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宗以平静的语气继续逼问:“陛下所迎,还有以身殉国的庭州刺史等人,虽说他们早年间各有触犯律法之处,但在叛贼当头之时未有变节,反而守城殉难,乃是朝廷意图表彰追功的贤臣。若只行献俘之礼,将他们置身于何处?” 那先前提出质疑的官员已不太想说话了。 哪知道,这身为宰相之首的许敬宗显然是要在这出城迎接前,扫清所有的闲言碎语,又发出了一句问话:“文成公主为实现大唐与吐蕃之间的盟好,奉命和亲于松赞干布,二十二年不辱大唐名望,传播文教于边地,如今吐蕃权臣当道,悖逆大唐,为显大唐君威浩荡,将其自吐蕃接回,以礼相迎,有何不妥?” “还是说,你觉得此举不过尔尔,愿意亲自前往域外,以全两邦友谊?” “我……我并无此意啊!”那人的声音都有些变调了。 临川公主随同城阳公主自车架上朝外看去,正听到了这样的一出,不由笑出了声。 许敬宗文辞卓越她们是早知道的,但这犀利四问,却更像是此时不便发言的皇后借着许敬宗的口说出的。 这四种迎接的冠冕堂皇说辞,让人哪怕明知今日确实是为了提升安定公主的地位,宣扬这份战绩的非比寻常,也绝不敢再多说出什么话来。 何况,这四条理由之中,又当真没有哪一条切中了在场之人的要害吗? 就如城阳公主,在听到文成公主那二十二年入藏履历的时候,她便觉得,自己的丈夫与人合谋所图的东西,在家国大义面前,当真小得可怜。 他咎由自取,已于秋后问斩,固然让她忍不住又为对方哭了一阵,却也确实不该让她将自己困缚于牢笼之中。 当随着这天子百官车架抵达城郊二十里的时候,城阳公主的目光中便只剩了此地的旌旗列阵景象。 也随着众人的目光,看向了西面的方向。 早已获知天子出迎待遇的凯旋兵马并未让他们等候多久,就已自那头气势昭昭而来。 起先还只是隐约可见的一线黑影。 很快便成了大地的震响,成了那冬日劲风之中张扬飞舞的军旗,以及—— 在官道之上扬起沙尘的铁甲洪流。 李治早已在武媚娘的搀扶之下走下了鸾辇,站在这接待大军之地临时搭建的华盖之下。 这支得胜班师,不,应该说,这两路得胜而归又会合在一处的兵马,比起近年间校阅州郡所见,还要更有一种亲历沙场的杀伐之气。 他听得到,哪怕兵马未到眼前,出城相迎的百官也骤然间安静了下来。 但忽然之间,在那齐齐踏步列阵而来的兵马之前,竟是出现了一道打破秩序的身影,在本应当领队缓缓逼近的时候,自己当先策马疾奔而来。 那匹行动如风的宝马在这等两方均是大张旗鼓的对望间,也分明没有任何一点胆怯的表现,而是为它的主人所驱策,直冲那天子华盖而来。 冬季的日光之中,赤金华盖依然闪烁着令人目眩的神光。 那坐在快马之上的小将军又何尝不是金甲在身,仿佛裹挟着日光流虹,让人无法将视线从她的身上挪开。 这少年飒沓英姿直入眼帘,让人恍惚忘记了她本应当遵从规矩,慢慢抵达御前,而不是像此刻一般,一马当先地离开了队伍,像是一道流星冲到了迎接的队伍面前。 而后忽然刹住了奔马,快速翻身而下,冲向了那御座之上的帝后二人。 迎着众人的视线,她抬眼间眉目里依旧是一派坦荡的璨然生辉,既有班师得胜的快意,又何尝不是在这行动间,将归家的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李治与武媚娘都清楚地听到了那一句话,随同她那风一般的身姿传到了耳中:“阿耶阿娘,我回来了!” 武媚娘心中一酸。 这句归来的宣告不是将领对君主的话,而是女儿对父母的告慰。 武媚娘也何其清楚地看到,阿菟在说出这话的时候,眼神里金辉闪烁,定定地望向了她,也正看向了她和李治同行而前的站位,像是在里面还有一些在此时不便说出的恭贺。 站定的那一刻,她仿佛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表现有点跳脱了,便又认认真真地行了个礼:“末将李清月,拜见皇帝皇后陛下!” 第190章 自李唐建国至今, 何曾见过这样的将军拜见。 后方归来的队伍还在朝着此地行进,也依然在以齐整的军容彰显着大唐的强军风范,唯有她已身在此地。 但大概在这一出惊变面前, 谁也没法将目光从面前这小将军的身上挪开。 她说是说的末将不错,只是今日场景乃是天子亲自出迎,庆贺她大破吐蕃的赫赫战功之时, 这句话便当真很难听出多少自谦的意思。 相比那句“末将李清月”,恐怕还是那句“我回来了”, 更像是发自本心的说辞。 可她也确有这个资本,做出这等当先而来的举动! 李治本想下意识出口一句“哪有将军跑在下属前面这么多”, 却在尚未开口的时候, 被皇后在长袖的遮掩之下掐了一把,立时将这句话给收了回来。 武媚娘低声,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阿菟赤子心性, 难道陛下要落她的面子不成。” 李治:“……” 是啊,这是他们的女儿! 比起寻常将军重兵在手, 在这等天子出外迎接的场合中手执重兵而来,与天子分庭抗礼, 他更乐意看到的,自然还是这样的表现。 这稍有些没规矩的真情流露,何尝不是这最特殊的将领与天子的亲近表现。 或许是因为日光耀目,在方才安定策马疾驰至面前的行动中,他的视线之内也能看到这道雀跃的身影, 划开了一道鲜活异常的轨迹, 带来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 李治也不得不承认, 当他自己还抱恙在身的时候,子女的纵意驰骋、英姿矫健便无疑是对他的一种莫大慰藉。 尤其是, 面前的安定! 她正如自己的乳名一般来上了一出虎啸山林,也一如她的封号一般带来了边境安定,将这份尤合时宜的军功带到了他的面前。 顺着皇后搀扶的力道,这位李唐的陛下一步步自华盖御座之上走了下来,走到了凯旋的将军面前,伸手握住了她的臂膀。 “回来就好!” 顺利回来就好。 这是他的将领! 谁又能想到,这副尚且单薄的身板竟已能支撑起大唐的一隅,也能将他本没报以太大希望的战事以这等方式结束。 随着李治这个天子降阶的举动,担负起仪仗重责的奉宸卫顿时发出了一阵响应的呼和之声。 御驾之后的天子旌旗随之振动,又被这北风吹鼓作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