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15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55(1 / 1)

也喊上……大概是为了再多一个见证人吧。 也算是对段长史的示好。 不过这样一来,段宝元难免要缺席于这次送别了,只能用都督府卫队作为相送的礼节和保护,以防川蜀地界还有什么动乱, 危及这位小公主。 等到进嘉陵江水道后, 基本就不必担心了。 嘉陵江沿途以及汉中地界上, 大唐势力的掌控力度要高得多。 李清月凝眸朝着那些卫队士卒中看去,想了想还是问道:“那个人是谁?” 和其余训练有素的士卒相比, 那位明显是个文官。 至多是因精气神还算出挑,看起来并无太多违和感。 但他还是在人群中显得有些醒目。 李清月觉得对方还有那么几分眼熟,极有可能是在前来益州的路上就与对方见过。 不,应该说,是她在从马车中往外打量的时候看到过。 唐璿得了她的授意下车去问了问,重新登上马车后回禀道:“此人本不是益州官员,而是相邻蜀州青城县的官员。” “近来各方文书汇总于益州,蜀州官员不想往返走动,就让这位刚刚上任的青城县丞来做了。段长史见他办事妥帖,为人低调,干脆先暂借来一用。” “说是为了防止只有随行护卫有些不妥,便让他也先跟着来了。如果沿途遇到什么麻烦,就由他这位官员来出面交涉。” 唐璿很觉好笑地又补充道:“他说,段长史原本不希望您发觉他跨州借人的,这会显得他办事不够得力。但若被您发现的话,那就让他如实以告。” 李清月朝着那人多打量了一眼,“能被段长史觉得办事妥帖,看来是有些真本事的,他叫什么名字?” 益州与洛阳之间的关系,随着药材和矿产往来势必加深,那么除却已在她图谋之中的梁州,益州也算自己人的地方。 自己人的下属,自然也是自己人! 若真是哪位人才流落到此地,等段宝元这边的事情逐渐上手,合该往洛阳发展一下嘛。 唐璿答道:“他叫张柬之,表字孟将,乃是襄阳人士。” 李清月眸光一震。 若非她的目光并未与唐璿相对,她险些被人瞧出异样来。 张柬之这个名字她并不陌生。 早前她和阿娘探讨科举制度的改进方向时,阿娘曾经说过,若她能做这个执政之人,势必要对科举选拔中过分严苛的答题形式进行改变。 在她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李清月还一度在脑海中闪过张柬之这个名字。 历史上此人正是在六十多岁的年纪参与贤良方正科的选举,却险些因为答卷样式不妥而落选,只因阿娘慧眼识珠,将他破格提拔,这才能从青城县丞变成监察御史。 而后又因狄仁杰和姚崇的推荐,一步步走到宰相的位置。 若只是如此,还能说是一出君臣佳话。 但也同样是这个张柬之! 李唐对他弃而不用数十年,让他只能窝居在边境之地,他并不记恨。 武周令他青云直上问鼎相位,他却募集众人发动了神龙政变,以图复辟李唐。 李清月想到这里,已不觉攥紧了面前的窗扇边缘。 只是她又忽然想到了当日拿王文度得出的那个结论,也想到了她对李弘李贤该当纠正态度的转变,她又倏尔松开了手。 这变化快得只在瞬息之间,甚至没给别人以看出端倪的机会。 唐璿就已听到李清月说道:“既然合用,段长史也不必觉得跨州借人是什么能力不足。” “益州都督府情况复杂,各方势力林立,为了段长史不必呕心沥血,以维系州中稳定,倒不如对有才之人委以重任。” “我看这个张柬之的头发还挺茂密的,那就能者多劳吧。” 不知道是不是唐璿的错觉,他觉得李清月在说到“头发茂密”“能者多劳”的时候,语气有几分微妙。 可若细究她话中的内容,谁也不能否认,这对于原本难以得到提拔的张柬之来说,简直是个天赐良机。 李清月又强调道:“让人跟段长史转达我的意思吧。” 到底是让张柬之这种人没有出头的机会,还是让他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李清月不会分不清楚,也不会做出意气用事的举动。 希望下一次收到益州这边消息的时候,段宝元在得力下属的支持下,能拿出一份足够漂亮的答卷。 张柬之目送着安定公主登上了嘉陵江上的渡船,手握着唐璿替李清月起草的书信,对于唐璿临别之时的几句叮嘱听在耳中,心中还是不免闪过了一丝困惑。 他并未和安定公主有过真正的碰面,甚至一度和同僚将安定公主猜成是监督废太子李忠的使者,却不知道为何还能多得到一份仕途上的保险。 “你想那么多做什么?” 在他回到益州州府见到了同在此地的同僚后,对方回问他。“你是有什么绝佳的文采?” 张柬之摇了摇头。 “那你是有什么傲人的家世?” 张柬之当然也没有。 若他有背景,便不会来到这里了。 同僚闻言翻了个白眼,“那你有什么好担心的。我还羡慕你恰好领到了这样一个差事,得到了安定公主的一句举荐呢。” “别看她年龄小,但有了这出入益州寻神医之事,只要皇后不倒,她的地位必定非同小可。” “公主年幼,喜恶难测,说不定就只是全凭喜好才有了这一出呢。” 他拍了拍张柬之的肩膀,“我要是你的话,与其担心公主对段长史的这句交代其中有不妥之处,还不如祈祷公主回返的沿途诸事无碍。” 张柬之沉默了片刻,答道:“你说得对。与其庸人自扰,不如顺其自然。” 李清月倒不知道这一段对话的发生。 对她来说,听闻了张柬之的存在,给他安排上满满当当的活,也就将人抛在脑后了。 当张柬之连带着那些护卫士卒回返益州成都的时候,她已顺着嘉陵江水路而上,抵达了利州境内。 想到要让母亲感受一下她的童年,李清月毫不犹豫地在嘉陵江沿岸的绵谷县下船登岸,在此地的市集之中随意闲逛。 利州羌人刺绣花布,好看,买! 青川茶饼,虽然还没有后来的蒸茶制饼之法,闻来气味青涩,但先买着总没错,买! 川北吊脚楼的陶土模型,买! …… 还有当地的冷淘,和长安的槐叶冷淘相比,更有纯粹的米面滋味。 “这个带不回去吧?”李清月苦恼地看着面前的这份凉面。 也不知道是被杂居在此地的羌人带出来的习惯,还是此地的百姓就好这一口,这凉面之中以茱萸、胡椒等物调制出的辛辣料汁,也与早前她吃到的凉面有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