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43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36(1 / 1)

得让自己身边的头号心腹也一并离开的? 澄心点了点头,“对,这次我也去。” 在骤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澄心也觉得有些震惊。要知道,打从小公主出生到现在的九年多里,她几乎从来没有和对方分开过。 就连公主偷偷跑去蜀中邀请孙思邈前往洛阳,偷偷离宫前往青州和刘仁轨会合、抵达熊津参与到战事之中,都不曾有过分离。 在绝大多数安定公主的下属心中,澄心就像是公主的影子。 澄心也敢说,在睡前闭上眼睛的前一刻,以及早起睁开眼睛的下一瞬,她想到的都是公主的事情。 而公主的信任也足以证明,这份职务确实被她做得相当出色。 然而公主竟突然说,她觉得澄心可以试试看独当一面了。 “公主说,这是她从刘夫人那里得来的灵感。” 她想,刘旋能从家中炭火燃烧不当时的鸟雀反应,想到用鸟类在矿洞之中做出示警,那同样在做类似于管家这样工作的澄心,如果也继续往外走去,能不能有类似的联想奇思,走出一条新路呢? “光是跟着她行动,也没法真正将视野放得更为开阔,倒不如趁着方今没什么麻烦事的时候出去看看,以便在回来之后继续给她分忧解难。” “还有……”澄心想到那后半句话,唇角不由浮现出了几分笑意。“她说,我比其他人都知道她喜欢什么样的服饰配色,比其他人都清楚她的口味,在前去南方后给她带回来的特产也必定最符合她的心意。” 但这后半句,显然只是个让她能够安心出行的借口。 不仅深知李清月心思的澄心能明白这一点,听到澄心说起此事的姚元崇、卢照邻等人也能意识到这句话的深层意思。 屋中有一瞬的安静,又好像有很多话已经被寄托在了不言之中。 有这样的一位年少有为、又给下属以成长资源的主君,实在是他们的幸运了。 姚元崇便忍不住在带着澄心前去寻找阿左的时候,心中暗想了一阵,要是这么说来的话,公主对他到底持有何种寄托与希望? 她用祚荣这个对照来督促他进学,用辽东的户口登记让他看到一地民生教化从无到有的过程,又让他多与百姓打交道,摸清楚官吏与庶民之间的相处模式…… 好像都是在希望他能成为—— 一方刺史? “你看,他是不是在那儿?”澄心突如其来的出声,打断了姚元崇对于未来的构想。 他当即收回了自己过分发散的神思转回到眼前,就见到前方的街巷口果然坐着那个高丽少年。 只是有些奇怪的是,在他身边同坐的,并不是经常和他一道出没的小伙伴,而是…… “杨令明怎么也在那里?” 姚元崇认出了对方的身份,不觉露出了几分诧异的神色来。 按说杨炯今日应该是出外记录人口的,不知道为何居然会出现在此地。 他和澄心走近了些就瞧见,杨炯的那份公文卷宗被他放在了一边,以其整理妥当的样子,应当是已经办完了,眼下正在帮着阿左一并整理收上来的物资名录。 看这两人之间的谈话,居然交情还不浅的样子。 “我记得之前,杨令明还有点……傲慢,过了这个冬天,看起来改变不小?”澄心低声发问。 姚元崇叹了口气,很有几分感触:“他之前那个,应该算是刚通过了神童科的倨傲吧。结果先是被指派给公主做伴读而非太子,又是遇上个棋逢对手的王子安,公主还对王子安更为器重,再便是前阵子长安那边传过来的消息了,说是他伯父杨德裔干了些违背法令的事情被处以流放。” “他自己应该也很清楚了,要是再不收敛起一点脾气做人,他此前的功名以及家世,可能都没法成为他的助力。” 这份不合适的恃才傲物,迟早要给他惹来麻烦的。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也或许是因为他从之前的华阴前来这辽东之地,深受这些政务的影响,觉得自己应该再放低一点身段来办事。” 反正,这也不算是个坏事是吧? “但好像,你的猜测还有些不太确切。”澄心伸手指了指前方,示意姚元崇留神于杨炯和阿左的交流。 姚元崇的理由无法说明白为何这两人会凑到一处去,但在这句风中传来的声音里,好像是有一个答案了。 街头正好有一队城防的队伍走过,那两人如出一辙地露出了个异常羡慕的神情,仿佛恨不得下一刻就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杨炯仰天叹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啊!” 百夫长多好!公主不仅不克扣战功,还会主动给士卒补偿,还不需要面对什么官场猜忌,也不需要考虑什么向左相右相示好。 一想到家人来信中提到的种种授意,杨炯就觉得自己真是小小年纪承载了太多。 面对公主这样一位励精图治的长官,他更是觉得弘农杨氏的有些花招玩得不上台面。 也不知道,他能不能申请到去当个寻常士卒的机会,让自己清静一点。 但当下的现实是,他这个百夫长的梦想还没摸到个门路,一转头,就对上了姚元崇和澄心的脸。 “……”发表投笔从戎观点被同僚抓包总是有点尴尬的,杨炯忍不住轻咳了一声,坐直了身体,“你们是来找我的?” 他公务已经办完了,一会儿就回去,算起来也没耽误事啊? 姚元崇答:“不是来找你的,是来找他的。” 阿左闻言,疑惑地指了指自己,“找我?” “对。”澄心答道:“公主有令,让你跟着走一趟。” 不过当澄心将阿左连带着另外几个高丽商人请到泊汋府衙后,也将杨炯的那句话汇报到了李清月的面前。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李清月低声诵念了一遍,目光中闪过了一缕深思。 她背过这首诗。 但倘若她没记错的话,这首诗写出的背景该当是后来的吐蕃、突厥强势寇边之时,而不是现在。 这句阴差阳错下提早从杨炯口中诞生的诗句,应当也与彼时有着不太一样的意思。 她思量了一番她在长安因为许自然一案听到的些许风声,觉得自己大概能猜到杨炯到底在为何事烦忧,便转头朝着澄心说道:“那些商人的选拔我交给你安排,至于杨令明……你问问他愿不愿意一同出发。” 是去长见识也好,是去避风头也罢,她作为上司,总得关心一下年轻伴读的心理健康。 杨炯也不出所料地一口答应了下来。 在半月后,这支船队的人员终于议定完毕,带着采购和采风的目标预备起航。 而当阿左在和母亲道别的同时,他也从她口中,听到了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