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69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95(1 / 1)

人都给惊了一跳。 这句话绝不可能是在说珠英学士的俸禄待遇,而是实打实地要让她们在官职品秩上,和外朝官员对等。 换句话说,这是天后要扩张外朝的女官! 别管珠英学士在天后的说法中是不是额外增设出来的官职,这种仿佛忽然多出了一堆竞争对手的冒犯感,几乎是在一瞬间席卷了整个朝堂。 然而当他们的反对之言刚要预备开口的那一刻,他们看到的,分明是这样的一出画面。 天后的面色深沉而从容,在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告知众人,一次次地有人想要将她从现在的这个位置上拖下来,可就是她这个出身不高的皇后笑到了今日。她如今想要促成的这件事,虽是经由李治的嘴里说出,却也是她自己的诉求,会一手将这些反对的声音给拦截下来。 安定公主,不,应该说是镇国安定公主正在侧身回眸朝着他们看来,仿佛正在品评面前的这些人会给她的计划带来多少麻烦。 又因她已然站到了朝堂的最前列,在她背后的天后和她本人之间从未有变的目的一致,让人清楚地感觉到了这种联合背后的威慑力。 而与此同时,那位刚刚就任的太子根本不像是对此事有任何一点反对的意思,仿佛陛下先行宣读敕封镇国安定公主的诏令,对他的举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至于天皇陛下…… 他都已经直接离席而起了。 “行了,就这样吧。如有其余要事上奏,交给天后和太子决断。” 众臣:“……” 陛下确实抱恙在身,可这句话说得却当真很有落荒而逃的意思。 可若让李治来说的话,这些人又如何能够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 太子是他想立的太子,被成功扶持到了这个位置上。天后是他的臂膀助力,绝不能跟他生出龃龉。安定兵权在手又正值年轻,愿意只做镇国公主缓和内部的矛盾。 所有的一切虽然好像偏离了正轨,又好像还都在他所能把握的情况下,他又怎能因小失大,为了这个已跟他过了明路的女官计划,去站在那些朝臣的立场上办事。 就当他是真的在逃避一些东西好了。 反正,今日的局面难道不是皆大欢喜吗? 在正月初十之后的休沐日后,天后遴选珠英学士的标准,就被张贴在了外头。 朝堂官员随即看到,这珠英学士的考核当真是和科举选拔有些相似了。 “同样采用糊名制,同样分成帖经、杂文、时务策三项……” 只是在帖经的篇目选择上能够更加自由,杂文科可以用诗词替代,至于时务策,也会将选题更偏向于民生一些。 “只是修编《三教珠英》的话,需要考核到这个程度吗?”韦思谦在随同太子途经这份天后旨意的时候,便忍不住问道。 李贤也不知道。 “但起码,考核标准从严,便不会让抗拒此事的朝臣抓到弹劾的机会,也不会在短时间内筛选出大批的入流女官,我阿娘在此事上必定有所考虑,不会让官场失序。” “太子这话所说倒也不无道理。”韦思谦点了点头。 对于李贤此时的慎重思考,理性作答,韦思谦也觉相当满意。 辅佐这样一位聪慧的太子,应当要安全也轻松得多。 恰在此时,自宫中行出了一辆有着天后规格的鸾车,让在场众人的交头接耳之声顿时一停。 但有些奇怪的是,当他们小心地朝着那鸾车张望的时候,却发觉在车中竟是空无一人。 “这是——” “这是公车礼聘贤才。”韦思谦的问话刚出,就听到在一旁有人回答了他的话。 他循声望去,就见安定公主正在一旁驻足。 “天后有意,效仿昔年和熹太后公车特征张子入朝一事,先以御车延请一位德才兼备的女子前来珠英院任职,以便让参与考核之人能有目标可依。” 虽说内廷宫人之中有德行与才干的不在少数,比如婉儿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典型,但这些因罪罚没入宫的人,显然不适合作为这个公车特征的对象。 韦思谦问:“那么不知天后所要召请的,到底是何人?” 李清月答道:“算起来,此人和韦左丞还有那么一点渊源。” “请公主明言就是。” “韦左丞有一位同族名为韦余庆,在去年六月病逝于巴陵,年仅三十二岁,他的夫人乃是先帝侄女新野县主与故中书舍人裴晖所出,有拟絮寒青之才,在音律、诗文、德行教化上都卓有成就。可惜去岁十月,韦君之子也病逝于家,只剩下裴夫人与其独女孀居于京兆,故而天后有意,聘请裴夫人与其女同入珠英院,不知,韦左丞以为如何?” 这位被公车特征的裴夫人,显然是个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她是李唐宗室与河东裴氏联姻所出,能堵住朝堂之上不少人的嘴巴。 她的丈夫刚刚去世,在此时被天后启用,不仅毫无后顾之忧,还能体现出天后对于朝臣的体恤。 不仅如此,她的才学在她先于河东长成,后出嫁京兆期间有目共睹,李清月所说的那句“拟絮寒青”之才也绝非妄言,若要作为标杆,绝不会有任何不妥。 韦思谦自然也无话好说。 算起来,裴夫人被天后专程礼聘,还带上了她的女儿,也算是……将京兆韦氏之中带上了一个人选了。 他朝着北面行了一礼:“臣无有妄言品评之意,恭祝天后喜得贤才。” 这架天后鸾车经行过长安的时候,也自然随同着那考核选录女官的消息,像是插上了翅膀一般,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座长安城。 鸾车之上的金铃随同车马的前行作响。 当其接上了裴氏母女自京兆折返长安之时,或许是因今日有风,变得更加像是一支凯旋的伴奏。 明明距离朱雀大街还有一段距离,颜真定却觉得,那风声好像裹挟着铃声来到了她的面前,让她有些失神地望向了那座面前的院墙。 “想去就去吧,何必在这里犹豫呢。” 颜真定闻声转头,“阿娘。” 这自后方走来的妇人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大约是因她面容圆润可亲,看起来又年轻了几岁。 母女二人的面貌长得稍有些不大相似,只在那等长期浸渍于诗书之中培养出的书卷气上,很有一脉相承的意味。 “我前几日不是还在听你说,你看着阿淳放手一搏,得了个好结果,你既身为她的好友,也不能总是习惯着筹划妥当方才行事。怎么今日又裹足不前了。” 颜真定咬了咬牙,张口道:“阿娘,我不是在迟疑于我到底要不要去参与珠英学士的选拔。” 在安定公主这样的榜样面前,她有一度甚至想要直接参加到科举之中,又怎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