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道:“六月里原本要举办武周的第一场制举,按照圣神皇帝已经颁布下去的说法,自是还要和两年前一样,推行糊名之法,但光是如此还不够。” “你看到这个雕版印刷的流程了,若是用在今年的制举之上会是如何呢?” 武清月伸手朝着下方的一块块板材指去,宗燕客也随之看向了那些储备在前的器具与人手,神情不由一震。 用在……制举上? “你看,届时试题大可批量印刷于纸上,不必担心有抄录缺字之事,又或是主考官转述中未明题意,考生需向主考官上请咨询。如此一来,试题经手之人大大减少,便减少了外泄的可能,试题阐明清晰,也可令考生不至答非所问。” 武清月振振有词地做出了定论:“何为科举公平?这就是公平!” “就算如你所说,这些读书人只觉自己本想据为己有的东西,会因印刷术的出现被分享于旁人,而对其深恶痛绝,那么为何不看看,在他们的上头,还有远比他们条件更为优渥之人,印刷术的出现,也正是给他们自己谋求一个公平!” 这才是更为广大的群体,更多武周未来的官员即将会持有的想法。 宗燕客顿时恍然:“若如太子殿下这么说,一旦先将印刷术的出现和科举试题捆绑在一起,那么谁若是反对此技术推广应用,便是在反对陛下以公正手段遴选人才,填补在我大周空缺的职务之上。” 如此一来,更多人出于利益的驱使,只会站在圣神皇帝的这头,而不是一味对着这个打破知识垄断的技术做出反对。 而另一面,这个印刷术还要用在蚕桑和农耕技术的推广中,也就意味着,它会以远比那些受创世家更快的速度,去拉拢天下民心啊。 她喃喃:“一手抓着士人的利益,一手抓着民心,反而是意图从中起事的人该当担心自己的下场,而不是……” 不是定都洛阳不久的武周王朝会因步子迈得太大,而遭到什么从内部出现的分裂声音。 并不需要她去过多的担心,坐在皇位上的那位陛下就已有一番考量了。 而她所要做的,就是当好这个使者,将农耕技巧排版于纸上,印制成册,带到底层黔首的面前。 “此地的这些东西,就是我要和你说的第二件事了。”武清月转回头来,徐徐问道,“燕客,你现在还觉得,我只给你三五十人作为直接听你号令的下属,是在为难于你吗?” 在这一刻,宗燕客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笃定的答案。 …… “我还以为你会再多跟她说,若是她将此次的差使办得妥当,不如也改姓为武。”武曌放下了手中的笔,朝着自城外赶回的女儿看去。 听她先是提及了油墨的质量在这几日间又迎来的长进,又说起了刻板工匠的额外选拔,再便是—— 她和宗燕客之间的一番对话。 “不急着这么做。”武清月摇了摇头,“现在让她改姓,旁人或许会觉得,这是阿娘您在处决了那几个姓武的败类后,急于填补武氏宗亲的人数。可要我说的话,在万象神宫落成之前,倒也不必给外界这样一个信号。” “还是等到大功立下之后,再由您亲自做出封赏吧。也算是一出君臣相得了。” 非要说的话,倒是还有个理由。 相比于前朝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太宗皇帝,阿娘身边能够独当一面的人,在当下还是太少了。 所以不该是现在就对着有机会成长起来的人,提前做出奖励的许诺,而该当是让她手握着这份要职,自己去尽力尝试,到底能够做到哪一步,进而成为朝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毕竟,武周的基业是需要这些新朝官吏支撑起来的,而不能还停留在重用前朝老臣的地步。 她想了想,又多补充了一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推行政令上可以大胆一些,也必须有打破旧秩序的勇气,在任用和培养人才上,还是要小心一些的。” 武曌闻言,不由摇头失笑:“你自己也才二十出头的人,怎么把自己说得活像是个四五十岁的老学究?” “有吗?”武清月摸了摸自己的脸,顿时露出了个俏皮的笑容,“大概是最近在外头走动,总是被人偷偷地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做阿娘的继承人,就不自觉地想严肃端正一些。” 朝堂内外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也在看,她从李唐的镇国公主变成武周的太子殿下后,会否有什么异常的表现。 武旭轮在前几日离开了神都,带着他采风戏剧的借口去西域玩耍去了,长仪在当日参观完了军营后又重新回到了太学,还只是个在进学之人,唯有她…… 是距离皇位最近的人,也是最能决定这个王朝能否传承下去的太子。 武曌显然很清楚她这话的意思。 她也知道,以阿菟今日的地位和分量,对她最好的安排,莫过于就让她和其他太子一般留在都城,一步步接管各项要务,而不是亲自赶赴藏原之上,去打一场深入雪域腹地的艰难战役。 倘若她有任何的一点不测,都很有可能会让今日徐徐推进的局势遭到颠覆。 但即便出于对女儿的关切,和出于对政局的考虑,她得出的都是这个结论,武曌依然没有将挽留的话说出口。 而是在看到女儿的笑容时,也暂时脱离了那个执掌天下命脉的帝王身份,像是闲谈一般说道:“若如你这么说的话,在外面没有那些老臣盯着的时候,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吧。” 她又问道:“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武清月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两个月后。” 第282章 这既是最适合于出兵吐蕃的时间, 也是一个对武周太子来说最适合离开中原的时间。 两个月,足够她再做很多事情了。 比如说,在将雕版印刷的其中一部分人手交给了宗燕客后, 她又亲自启程往桐柏走了一趟。 倒也不是她不太放心那头的矿脉开采工作,而是她看着神都尚药局和纸墨坊的进展后,觉得有这个必要, 在桐柏那头也成立一个化学研究基地。 百姓的智慧从来都不可小觑啊…… 当年还在辽东的时候,那些早前研究炼丹术的人才, 在刘神威的带领下,明明该当专心于研究炸药, 却在中途弄出了不知道多少件副产品。 现在, 这条发展的明路已经被指示出来了,也该当再有些新的进展了。 更不用说,现在已没有了那些会制衡她发展的东西, 就连炸药都已可以摆在了明面上说,自然也能给这些走化学路子的人才以更为公道的待遇。 他们之前, 是走了偏门的奇怪术士,现在则是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