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武周]问鼎 > 分卷阅读84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47(1 / 1)

何曾料到,今日大权在握的人确实归属于没庐氏,却不是他扎西德,而是赤玛伦。 他叹了口气:“你说得不错。他们不希望有第二个禄东赞。可……” 眼见其他无关紧要的人都已退了下去,扎西德目光中的思量之色一闪而过,沉声问道:“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赤玛伦:“你说吧。” 扎西德问道:“我听说,中原那边会有二圣临朝,也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曾经被大臣越权政务,那你呢?” 她会不会也像是那位改朝换代的武周皇帝一般,不满足于只做天皇身边的天后,未来天子的母亲,干脆以更为正式的上位者名号,来亲自主持藏巴大权呢? 她毫不介意于提起那块碑铭之上的檄文,让人重新记起上头对于悉勃野家族来历的嘲讽,也毫不犹豫地将神坛礼器都给先斩后奏地熔炼作了兵器,会不会—— 也是在为了这一步而做准备呢? 这问问题问出后,赤玛伦站在窗口,有好一阵的沉默。 直到扎西德以为她不会给出一个答案的时候,才听到她说道:“我没有这个机会。就算有东女国在侧,就算曾经被藏巴吞并的苏毗也有女国,但自松赞干布整顿六如至今,也不过才只有三十多年,文字与法令的影响依然深入人心。” “若是我没有父亲和没庐氏家族的支持,若是我没有赤都这个儿子,哪怕我有力挽狂澜之能,我也势必会被驱赶下台。眼下大敌当前,我更不会因为看到旁人能这么做,我就去这么做,直接给敌军敞开对着藏原腹地的大门。” 她说话间,仰头看向了逻些城之上的天穹。 扎西德看不见她的神情,却听到了一声叹息:“有些时候,我真羡慕一些应运而生之人。” 松赞干布是这样的人。 武周的皇帝是这样的人。 但那又如何呢? 她也……不会轻易认输的! ------ “你若是这么出现在姑母面前,我看她都要担心陛下没给够俸禄了。” 武清月朝着面前身着官服的女子看去,面上带着几分关切,和毫不掩饰的欣赏之色,看得本就寡言的宗燕客都忍不住挪开了目光。 宗燕客咳嗽了一声,“多谢太子殿下关照,但我身体尚好,没到需要寻医看诊的地步,更没有俸禄苛待一说。” 自两年前她因珠英学士的选拔,担任了河渠令一职,前往江南公干,确实是到如今才回到洛阳。 她原本年纪就不大,两年间正是抽条长高的时候,加上为田地水利之事奔走,脸上难免显得有些瘦削,又因肤色被晒黑了不少,令五官愈发显露出了几分凌厉的轮廓。 她也旋即打岔了话题说道:“不知太子殿下此次将我召集回京有何要事?” 按说她的还朝述职应当在年底,而不是在这个春日刚过的时候。 但朝堂之上因新君登基而有了一番新气象,若有什么人事调度也属寻常。 武清月笑了笑:“我预备在五六月里出征这件事,你应该猜得到。” 宗燕客点点头。 在她从江南折返的沿途,正好也遇上了河南道的山阳仓存粮往北运送。 今年并无什么天灾横行、闹起饥荒的情况,这个特殊的举动,只有可能是为了调兵。 东边的新罗国主连武周皇帝的登基大典都出席了,应当不会是这个要被讨伐的人,何况若真要这么做的话,也大可以从辽东运送军粮。 北边战事平定未久,有数名将领坐镇在那头,短时间内应该也不会有大规模的战事。何况从河东运送军粮要更为便捷得多。 所以…… “我猜,此次将山阳仓存粮送往神都,一则是为了供给都城户口扩张所需,二则是为了太子出兵西征。” 武清月回道:“你猜的没错,所以在此之前,除了那些已经解决的内忧之外,我还得再做几个安排。” “有些话我就不同你赘述了——” 比如说安东都护府中,有位李夫人之前协助于刘旋负责辽东煤铁矿脉的开采,被她调去了唐州负责那头的矿脉开采。 在唐州丰富的矿产之中有一个东西是武清月最为关注的,就是纯碱矿。 之前辽东只勉强找到了个可用的贫矿,制作出的第一批玻璃,用在了刘神威的实验器皿之上,现在正是该当在此道上再行开拓的时候。 更不用说,这东西又不是只能用来做玻璃。 纯碱啊……放在那些敢于尝试的炼丹师手里,还不知道能多折腾出一些什么好东西呢。 至于那位李督使,有辽东的开采经验在先,转道桐柏应当不难适应。 再比如说,这次粮草调集,其实不仅仅是在为随后的出征吐蕃做准备,也是圣神皇帝和太子在确认,新的航运体系在许穆言升迁换人负责后,还能不能继续发挥出节省运脚费的作用。 “我想同你说的有两件事。” 武清月郑重其事地说道:“江南那边的水田开垦之事,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小,也应当大有收获,殷令使应当也是如此,但光只有这些还不够。” “田有了,水渠有了,耕作的工具也已将曲辕犁推广了下去,剩下的问题便还在粮种上。” 宗燕客讶然:“可不是已经有宣州稻了吗?” 武清月回问:“那你在江南之时,见到江南地界上十户之中有几户是种植此稻的,种植的人中又有几户种出的是好稻?” 宗燕客沉吟须臾,目光有一瞬的恍然:“殿下既然这么问,那我还真不敢说,这稻种已然妥善地推广到家家户户。” 她顿了顿,又道:“说来倒是还有个笑话,江南地界上不少退还湖泽的私开田地上,种的都是宣州稻。他们说,这稻种的种植时间短,若是这些违规开垦的田地出了什么岔子,说不定还能来得及多收获几批稻谷。” 能多占到一点便宜,对于这些黔首来说都是好事。 竟是让宣州稻因此得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地位。 宗燕客彼时看到都有些哭笑不得。现如今因为武清月的一番提醒,全想起来了。 “那么这样的田地,肥力的流失应该也要比寻常更快?”武清月又问。 宗燕客笃定答道:“不错。早年间的旱灾严重,哪怕是江南道的百姓也多有食不果腹的情况,以至于他们唯恐自己存粮有缺,恨不得一年之间连种数茬。” 这种病态的情况实不少见,又因为宣州稻的特殊,让其变得更为明显了。 可这种事情,显然不是宗燕客一个河渠令能够插手的。 但现在就不同了。 武清月道:“我将你调回来正为此事。眼下江南河渠修建有殷令使监管,暂时能空出人手来,我想让你担任一个职位,叫做劝农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