么用的死人。 除非…… 她是在用自己和长孙皇后比较,又用武元庆和武元爽的结局,来暗示陛下对长孙无忌的处置。 可在意识到这一点的瞬间,许敬宗的背后不由出了一阵冷汗。 他原本以为,陛下至多就是要将长孙无忌彻底从权力中心给排挤出去,给他保留一个虚衔后,让他以在家养病为由再不能接见外客,相当于是将他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给软禁起来。 或者便是找一个打发他的理由,将他给派遣去看守昭陵,也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满足了长孙无忌的心愿。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对于这位股肱之臣,陛下是真起了杀心! 对应于武元庆武元爽的结局,便是要令那位长孙太尉被流放致死! 那毕竟是陛下的亲舅舅啊…… 但面对着这位皇后异常冷静的目光,许敬宗在这一刻变得一团乱麻的思绪,都被迫快速理清楚了。 不错,长孙无忌从身份到地位都很特别,可就因为这份特别,他才比谁都不能直接欺压到陛下的头上去! 当他已越轨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与其只做小惩,反而令长孙无忌还能如彼时那样,以死威胁、以名分捆绑牢牢地压在陛下的头上—— 还不如让他彻底退场。 武媚娘突然出声,打断了许敬宗的思绪,“这个问题,以许侍中的记忆力,难道是很难回答的吗?” “不,当然不是。臣只是忽然在想,邕州龙州这两个地方没了刺史,是不是该当再安排一个新的过去。” 武媚娘语气从容,说出来的话却差点又让许敬宗吓了一跳,“好地方,自然要留给你的同僚是吧?” 同僚? 许敬宗可没几个同僚啊。 显庆元年,他在依然保留着礼部任职的情况下,被同时授予了门下省侍中的位置。 那是门下省的长官。 当然,三省六部制度下,门下省的长官可以有两个人。 好巧不巧的,除了许敬宗之外的另外一个侍中,正是韩瑗。 永徽六年废王立武事件之中,褚遂良与来济相继被贬,剩下的韩瑗作为盖有“长孙无忌党羽”标志的人,在行事中变得越发谨慎小心,唯恐被抓到什么针对他的借口。 大约也是因为陛下觉得他年龄老迈,又已凑够了声援武昭仪为后的人,这才将他给放在了一边。 可现在既要到与长孙无忌彻底翻脸的地步,那就要把任何一点可能掀起风浪的东西,都给从台面上拿走。 处置长孙无忌一事,需要从长计议,韩瑗却是可以先弄下台去的。 门下省少掉一个掣肘,对于陛下的诏令快速通过,无疑也是有好处的。 当然了,对许敬宗来说同样有好处。 这句已经更为明确的暗示,让他不必再对自己是否选错了立场而觉忐忑。 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够了。 但许敬宗大概不知道,在他离开了此地后,从一旁的帘幕后头忽然钻出来了个小身影,直接扑到了那位皇后殿下的怀中。 而武媚娘也一改方才的高深莫测,将这孩子给接在了怀中,脸上露出了几分更为柔和的笑意。 她点了点女儿的眉心,“在这里听得满意了?” 许敬宗来得可真是凑巧。 彼时李清月还在寻母亲商量,能不能将贾敦颐的兄弟贾敦实从瀛洲调回来,就在洛州地界上任职。① 听闻他和他兄弟贾敦颐为政理念相似,也都是能臣干吏,若只是在瀛洲地界上做个小官,实在是有点可惜,倒不如调到洛阳来。 洛州刚刚以贾敦颐的名义举办了一场水陆法会,若恰在此时将贾敦实调来,继续秉持“政在养民”的方针,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绝对是福祉。 李清月现在还没有这个办法快速改变粮食产量过低,百姓被迫逐食的局面,但起码在她能够做到的范围内,她想尽可能地去做一点事情。 但这个建议,不适合由她来提出。 毕竟洛州马上就要变成“东都”重地,官员的待遇都要和关中的大州提到同等。 想想看长安京官的职位选拔,放在铨选之中都是难度最高的,那么哪里能因为她一个公主的喜恶,就直接将此地长官的位置给占掉呢? 相比之下,还是由阿娘来对父亲旁敲侧击,让李治出于名声上“引为美谈”的可能性,做出这个调动决定为好。 武媚娘对此自然没什么不可的。 她如今能接触到的官员有限,说不定贾敦实就是其中一个,确实可以提拔提拔。 而她刚答应了下来,许敬宗就上门了。 见李清月不打算直接被送出门去,武媚娘也没拦着她。为防止许敬宗觉得这出由李治授意的暗示不够严肃,她干脆让女儿先躲藏到了一边。 李清月到底不是正常的小孩,并不会在此时弄出什么动静来。 故而当许敬宗离开的时候,也没发觉他和皇后殿下的对话中,还有一个小旁观者。 李清月仰头朝着母亲看来,问道:“刚才的那段对话,他能明白阿娘的意思吗?” 武媚娘回她:“若他不能的话,他也不可能坐到侍中的位置上了。” 怕女儿听不明白,她多解释了几句,“门下省这个地方是很有意思的,这里有你老师那样耿直谏言的人,将评估之后对于方今时局不利的计划都给驳回,也有许敬宗这样的老奸巨猾之人,善于揣摩陛下的心意,知道什么应该被通过什么不应该。” 李清月琢磨了一番这其中的意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这个部门看似手握驳正的权力,但也有一个和皇权之间的平衡,而处理这个平衡的人就是许敬宗。 “他历任数朝,年近六旬,也不是个听不清话外音的人。”武媚娘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说起来……”她还是有些忧虑地望着女儿的小脸,开口问道:“阿菟会不会觉得,你阿耶对于长孙太尉的惩处太过了?” 一个太过早熟的女儿真是不太好教。 她也已隐约看出来了,在女儿异常聪慧的表现之下,其实也有一副稍显柔软的心肠。 早在废王立武之事上就有端倪了——说的便是萧淑妃那件事。 好在此事并不影响到大局,她也无所谓女儿做出这样的事情。 但长孙无忌的情况不一样! 倘若阿菟真对他这位舅姥爷也产生了什么同情,又因为李治对她的种种宽容优待而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