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在这一日之中,王都的百姓对于粮仓被劫也已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更麻烦的是,当战事只波及到粮仓而非是王城之中和周遭百姓的时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更应该做的是骂新罗国君无能,而不是骂那夺粮的唐军。 何况,谁知道这到底是不是唐军呢? 金法敏刚刚答应了要为唐军准备二十万石的粗粮,若是他不打算违约的话,唐军是没有出手抢夺必要的。 “大王。” 金法敏强撑着面上的困倦和怒火,朝着来人看去,疲惫地开口,“又发生了何事?” “大唐使者求见。” “他还有完没完了?”金法敏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 要不是他不敢和大唐翻脸,在夜间和唐军水师开战的时候,他就该当把刘仁轨斩了祭旗。 可那人也不该蹬鼻子上脸到这个地步,在这个时候又找到他面前来。 一想到刘仁轨很有可能会来上一句“这个取粮的许可,难道不是你自己给的吗”,作为对他的回应,金法敏就觉得自己的胸口像是憋着一团火气,在下一刻就要以吐血的方式喷出。 反倒是金庾信已先一步从昨夜的打击之中缓过了神来,从旁提醒道:“先听听看他要说些什么吧。” 金法敏深吸了一口气,“让他进来。” 这一次登堂的刘仁轨不仅没有带刀,也没有带剑,可在他朝着金法敏拱手作礼后,他却说出了一句更为夹枪带棍的话,“昨夜新罗粮仓遭灾,作为大唐来使,我有一话想问——” “新罗王应该不会趁着刚过秋收,强行提高百姓的赋税以填补亏空吧?” 金法敏故作镇定,“使者何出此言!” 刘仁轨面色庄严,凛然生威,“此举有前朝覆灭为证,我大唐不做此事,也希望友邦莫行此道。若是因大唐征发军粮之事,让大王不得不有此一举,那就更为不妥了。所以我方愿意将这笔军粮支出改为三万石,只需在两个月内由专人运到前线即可。” 金法敏:“……” 他的面色变幻了好一会儿,才终于从嘴里憋出了一句话,“这是自然,也多谢上国体恤了。” 但在这句话说出的同时,金法敏的心中却早已骂骂咧咧了。 刘仁轨他是真敢说啊! 什么叫做新罗粮仓遭灾,他们愿意将新罗上贡的粮食改成三万石? 那分明是在他们已经进行了一次打劫后还不知足,要再进行一番抢夺。 可这句话,又何尝不是一句威胁! 金法敏这个刚刚上台的新罗国王,是因为兵权在手,又有大唐的助力,这才能够坐稳这个位置。 因他不是圣骨,所以他不能失去民心。 因还有倭国和高丽在侧,他不能失去大唐的支持。 这就意味着,正如刘仁轨所给出的说法一般,他不能将这笔粮草的损失直接扣在唐军的头上。或许民间可以有这样的猜测,但起码在明面上他不能这样说。 他也不能因为这笔粮草的损失,贸然从秋收后的民众手中掠夺。那么相比之下,迎战高丽的唐军愿意减免军粮,和他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他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将这件事情定性为海寇劫掠! 这二十二万石军粮,就算是他白白给唐军的支援了。 …… 当送走了刘仁轨后,金法敏颓然地靠在王座上,目光有一瞬放空。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金庾信才听到金法敏说道:“你说,我和大唐玩什么心机呢?” 他不想给,但唐军可以直接来拿。 他想要百济的土地,唐军也可以不许他插手,在他撤兵之后自己平定百济的动乱。 金庾信也同样有些后悔,开口答道:“我此前不该给大王提出这个建议的。” 这意味着,就算金法敏不愿意吞下这口窝囊气,非要将唐军举动公之于众,唐军也早已有了个新罗官方给出的借口。 金法敏摆了摆手,“罢了,这不关你的事。” 这个决定归根到底还是他自己做出的。 在已经有了物质损失的情况下,他不能再和国中的头号权臣关系弄僵。 “只是要劳烦大将军做一件事了。” 金法敏像是经过了长久的权衡,最终还是给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半个月后,你就带着一万兵马以及五万石军粮北上协助大唐作战吧。” 在险些直面唐军压境的危机之后,他必须做出点什么来弥补这份关系! 再怎么想要渔翁得利,也得先活着才好! 第114章 金法敏的这个决定一出, 不能不令人为之愕然。 他这是要在已经损失了一大笔粮草的情况下,再度损失一笔五万石的军粮,甚至要派遣出一批出征的士卒。 对于刚经历过一番打劫的新罗来说,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哪怕明知道金法敏的这个决定确实有其必要,金庾信依然不可避免地在这一刻,只觉心头压着一块巨石。 “大王……” “你不必劝我了, 眼下我们确实还没有自傲的本事。” 昨夜,或者也可以说是今天凌晨的这一场交手, 就已经给他上了一课了。 唐军能称霸中原,果然有其道理。 金法敏以手扶额沉思良久, 忽然又从手边的一叠文书之中, 将那张原本修改后用作先王祭文的稿纸给找了出来。 他的目光在一度被写毁的太宗二字上掠过,当即伸手将其撕毁在了当场。 终有一日,他要将这个庙号加诸他父亲的头上, 但—— 绝不是现在。 “我们还没这个资格和大唐叫板,之前贸然撤兵, 希望大唐能看在我们做出的贡献上多给一点好处,已经是个错误决定了。就当之前的损失, 是为了弥补我们的过错吧。” 没能审时度势,遭到对方的雷霆一击,也算是他该吃的教训。 金法敏话锋一转:“不过我们也不是真要完全吃亏。” 金庾信朝着他们这位上位不久的新罗王看去,并不难看见他脸上的踌躇满志。这意味着他不是真的要彻底对大唐退让,而只是要效仿中原古话之中的卧薪尝胆! 若是如此的话, 他就放心多了。 他连忙问道:“不知大王打算如何?” 金法敏答道:“其一, 在替我礼送那位刘长史离开的时候告知对方, 新罗愿意让出北汉山城作为唐军攻伐高丽的前线,但希望他们的指挥能给我方以协战立功的机会。” 自百济遭到大唐的进攻灭国后, 因反叛势力都在百济南部,最北部与高丽毗邻的一带几乎都在新罗的掌控之中。 甚至还因高丽分兵北部备战大唐,让新罗将分界线往北推进了一些。 比如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