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42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27(1 / 1)

是不是该当算作她的祖母,起码赤玛伦就很喜欢这位远嫁来此的大唐公主。 可文成公主摇了摇头,并未接下这句话。 她心中很清楚,她今日固然能凭借着辈分和身份,将那钦陵赞卓给暂时说走,并不意味着在和对方的交锋中,她真是占据了上风。 对方对于周边疆土的觊觎,噶尔家族意图凌驾于王权之上的野心,也绝没有任何一点消退。 早年间她和弘化公主的来往信件中就提到过: 吐蕃一旦得到吐谷浑,从鄯州进入吐蕃的那条唐蕃官道,就会随之落入吐蕃的手中。 他们便再不需要像是贞观年间一般,尝试着从剑南道松州之地,翻过那边的苍茫雪山,进入大唐的境内。 到了那个时候,达成这份战功的钦陵赞卓,还有他的父亲禄东赞,恐怕连她这位大唐公主都不会放在眼里了! 想到两年前发起的夺权之举失败,想到拉拢来的没庐氏盟友也还需要看噶尔家族的脸色行事,文成公主的心中更觉忧虑。 今日的境况下,她要如何才能帮到大唐呢? 又要如何,才能让吐蕃不会在禄东赞父子的手中,变成一支被战争拖垮的势力。 贸然探听钦陵赞卓的动向,应当是不行的。 就像他刚才和芒松芒赞所说的那样,他是在为吐蕃征战,那么在任何一位藏巴子民的心中,他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忠臣。 反而是文成公主,在方今这等吐蕃意欲更进一步的时候,才是一位外人呐! 这亲疏之分,显然不会因为芒松芒赞这个赞普的态度而有所改变…… ------ 可惜,对于吐蕃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李清月身在长安还收不到消息。 西域那边实在是距离长安太远了。 卓云在到了那边后都有些送信不易,更何况是其他。 对于西域那边,她至多也就是……又听到了个熟人的笑话。 原本被贬官去台州的来济,也就是在废王立武期间站在长孙无忌那头的其中一位宰相,在过年的时候和绝大多数不出席大朝会的官员不同,来了个反其道而行。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居然在上书中再一次反对皇后代行政务一事,仿佛能凭借着此举显示出自己的特立独行。 这或许是因为他自觉自己已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又或许是他觉得,正如陛下已忘记了有萧淑妃这个曾经的宠妃一般,武皇后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但也不看看,上官仪都不敢继续在此事上触及李治的意思,他这个时候拿出这样的表现,非但不能让陛下觉得他是个直臣,还觉他是个想要扰乱朝政的混账。 李治勃然大怒,也当即下达了一条诏令。 既然台州这样的地方来济都待着不舒服,那干脆去庭州好了。 正好还能去西域,跟同样被流放到那里的杨德裔做个伴。 既然他们两个都是喜欢站队宰相、“灵活”办事的人,想必会很有共同语言的。 ……要这么说的话,好像还真的没错。 至于李清月—— 她已经在准备启程辽东的各种物品了。 她并没有打算和去年一般,到了临近四月的时候再动身,而是打算提前两个月。 毕竟,她今年的负担不小。 既要继续推进农肥和农具的研究,从李治那里将千户百姓由临时变成永久,又要确保那辽东能在今年开垦出更多耕地,以满足高丽“流民”入驻的需求。 她也始终记得,自己前往辽东,并不只是要稳定住她灭国高丽的战果,而是要凭借着在这片广阔天地中建立的功业,换来自己在朝堂地位上的逐渐抬升。 大朝会上能否在短时间内出现更多的女官姑且不论,当务之急,是要让她能更有话语权,对大唐整体的军事布局提出自己的意见。 别人不知道,她还能不知道吗? 吐谷浑这边不能永远是被动防守的状态! 裴行俭是个人才,但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裴行俭又怎能依靠着吐谷浑这片弹丸之地,和后备资源不断积蓄的吐蕃打持久战。 他去那里,原本就是为了争取时间而已。 哪怕协助吐谷浑击退吐蕃,其实得算是个吃力但收获不多的行动,在李治看来没有太多的必要,出于长远战略的考虑,李清月也必须促成这件事! 粮食不够,那就种出更多的粮食。府兵不愿作战,那就将军功落实。藏原之人认路不易,没关系,现在已经有指南罗盘了! 至于作战的将领,她不是已经在陆续发掘了吗? 而在此之外,她自己还要继续往前走一步。 就从—— 今年辽东的扩地留人开始! 第169章 不过, 如果说李清月即将起行的时候是踌躇满志、满腔抱负,对于未来还有个格外明确的规划,被“建议”同行的李敬业就是随波逐流了。 甚至, 越是到了临近出行的时间,他越是有些后悔,自己为何要答应下随同安定公主出行。 像是他这样出身的人, 完全可以再吃几年祖辈的福泽,譬如在这司驭寺中再过上两年安生日子, 直到得到外放的机会。 外州的折冲府也好,外州的寻常官吏也好, 都算是个合格的起步。 去辽东打拼确实是在名头上要更好听得多, 但李敬业就是觉得,安定公主小小年纪便很有笑里藏刀的感觉。 偏偏事到如今,他想反悔也没这个机会了。 他在长安城中的玩伴都已知道了他的出行决定, 若是在这个时候反悔,可想而知会得到何种嘲笑。 他祖父更不会准许他做出这样的退缩。 不仅如此, 也不知道是出于对他这个孙子的关照,还是出于对安定公主的喜爱, 在他的行囊之中居然还有数车捐赠给辽东的药材和钱粮…… 英国公李勣掏的钱。 “我觉得我像是个自己送上门被讹钱的。”李敬业低声嘀咕。 前来送别的友人跟他之间得算个损友,当即回道:“哪有你这么说话的,别人想求这个在公主麾下任职的机会都还没有呢。你到底知不知道,投效在一位有资格参加外朝大朝会的公主手底下,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李敬业满不在乎:“能有什么意思?” 友人低声分析道:“太子体弱, 不宜领兵出征, 陛下不欲重蹈先时旧事, 加之公主确有天授将才,便顺理成章地给她领兵开府之权。所以, 公主麾下之人依然等同于是在为陛下效力,我想这一点,没什么疑问吧。” 见李敬业的脸上还有犹豫之色,友人语气里不由多了几分恨铁不成钢:“你也不想想,那百济降将眼下是个什么官职,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