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65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52(1 / 1)

治正当大权在握的意气风发,所以对于为大唐死战而亡的将领后人,自然不会吝啬于一个破格的提拔。 可就像郭待封在从征高丽之时所拿出的表现一般,以这等方式跻身上流的仕宦之后,根本无法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才。 这让人不得不去想,将领与官员之中已少有隋末的群星璀璨,是不是也正是因为,到了方今时局之中,比起能够安邦定国的能力,家世背景已经成为了其中太过重要的品评条件。 “不,我没有说这个糊名的建议不当提出……”李治目光凝重地看向手中的这份谏言,其中改辟立新的决绝愈重。 做,这件事必须要做! 但这办事的方法,却该当由他来定。 “我明日便召起朝堂议会……” “陛下,”他刚一开口,武媚娘就打断了他的话。 李治抬眸,对上了武媚娘颇为关切的目光,“您真的已经做好,和世家名门完全割席的准备了吗?” 这话一出,他的声音当即停在了喉咙口,也让他的眼神闪烁了一刹。 是啊,他被和早年间一脉相承的想法驱策,站在了这个决定的支持者一方,但他真的完全做好这个准备了吗? 这个决定看似只是给科举提供了一个更为公平的环境,却无疑会是挥向世家的一刀。若这把没有刀柄的刀直接握在皇帝的手里,谁也无法确定,这些自诩有资格推动潮流的世家,到底会不会将所有的不甘直指李唐根基而来,也让其反过来先一步扎得他满手创伤。 武媚娘继续发问:“若是朝臣在堂上意图驳回此举,您也做好如同安定一般辩倒群臣的准备了吗?” 李治皱了皱眉:“……” 他听得明白,这句话,与其是在说他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底气与口才,还不如说是天后在问他,在这场激流勇进之中,他的身体到底能不能够支撑得起这样的消耗。 若是当他和臣子像是当年废王立武一事那样针锋相对,他却因为风疾忽然发作的情况直接倒下去,只怕场面要没法看了。 如此一来,无论是从随时可以缓和局势,还是从达成目标的效率上来说,由天后来代为推行这项改革,好像都是最佳的选择。 当然,前提就是,他能接受最后的结果。 李治犹豫了一瞬,在重新开口的时候已经换了一个问题:“那是否要让太子协助你办妥此事?” 武媚娘不太意外会得到这样的一句问询,甚至无声地松了一口气。 比起直接否定这出科举规则的大改动,比起他还是坚持己见地想要由自己来做这件事—— 只是想要让太子参与到此事当中来,可真不能算是什么麻烦事。 也好说服得多。 “陛下,在外人看来,太子与您利益与共、休戚相关,由您亲自出面宣布此举,和您指派弘儿协助我办理此事,有什么态度上的区别吗?” 李治正琢磨着这其中的门道,忽然又听武媚娘多说了一句:“此外,皇帝就是皇帝,太子就是太子,陛下您想要为弘儿提前铺路不假,却不该想要让太子的威望凌驾于皇帝之上。” “东宫的人……会有想法的。” 李治神情一怔。 这后面的那一句话,比起前面的那条理由还要正中他的要害。 是了,天后的威望再如何与日俱增,那也终究是天皇的妻子。可皇帝病弱,若是新一批的科举学子因为糊名制的缘故变成了太子的门生,那这其中让位于后辈的态度简直太过明显了。 但他还不想从皇帝的宝座上退下去,像是他的祖父李渊一般,在这蓬莱宫中做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 在这一刻,他脸上清晰可见的变化完全没有逃过武媚娘的眼睛。 呵,皇帝果然是对于权势最为敏感的生物。 从他一旦恢复体力就想要用田猎来证明自己体力尚佳一样,无论是安定还是太子,在权力的争夺中,都是他的敌人。 但这也正方便了她以天后的身份,将这份特殊的职务抓在自己的手中。 李治恍惚了一阵,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那就诸事有劳媚娘了。” 这话说出口的瞬间,意图通过打击世家以集中大权的野心澎湃,和他受制于身体和名声不得不先做一个旁观者的无奈,在头脑里形成了鲜明对峙的两极,也让他在问出下一句话的时候,怎么听都少了几分底气:“不知媚娘打算将此事如何提出?” 武媚娘含笑回道:“陛下大可放心,我对此已有些想法了。” …… 在三日后的长安城中,先是冒出来了一条好像重要,又好像没有那么重要的消息。 天后有意,自武家子弟之中遴选出一人,承袭周国公的爵位。 而周国公,正是天后生父武士彟的追封。 …… “听说早年间天后相继将武氏宗亲贬谪在外,想将这个爵位交给韩国夫人的儿子贺兰敏之,结果这小子不争气,先掺和进了李义府的事情里,后被大食王女给看上,留在了域外和亲……现在倒是还得便宜那些在岭南长居的家伙。” 杨思正刚说到这里,就挨了李弘一个冷眼。 他连忙赔笑道:“我并无对天后不敬的意思,也没觉得我们杨家有这个出嗣子的可能,只是觉得,那几个武家人既目睹了生父被流配贬官身死,又在岭南这样的偏远地界上这么多年,有何资格做这开国公呢?” 谁听了都得摇头的。 李弘朝着杨思正脸上看去,觉得对方说是说着什么弘农杨氏无法凭借着外祖母的关系出这个嗣子,实际上,若是让他们分一个人出来姓武,他们绝对愿意。 之前让他去找安定讨要军粮这件事他办得很不利索,但这等继承爵位的好事,他肯定能铆足了劲顶在前面。 同在此地的东宫门客显然也都看得出杨思正的小心思。 可不知是不是因为杨思正好歹对他忠诚,而不像是安定和其属官那般,只会往他脸上抽冷子,李弘对杨思正的“过错”,还是先包容了下来。 “他们有没有资格不是你来评价的,是由此次科举评判的。” “科举?”同在此地的兵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萧德昭愕然出声。 “对,就是科举。”李弘回道,“我阿娘的意思是,既然要为外祖父选出一个继承爵位的嗣子,此人总不能是经文不通、骑射无能的样子,不如让他们参加明年元月的制举。” 制举啊…… 萧德昭心中暗忖,看来是因为吐蕃战事结束,天皇天后不必关心边境的情况,决定下诏制举,同时开启举士选官之事,用来更换一批内政人才。 只不过,大约这个决定做出的时间还不长,还并未将其书写在明文诏书之上,仅在天皇天后将太子叫到面前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