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22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27(1 / 1)

时候层层减少,也仅能维持个温饱而已,至多就是让他可以给下一辈多留下二十亩的田地,以至于他对这第三次出征几乎没报多大的希望。 他倒是也想试试能不能逃亡而走,大不了就是携同全家一起背井离乡逃亡,毕竟,家中多个壮劳力才能多口饭吃。偏偏……上一个想走的家伙至今还没个消息传出来,近来营地戍防也越发严苛,分明是不给人以这样的机会。 “三叔,您在想什么呢?” 张继转回眼前,慨叹道:“放心吧,最迟明日就能有个结果的。” 已临近他们出征之时了。 事实上都不需等到明日,在半个时辰后他们就得到了征集信号,让他们聚拢在一处。 “这是要提前动兵了吗?”张继在营中办事老道,便与上头的队正关系不差,可队正也只给了他一个无可奉告的信号。 见他面露几分垂丧,队正低声提醒道,“不是我不想说,上头的旅帅、校尉知道的可能也不多。只知道让我们以团为顺序去见刘都尉。” 一团不过区区两百人,那这么一算,起码要分成五十多趟了。 忽然在出兵前做出这等行动,听起来更觉奇怪了。 可在抵达校场之时,这些本还抱着满肚子疑惑的人都先全数安静了下来。 夏日的校场地面热浪翻滚,也将那一面面木板给照得发亮。 张继可以确定,此刻位处于台上的几块木板之中,其中有一块正是写有他名字的。 木板的纹路、颜色和拼接处各有不同,他在家中做过木工活,也就并不难确认这一点。 但特别的是,在台上还有一块完全没有写字的木板,还正是三块木板中位处于中央的一块。 这又是要用来做什么的? 在场众人的目光都已下意识地朝着那块空白的木板看去,像是在等待着其上给出一个结果。 与此同时的台下,还有另外一人也在看着那个方向。 “老师若是现在阻拦我的行动,或许还有机会将我留在此地,可一旦我登台,您将再不能阻止我此番一并出征,也得算是和我共谋之人了。” 李清月说话间伸手理了理自己的衣袖,回忆着自己行将说出的话。 刘仁轨朝着她看了一眼,无奈回道:“我现在好像也没有拒绝的权利了。” 又或者说,这是他已被学生给说服了。 他当然知道,带着公主出海远征,一个不慎就可能是掉脑袋的事情。 可当公主以这等英姿凛然的模样意图改变沉积的弊病之时,刘仁轨心中权衡轻重缓急的天平,早已无法控制地被拨动向了其中一方。 若非要说的话,还有他那本有点倔劲的脾气跟着上了头,让他率先选择的自然是一条图谋改变的路。 他其实该当庆幸,他教的这个学生早在四五年前就开始洞察民间风物,让她在听到将士意图叛逃时候的第一反应不是此人愚昧无知,将要做出叛国之举,而是此人不过是万千府兵中的一个缩影。 这才有了今日的这一出。 将木板和属吏提供给他的青州刺史虽然知道一部分这木板的用途,但他可能并不明白,这东西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意义。 最明白这一点的,反而是提出这个建议的李清月。 刘仁轨想了想,还是在那听起来像是被迫的话后加了一句,以郑重其事的口吻说出:“不过,公主也确实说服我了。” 正如李清月在昨日和他说的那样,她或许能在英才荟萃的长安洛阳等地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但哪怕是弘文馆中的学子,都会先将她当做一个寻常的公主,而不是一个可以商议时事之人。 那么她凭什么觉得,当她看清了天下所需后,能够将其付诸实践呢。就如同弘化公主明明看到了吐谷浑的要害,却只能遵循着仿佛既定的命运继续往下走。 她想去争话语权,想去丰满自己的羽翼,就必须有一场为人所认可的胜果。 这个胜利也不能只是依靠于老师的名望和努力,而是确确实实地由她做出了改变。 想到这里,刘仁轨又添了一句:“公主请上台吧。” 但这话刚刚出口,刘仁轨就忽然有点后悔,自己是不是不该将话说得那么坚决。 因为还没等他的话音结束,李清月就已当先一步踏上了检阅台,还能从她的举动里看出几分迫不及待的样子。 两百人也实在是一个很合适的人数。 这意味着并不需要担心台下的人会看不清登台之人的样子,也不需要担心,在没有扩音装置的时候,会听不清台上之人的话。 顶着台下之人讶异非常的目光,李清月就这么镇定自若地驻足在那里。 她此刻身着的是一件改版的皮甲,长发挽在脑后,虽是过于年轻了些,但怎么也能看出点精干的气质。再加上刘仁轨已随后登台,也就更可以让人知道,这并不是哪家的小孩没有管好跑上了台前来的胡闹事,而是一件正经事。 “诸位是否还在疑惑为何会突然有此一举?”李清月定了定心神,扬声开口。 众人彼此对望,都能看出彼此眼神里的惊奇。这当然是他们的问题,他们也疑惑于为何刘仁轨会选择将这个话语权交给一个这样年幼的孩子。 然而不等有人发问,这台上之人的下一句话已随即发出:“是为求此战士卒同心!” 李清月很清楚,要和这些士卒去说什么李治想要将平定高丽毕其功于一役,说什么这些地方都曾经是中原王朝故地,那都太为难他们的理解能力。他们不会明白这个的。 当厌战情绪日盛,到了有人想要逃亡的时候,更不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就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征讨立功的动力。 她所说的话,自然越是简洁越好。 “百济、高丽、新罗等地,地处边陲,气候险恶,诸位肯从军作战已是不易,自当令人铭记诸位姓名。” 她伸手指向了那密密麻麻写满名字的木板,语气越发激昂:“大军回返之日,每个名字都将有其归宿,有功者升迁,牺牲者留名,绝不令任何一人被抹灭功劳、遗忘于海外,这就是此物的意义。” 台下众人闻言,不由打起了几分精神。 这个与往日出战前不同的说法,让人难免升起了希望。 可怎么说呢,这话若是从刘仁轨的口中说出来,恐怕要比从眼前这个少年人的嘴里说出来有可信度得多。 一个如此的年少的孩子,到底有什么资格给出这样的许诺呢? 然而李清月仿佛不曾看到台下的质疑目光,已坦然地说了下去,“七年之前,陛下赐我封号安定公主。” “……啊?”当这一句话出口之时,明明该当安静的台下还是难以避免地出现了几声惊呼。毕竟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