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他的同伴抓了抓头发。 阿左一拍他的脑袋:“你傻呀,现在已经是春天了。” 春天的河流和山林对他们来说,可都是获取生存物资的宝地,他们又怎么会担心,在这些库存被卖出去后会影响生存。 他的同伴这下不怀疑阿左的计划了,当即应道:“走!我们回去。” 这一把燃烧的大火一点点侵吞掉这片草木,直到天色熹微之时,才彻底平息下来。 负责监督火势的士卒都有些犯困了,回头朝着河上看去,倒见这些围观的高丽人已在对面的河滩上睡了一觉,居然还有贩卖肉干大饼的。 “嘿,这些人!还挺惬意的——” 但他刚想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就被同伴拉住了,“大都督说不让我们过去打扰,你别忘了这个规矩。之前在城中动手的,现在都不知道被送去哪里了。” 那人脚步当即一顿,打消了这个走上前去的想法。 若是他没看错的话,那头真将此地当做好戏来看的,终究还是其中的少数。更多的还是抱着忐忑的心情,迫切想知道,唐军对于这片土地,到底想要如何对待。 对他们这些只能扎根在原地的高丽人,又要如何处置。 也是一群可怜人…… “算了,反正也快到我们轮岗的时候了,看了大半夜的火烧,火没烧干净的地方还要增补点火,真是比作战守夜还累。” 好在,总算是到换岗之时了。 外头的这一点动静,分毫也没影响到接班之人在夜间的入眠。 李清月精神抖擞地自军帐中走出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日光投在鸭绿江上的景象。 而在这距离江边不远的平旷之地,能在地平上看到的草木,已被从傍晚烧到凌晨的火,给清除得差不多了。 但这距离她想要的田地还差得很远。 在土地之下还有用火没法直接烧掉的根系,以及一些播撒在土中的草籽。 若是直接在这样的田上种植,恐怕要出大问题。 “让那些百济士卒和靺鞨俘虏动工吧。把工具都分发下去。” 这批分发下去的工具里有对人来说眼熟的,比如说锄头与铁耙,但也有老农也觉得不太眼熟的。 那是李清月让人在江南采购粮种的同时让人在当地打造的特殊农具。 “比起农具,这个好像更像是兵器?”刘仁轨拿过了其中一只,端详着此物的头部,问道。 “但老师不觉得,这个造型更容易铲断留在土中的根系吗?” 在此物的头部,有着双面延展的铁刃,其中一面平一面尖。 它有个名字,叫做镐。 摆在面前的这只十字镐在现代也有个俗名叫做洋镐,和古兵杖之中顶端一大拳的镐可不是一个东西,刘仁轨觉得此物不眼熟也是正常的。 李清月将其让人打造出来,看重的就是此物在刨断根系、开荒土地上的作用。 更别说,这东西除了是农具,还可以是挖矿工具。 它两用啊! 这些被黑齿常之押送来此地的靺鞨族人少有接触耕作,就算有,所用的方法也比较原始,根本不知道他们现在所用的耕作之法,其实和大唐所用也稍有不同。 想到黑齿常之找上他们之时允诺的钱粮,以及他们已经预先得到的这一批,再想到这些唐军彼时是如何攻入他们的营地,将他们给抓出来送到他乡—— 哪怕是有这样的“武器”在手,他们也还是先老老实实地从事起了耕地事业。 落在附近围观的高丽人眼中,就是他们已经认命了一般成了唐军的打手,开始锄铲这些地里的荒草。 先上镐,再上犁耙耒耜之物。 在太阳彻底跃升而出,照耀在这片正在开拓的土地上时,那些白山部靺鞨已经将耕地之事进行得有条理多了。 “要不是靺鞨人的打扮特殊,我都要以为那是另外的一批人了。” 阿左说话间摸了摸自己的钱囊,盘算着自己今日得回家一趟,让母亲帮忙看好这笔进项。 身旁的同伴也都各有收获,这会儿船舱空空,稍微休息下来些,有几个已是累得睡着了。 最早带他来此的高个子倒是还醒着,朝着阿左问道:“你说,我们现在已算是那位什么安定公主的封地属民,为何她还宁可让人劫掠靺鞨人到此,而不是让我等为她效力呢?” 阿左答道,“我若知道的话,也就不会身在这里了。” “……你这话说的也对。” 他们要是能看清楚那些大官的想法,也就不会是这种身不由己的状态了。 此刻他们视线之中的画面又有了一番变化,让他连忙转移了话题,伸手一拍阿左:“你快看那里!” 正在行动的,并不只是那些被指挥着翻土除草的靺鞨人,还有另外的一队士卒。 此前用来防止大火烧上山岭的沟壑又开始被他们挖掘、连接,甚至是将其一直延伸到田地中央,贯穿出一条新的路径。 与此同时,又有另外的一批人,将数架水车搬运到了此地。 在这些高丽人的目光中,水车被架设在了江边和田中的支流之上。 唐军这是要…… 要转旱地为水田! 事实上,此地确实有这样的条件。 辽河、鸭绿江一带的地面向来不那么坚实。 辽东最早的时候还是一片大湖,辽西走廊也浸泡在海中。是因为三百多年前发生的一场可怕旱灾,才让这一带的湖泽变成了陆地,但即便如此,在西北方向的大辽泽区域,依然是一片水泽泥泞。 此地的土地要比那头坚固些,却因毗邻鸭绿江,堆积着从上游冲击到此地的淤泥,并不难开拓出一片湿田。 还是一片在李清月看来,很适合于种植水稻的湿田。 她所需要做的,只是清除掉土地中的草根,在翻地开垦之后,将鸭绿江和附近支流的水引进这片新开垦出的田地,而后通过数次的大灌大排,将其中的草籽给排出去。 而后在四月之末,将已经放进育秧田中生发的稻苗给移栽过来。 当然,细枝末节的东西,是那些请来的老农负责的事情。 需要她管的只是引进铁镐和选择发展的农业种类而已。 然后便是…… 她刚想到这里,忽然看到一艘快船自鸭绿江的上游开来,船上之人甚至不等船只停稳,就已经匆匆朝着她所在的方向奔来。 对方的脑袋上顶着个帽子,为的是遮掩住他之前当哨探时候剃掉的头发,也让他的特征变得尤其鲜明。 哪怕人还没到她的面前,她已能判断出对方的身份了。 那不是赵文振又是谁。 他一路奔到了李清月的面前,喘着粗气将一只布包放到了李清月伸出的手中。 李清月当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