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洛阳城内外可有何事,是我元氏能帮得上忙的?” 这话问得倒是很巧妙。 武媚娘心中玩味一笑,开口答道,“夏日风雨将至,洛川再有兴修之事,不知元氏家中可安好?” 她这话也没说错。 七月的海上多出风浪,这洛阳地界,也已是到了即将落雨转凉的时候了。 只是这话问的可不是元家祖宅,而是这李唐王朝之中的洛阳元氏命脉。 元神霁的罪名可大可小,权看这位皇后殿下打算如何处理。 元恪能否从大理寺的位置往实权官职转换,也权看这位皇后殿下随后的谏言。 那么,元氏既在洛阳,该当看谁的脸色行事,也已再清楚不过的了。 元义端在心中叹了口气,只觉这位皇后要往前朝再进一步的意图,就摆在面前了。 按说,这不是个寻常皇后该有的表现,可当天子都不在意此事的时候,他好像也不必有这样多的疑虑。 直接做出选择就是! 不过,这还真是风雨欲来啊…… ------ 李清月在山顶的堡垒处又走了个来回。 这是自她收到黑齿常之出兵消息后的第五日。 陆续传来的斥候探报让她可以确定,对方最迟在今日就要抵达泗沘城周遭。 因半岛之地获取海鱼不难,百济士卒中的夜盲症情况不严重,所以她必须做好黑齿常之会趁夜来袭的准备。 只是在她经由了夜间的小憩恢复了精神到白日将至,也还没有任何一点动静传来。 让她险些觉得是斥候的探报出现了问题。 她抬眼朝着天边看去,正见今日天光晦暗,阴云翻滚得像是要降下一场雨来。 再往下方看去,其实早已到了一日之中的劳作之时。那些才做过户籍登记造册的百济民众已陆续出现在了她的视野之中。 只是从她所在的高处往下看去,只能看到这些人缩小成黑点的身影。 可也就是在此时,她忽然看到在远处闪过了一道彩色的信号。 不,不是一道。 而是一处又一处的赤色彩旗,像是一种无声也无烟的烽火,在她的视线之中快速逼近。 转眼之间,已举起到了第三道防线的高度。 那足以让她确信,这不是她出现了眼花的症状。 而是——军旗为号! 赤色代表南方,士卒接连举起赤旗传递信号到她的面前,也正是敌人自南方而来的意思! 李清月当即站直了身子,一把扶在了山墙的石缘之上。 在这一刻,她脑中所有的困意都被丢去了九霄云外,只剩下了一个声音。 “来了!” 黑齿常之率领的百济队伍到了! 第101章 李清月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令旗。 行军号令与她此前希望人人听到的承诺不同, 它需要的是快速为所有人获知。 土既不动,便为四旗之主。 所以此刻在这泗沘山城随风招展开的,正是一面明黄旗帜! … 稍显昏沉的天幕下, 或许是因为行将有一场雨落下,在山坡间还有一片雾气萦绕。 可这并不影响当黄旗立起的那一刻,整座山城的戍防人员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各归其位。 疾奔握住角弓弩的士卒在就位完毕后还下意识地朝着那山城高处看去, 也恰好看到了那面明黄旗帜在招摇数次后停在了那里。 安定公主啊…… 视线之中,那手握令旗的身影只能令人在晨光中看到轮廓。 但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哪怕明知安定公主年少, 但她此刻身在高处,身上又身披甲胄, 看起来要比平日里所见高大不少, 更令人感到异常安心。 想到这一道道防线都已经在她的策划之中敲定运作顺序,当整座山城的脚步声陆续停歇下来的刹那,拉动弓弦上弩的士卒所感到的, 也绝不是什么周遭死寂,而是一种真正的蓄势待发。 安定公主也正与他们这些士卒同在, 正如她当日在青州所说的那样—— 此战同行! 既然如此,他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都给我打起点精神来。” 后方的校尉高声说道, “别忘了让你们换角弓弩的原因,二百步,还有山墙掩蔽,要是还按照考核时候的四发中三,趁早可以去当后勤了!” 没人因为他的话有什么动作。 但在屏气凝神之间, 每个人脸上的肃杀之色更重。 不错, 他们才是掌握了地形优势的一方, 也比敌方所能想象的更加准备充分。若不能将每一支分发到的弩箭都给扎到对应的位置,那他们也真是辜负了公主的期待。 而若仔细听去的话, 就会听到,在远处模模糊糊地传来了一声“敌袭”高呼。 那是…… 那是对百济一方来说,他们被发现的信号! ------ 黑齿常之并不知道,他们的出行甚至早在四天前就已经被李清月获知。 在听到了对方的警报号令后,他不由在脸上闪过了一丝振奋之色。 绕路而走,斥候探路,反复变换沿途行军时间,让他们的这一支队伍,几乎在即将抵达泗沘城的时候才被发觉,无疑是绝大的优势。 所以他也旋即发出了进攻的指令。 数百骑兵在得到了信号的下一刻便急速往前冲出。 早在前来泗沘城的路上,他们就已经被告知自己需要尽到的是什么责任。 在这进攻山城战斗的开端,他们必须赶在唐军在半月城建立起防线之前,抢先一步击溃他们的防守! 所以他们要快! 黑齿常之坐镇于中央并未贸然出动,他的裨将却已置身骑兵之中,随同那股铁骑洪流一并,冲向了远处的城墙。 在突如其来的敌袭面前,唐军的仓促应对清楚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他看到远处的山城之上似不断地有人影走动,而近处也是同样慌乱的场面。 与此同时,那些在城下修筑城防、搬运石块的唐军匆匆推着板车,意图赶在敌方到来之前,将这些东西都给运送到防线之内。 他坐在疾行的奔马上,在嘴角扯开了一抹残忍的笑容。 人的腿脚又哪里比得过马匹! 带着重物的时候更是如此。 他甚至看到了不少人已放弃了自己手中的东西,径直朝着半月城的豁口奔去。 这些豁口正是唐军在进攻百济之时留下的痕迹,因短期内无法寻到合适的楔形石将其填补,便只是草草地将其填上了障碍物,现在也正成了那些士卒归去的通道。 可也正是这些豁口,让这位裨将以及他同行众人的士气都在这一刻趋于高涨。 断壁残垣恰恰代表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