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43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38(1 / 1)

植水稻的高丽人手中。 冬日由阿左做出的兜售新稻米行动,既让这些人确认了这水稻的品质,又让他们确定了李清月这位封地主人的态度。 眼下,便到了看他们表现的时候。 新的田地在山中谷地以及鸭绿江的两岸陆续展开,仿佛随着鸭绿江水的陆续化冻,两岸的土地也在流水蔓延中,被浸染上一层新的风貌。 李清月看着眼前的一幕,不由露出了一抹会心的笑容。 有着去年成功的经验,这些对于高丽人来说陌生的农具,也不过是他们需要按部就班掌握的东西。在田垄上分田、掘地、修渠的人手,都知道听从这位安定公主的决定,才能让他们过上更为舒心的日子。 “经验之谈”是掌握在她这一边。 更让她这笑容加深的,是她听到黑齿常之领着李敬业将木材送达的时候,李敬业用颇为骄傲的语气发问:“我现在能轻松砍伐槭树了,是不是可以换去柞木那边?” “老话果然没说错,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学会打开一个开口,后头的就好办了。” “……” 李清月扶额憋笑了一阵,朝着卢照邻说道:“把他也给我逮去上课!免得这人砍树砍傻了,回去之后我没法跟英国公交代。” 真是见鬼,哪能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来形容这个! 只是还没等卢照邻答话,李清月又忽然瞧见姚元崇朝着她快步跑来,神情中带着几分夹杂着喜悦的着急,将她的注意力又给转移到了那头。 姚元崇人还未到近前,声音就已先到了。 “公主!又有一批流民来投!” 第172章 这些忽然到来的高丽百姓, 非要算起来的话,有不少原本就是泊汋城中的人。 只是,当唐军跨过鸭绿江之时、当高丽灭国之时, 他们便往北边逃亡而走了。 “现在他们听说这边对于高丽人并没有那么苛待,甚至还能算得上是优待,他们又聚集在一处回来了。”在领着李清月往城中回返的路上, 姚元崇说道。 “安东都护的州府位置太靠东南方向,对于毗邻辽水、鸭绿江一带的管控不够, 也难怪他们先想到的不是安东都护的其他县城。”李清月心中暗忖。 又转而对着姚元崇发问:“他们闹起来了吗?” “有那么二三十个。”姚元崇没有隐瞒她的意思,老实答道, “他们说自己原本就是泊汋城里的人, 为何回到自己的地方居然还需要重新登记入户,不能住回到他们原本的住处。还问,为何他们的住处会被我们入驻泊汋的驻军给占据了。” 人一多, 就不能指望人人都讲道理。辽东固然土地肥沃,但对当下来说依然该当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 见李清月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姚元崇接着说道:“然后我按照公主所说,告知于他们。若是他们要拿回他们觉得是自己的房子, 请给出那三样东西,他们便不说话了。” 同行的卢照邻好奇发问:“公主让他们给出哪三样东西?” 李清月答道:“此地的地契房契,离开泊汋一年半期间聘请唐军维护房屋的雇佣金,第三个倒不是实物了,只是需要他们证明, 自己会说大唐官话, 并未拿到户籍也只是因为意外远游而已。很难吗?” 卢照邻:“……” 这三条也未免过于刁钻了! 姑且不说, 他们在逃难离开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这个条件将地契之类的东西带上,就说那支付给唐军的房屋维护费用, 卢照邻按照自己对公主的了解就不难猜到,数额绝不可能太少。 而最后的那条大唐官话,其实同样是一条灵活标准。 以他此前开办教习官话课程的经验来看,或许是因为毗邻营州的缘故,有些人确实会上那么三两句,可再多便没有了。 要被评判为“会说”,显然一点都不容易。 但想想这些敢直接说自己房子在这里的,大概也不是什么讲礼之人…… 这也算是以毒攻毒了吧。 不对,他是公主的下属,不能说上司是“毒”。 李清月语气中毫无转圜余地:“军备武装在我们的手上,道理自然是在我们这边的。他们若是去年就回来,我说不定直接就将房舍原样奉还了,现在便只能听我的规矩办事。” 可在她已经从阿耶那里求来了两千户的封地人口后,主动权就已经完全在她的手中了。 那么对于这些后续抵达的人口,她的头号目标是让其不能生乱,而不是继续用优待手段,让他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吸引来更多人。 “当然,”李清月从容负手,在沿河而行之时朝着远处看去,目光中透着几分展望之色,“古语之中对于方今的情况不是已经有一句话了吗?”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去年给泊汋城中百姓的种种看诊、防寒、雇佣、授田、教习举动,便是那“修文德”的表现,现在就到下一个环节了。 “既来之,则安之。” 这些回来或者只是前来投靠的人,在镇压下去了那些不想遵守规则的刺头之后,还是需要妥善安顿的。 而安顿的第一步,就是吃住。 吃什么好说。 去岁熊津都督府在上缴朝廷税赋以及留够府邸所用后,多余的部分都已在李清月回返辽东之前运送到了此地。 她那位老师真是靠谱得让人好生安心。 而这一批粮食,除了供给泊汋守军外,还有结余的部分,李清月打算低价兜售给这些前来投靠之人。 但这个低价销售只能对每个人持续一个月。 ——以泊汋如今各处都需要人的情况,一个月还没赚到继续在此地生活的钱财,那也不必留在此地了。 至于住…… “那些排屋建造得如何了?”她又问。 姚元崇答道:“最迟还有两三日,应该就可以入住了。” 新增千户的扩张需求,让李清月早就考虑过人住哪里的问题。 田地距离泊汋城这个中心地太过遥远的问题,也本就是需要解决的。 所以在开垦北部沿江农田的同时,她也让人在那一片的山下修建起了排屋,作为参与耕作之人的住处。 田地开垦之中多余的土方,都直接就近搬运,混合沙土石块,夯实成了排屋的墙壁。 因为背靠于山的缘故,这些屋子的防风抗寒效果不会逊色于城中。 虽然少了城市的围墙作为拦阻进攻的屏障,但想想看吧,此地已是大唐境内,又不是安东都护与北地靺鞨、契丹的接壤之地,本就没有那么大的构筑城墙需求。 住在这样的地方,起码要比他们逃难在山中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当李清月抵达的时候,这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