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84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44(1 / 1)

跟在太平后头的江央猜测,这是为了让有人想要出入火器署的时候也会变得更为醒目,无法在无有军令的情况下贸然潜入。 这军营看似简陋,却分毫不曾在关键的举措上有所疏漏。 也不知道她得到几岁才能到这里来训练。 饶是太子殿下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取了年少可塑的标准,那也显然不是一个她能在一时半刻间达到的年龄。 江央咬了咬下唇,很觉几分懊恼。 也正是在此时,她听到太平朝着那女兵问道:“说来,我们这一路光顾着问你问题了,还不曾问过你叫什么名字呢?” 这可不能怪她忘记了此事,实在是对方一张嘴能顶十个人,让人只顾着听她说些什么了。 那女兵顿时露出了个异常骄傲的笑容:“我在四海行会的时候是以早年间家中序齿为名的,被选入此地后,倒是因能吃能打,被太子殿下赐了个名字。” “她说我等女兵迟早后来居上,成为她戍守疆土的臂膀与屏障,既然如此,倒不如取榆关为名。” “榆关……”江央的目光有一瞬的闪烁。 这真是个好名字! 她虽然急切地想要早日长大,让当日杀害她父亲的吐蕃人看看,她这个逃亡出去的人,也能重振噶尔家族的威名,但在这两年间的就读中,她看的可并不仅仅是西部战线的舆图。 她知道榆关这个地方。 当年高丽还没有被李唐灭亡的时候,榆关就是边境戍守的一座重镇,作为抵挡东北边境各族的屏障。 太子殿下为这女兵赐名之时取榆关二字,恐怕并不仅仅是在说,希望她们也能成为这样的一座难以逾越的关隘。 武清月的战功自辽东开始,便像是那榆关一般,镇住了东北各族尚在萌芽之中的野心。 那么榆关这些女兵,如今算不算是走在成长的第一步上了呢? 这分明是将一份更为深沉的期盼,寄予在了这个赐名当中。 一只手忽然在此时按在了她的脑袋上,打断了她的思绪:“小孩子少这么阴沉的样子,你之前问我,为何赞普和你父亲之间的矛盾会到这个地步,总不能是每天都在想这个问题吧?” 她回头,就对上了武清月爽朗的笑容,“你若是日思夜想导致身量不足,我这边可不像是府兵的选取规则还能将就,是必然要将你淘汰出去的。明白吗?” 江央立刻错开了目光,努力按捺下了自己眼中的一瞬热意,低声应了个“嗯”字。 她明白。 她也忽然更加理解了,为何太子能得到下头士卒的全心拥戴。 谁能在这样的注视之下,不尽力地再往前走出一段呢? 但也就在同时,她听到了一声磨牙的动静。 一个声音突然打破了此刻的气氛。 太平咬牙切齿:“阿姊!原来你会取名啊!” 那凭什么人家是榆关,她是小狼啊! …… 武清月有点心虚地望了望天。 这该怎么说呢。小狼多可爱啊,是吧? 她一把接住了那个朝着她扑过来的身影,从容不迫地问道:“你还要不要看火枪了?等我出征吐蕃之后,这里没有军令是进不来的。” 太平额角一跳:“……” 哪怕明知道这是阿姊扯开话题的办法,在这个诱。惑面前,她也只能回道:“看!” 当然要看。 听说阿姊随后要进攻的地方是吐蕃的腹地,那座被称为雄鹰不渡的高山,正是吐蕃王朝发展壮大的保护神。她总得知道阿姊到底有多少作战的底气,才能放心地为她送行。 她长大了,比之前更清楚,阿姊的每一次作战既是一笔赫赫战功记录在案,又何尝不是一场对生命的挑战。 当阿姊已坐上太子的宝座时,原本是不必再这般冒险的,但她依然选择了这条更为难走的路,也…… 走在她的前面,充当那个指路之人。 太平摸着那把在随后被武清月递到她手中的长枪,便又多问了一句:“阿姊,你说,现在吐蕃那边是什么情况呢?” “那边啊……” 那边大概也不会坐以待毙吧。 ------ 吐蕃赞普的死讯被赤玛伦秘而不发,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不向卫藏四如以外的地方传递,让这条消息被送到京城的时候,距离芒松芒赞身死,已经过去了不短的时间。 但李唐被武周取代的消息,却是身在神都的圣神皇帝和太子都急于昭告四方、改换局面之事,和这一出又大不相同。 所以早在两个月前,西域出席武周登基大典的使臣,就已将这个改朝换代的消息送到了逻些城,送到了赤玛伦的面前。 赤玛伦本以为,在自己杀了芒松芒赞又妥善处理了后事后,她已能做到对种种事情都从容对待,毕竟连那样的一出奋起弑君她都已经经历过了,但她怎么都没料到,她还会因这样的一条消息,陷入了长久的静默之中。 谁让这消息实在是太过惊人了。 李唐的天后,并没有在天皇过世之后,像是她一般成为辅佐儿子继位的太后,而是自己当上了皇帝! 甚至直接将“唐”这个国号改成了“周”,将自己剩下三个孩子的姓氏也都从李改成了武,彻底完成了身份的变化。 这和女国的情况不同。 一个女人,在做了皇后之后,原来也是可以不仅仅做太后,而是可以去当皇帝的吗? 赤玛伦有些怔愣地望着手中的那张急报,心中在这一刻翻涌的复杂情绪,简直无法用寥寥数句来说清楚。 但另外的一种冷静的情绪又在顷刻间重新主掌了她的思绪,让她迅速起身,对外发出了诏令:“立刻召集群臣议事,让四如千户长官也一起来!” 自芒松芒赞过世后,为了避免吐蕃腹地动乱,已经很少有这样大规模的集议。 可既是摄政太妃下令,各方人马都当即朝着布达拉宫涌来,其中的要员也很快站定在了那位与幼子同座的没庐氏太妃身前。 这两年间经由她手发出的诏令何其之多,让她虽仍是如同当年一般酷爱鲜亮明艳的首饰,却是那张沉静而肃杀的面容主导着气场。 她朝着下方众人看去,缓缓开口:“今日确有要事与诸位相商。这息兵养民之策奉行了一年有余,只怕是要到结束的时候了。” 那张从四如之外送来的消息,随即被送到了各个与会之人的面前,更是一石激起千层巨浪。 在这议事厅内顿时响起了一阵阵的交头接耳之声。 直到有一个人的声音先一步发了出来:“我想敢问您一句,武周代唐,国事必定需要时日来巩固,或许正是我等继续积蓄实力的好时候,为何太妃要先有此诏令,让我等陈兵警戒?” 赤玛伦目光扫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