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66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62(1 / 1)

……别让自己失望。 可当天皇的仪仗摆驾离开含元殿的下一刻,还未从此地离开的狄仁杰就看到,在太子的身边几乎是一眨眼之间就围上了一群人,将那道尚且有些不知所措的身影给包围在了其中。 他慨然地摇了摇头,朝着殿外走去,就见那位方才一点没给太子留面子的右相正在目送着安定公主离去的背影。 “右相和大将军不打算多找几个同路之人吗?”狄仁杰想到自己早前和刘仁轨同往河南道的交情,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天皇陛下以面呈上书的方式敲定了明日形式,等同于是另一种票决集议,到时候就并不仅仅是这么几个人参与其中了。” 以狄仁杰的聪慧倒是能看得出来,相比于原本的科举形式,天皇其实是更倾向于糊名制度的。 但先让天后在台前代言,后有太子为世家发声,很难说他到底有没有真正下定决心。 为求稳妥,自然还是再多做一份准备为好。 “那你算同路之人吗?” 听到刘仁轨的这句回问,狄仁杰愣住了一瞬,还是快速答道:“算。” 这是一句听来比李弘那个“是”字还要坚决的答案。 刘仁轨闻言一笑:“那你就不必担心那么多了。” 他扶着含元殿前的围栏,朝着丹凤门前的这片广场远眺,又好像还在看向更远的地方,“安定在前阵子跟我说过一句话,她说——” “科举糊名,乃是利在天下人的大势所趋,只有知道自己要被潮流卷走的糊涂人,才会选择用抱团这样愚蠢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死不旋踵,所以,根本不必在乎他们到底是又多拉来了几个助力。” 刘仁轨语气如常,“怀英,你有听到那些响应的声音吗?” 那是一些,如同潮水一般涌来的声音。 …… 熊津都督府内,祚荣苦着脸,看着姚元崇手脚利索地亲自给他收拾完了行李。“我真要去参加此次制举?” 姚元崇回头,语气里带着三分威胁:“你不想去?” 这几年间他大多从事的都是文职,也做着祚荣的授课老师,让人险些忘记,他早年间是个游侠做派,在边地任职期间也没完全放弃了习武。若是真要算的话,还是能当半个武将的。 再加上,他对祚荣怎么说都有一份老师的压迫。 “我只是觉得……我才十五岁。”祚荣努力给自己找了个理由,绝不承认他其实是更想去新成立的渤海都督府当个小将。 “十五岁怎么了?要不是我在大都护麾下已有正式官职,我都想在六年前去长安再拿一个科举出身,你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姚元崇语重心长,“何况此次科举采用糊名,你这个靺鞨出身的人也不必担心被排挤在外,简直再好不过了。” 祚荣抓了抓头发。这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说法真是让他不知道从何吐槽起。 但大概,打从他在安定公主覆灭高丽那一年被她所擒获的时候,就已经算是一种“福”了吧。 “好,我去!”在正视了这份挑战后,这个从骨子里就有几分血性的少年当即应道,“若这糊名开考真如你所说,没有这等对渤海靺鞨的偏见,我自然要证明自己的本事。” 他也要证明,他对得起安定公主对他将近十年的栽培! 姚元崇也并未说错,能有这个资格参加这头一次糊名科举,确实是一种运气。 在去年中进士的杜审言就气得少吃了一顿饭。 他这人向来恃才傲物,自觉自己的文章诗歌均是当世翘楚,结果在去年的科举中他居然输给了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宋守节。 不仅如此,张榜出来的排名里,在他前面的还有一个人,名叫高瑾,出自渤海高氏。 “若是让我去考这个糊名科举,说不定还能让人更觉我本事出奇呢。” 他坐在汾州隰城的官署中,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怎么就差了一年多的时间呢! 倘若他此时仍在进学的话—— 那大概就会像是此刻的国子学中出现的情况一般了。 “你真要在明年元月提前下场参考?” “对!”回答此话的少年人眉如利刀,连带着整张脸也像是一把蓄势出鞘的宝剑,“我要提前一年参加科举。” “但你今年才进国子学。”友人朝着他提醒道。“何况今年这个新提出的糊名……” “我正是冲着这个糊名去的。”他回答得不带半分犹豫,“只有我等有才之士从此次糊名科举中一跃而出,才有可能让这个举措被保留下来。” 他虽然能在十六岁加入国子学就读,但和诸多同窗相比实在不能算家世出众。 这个科举糊名之举,是真让他大觉心动。 “你且放宽心吧,我只是……要让郭元振这个名字出现在进士榜上罢了!” 这句何其意气风发的誓言,让坐在窗边的另外一个同岁少年也抬起了头,却并未当即开口。 他望着郭元振的背影,忽然想到了昨日父亲跟他说的话。 父亲说,他没有家世傍身,是从乡闾之中一步步走上来的,把握住了所有能够让他进学的机会,经营名声交往友人,这才成为了天皇的左骁卫郎将、门下详正学士,在外人品评之中也算是个文武皆备,但若要再进一步,还是要看他们兄弟的本事了。 而他宋之问,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公正的品评,作为自己的跳板! …… 这样的励志一搏又何止是在国子学中。 这些人其实已比大多数人要条件优越了,起码在祖辈父辈都有做官之人,只是门庭没那么显赫而已。 更多早已隐没民间的寒门子弟,才是在这道天后诏令通传四方之时最为激动的。 …… 颜真定踏入院中,就看到韦淳有气无力地趴在院中的石桌前,在她的面前还摆着一份名录。 “你不是刚从长安西市采购回来吗?怎么忽然这个表现?” 韦淳歪过头来,“你知道吗?平日里我最喜欢的那个烤饼摊关门了,问了问原因,说是他也想要努力一把,将之前搁置的书给重新捡起来。” 颜真定笑道:“这不是好事吗?你该当恭喜他重拾振作之心才对。” “是这样没错,但我是在想一件事——” 韦淳顿了顿,方才说道:“你说,这个糊名有没有可能有一天糊到性别上去?” 颜真定脸上闪过了一丝惊讶,没想到从韦淳口中说出的会是这样一句话。 但阿淳举止大胆也非一日两日了,她便又很快回过了神来。 韦淳举着手中的名录,目光里满是一种明知不该、又实在难免涌起的希冀:“你看,这是我们今年教授学生的名字。她们有些刚自雍州等地被接来这里的时候还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