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我在八零搞运输 > 分卷阅读1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10(1 / 1)

了照相?馆,林北才发现照相?馆离十二中很近,顺着眼前这条梧桐路往前走五百米,就?到了十二中。 林北取到照片,他骑车下坡,梧桐路狭窄,坡度大,道路两旁建满了青砖瓦房,房子与房子间隔小,这里的房子像极了榆钱树的叶儿,层层叠叠一垛垛儿,但阳光可以穿过榆钱树的叶儿,层层绿色亮的耀眼,阳光却?穿不过鳞次栉比的瓦房,层层瓦舍黑暗潮冷。 路突然开阔,林北攥紧刹车闸,撇头,耀眼的红色闯入他的视野,那?是五星红旗,两侧略矮一点的旗帜是校旗和安全旗。 林北松手,弯腰蹬自行车离开。 他到菜市场问了各类鱼的价格,买了一蛇皮袋海带回工地?。 他骑车从香樟树下走过去,路面上洒满了光影。 回到工地?,他把海带搬到屋里。 自行车停在树下,一个文件袋静静地?躺在车篮里。 正在上梁的工程队成员无意间瞥见一抹土黄色,他们激动地?说不出话。 熬到了中午,他们从脚手架上下来?,火速跑到水龙头那?里洗手,又冲到自行车面前,局促的傻笑。 林北走近,他们自发让出一条路,林北拿起文件袋,捏着细线绕了几圈,打开袋口,从里面抽出一叠照片,他抽出钢笔,在每一张照片后面写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四号,拍摄地?点怀庆三路信用社大门口/怀庆二路赵永胜家门口,他把照片发给大家。 众人的手心蹭了蹭衣服,十分珍惜接过照片。 烈日当?头,蝉鸣鼎沸,他们拥有了照片,生平第一张、第二张照片。 午饭后,他们捧着照片,或蹲在树荫下,或坐在马路边,嘴角一直上扬。 接下来?几天,只要有空,大伙儿就?会掏出照片看。 赵永胜家的房子建成了,还?需要等十来?天,才能粉墙和铺水泥地?板。 林北骑车通知罗跃富等人工程队即将过去拆他们家老屋。 自从五人和林北签了合同,订了建房材料,五人的心一直悬在半空中,他们的家人也是如?此。 这段时间,五人以及家人身边莫名出现一些声音,这些声音总是阴魂不散伴随他们: “罗跃富脑子坏掉咯,他自己找外地?人建房子不算,还?拉人跳坑,他就?不怕外地?人收了钱跑路!啧,这些外地?上还?是一群乡下人,他们虚报村子,使用假姓名,万一他们拿到钱跑路,地?方那?么大,咋找他们?” “还?是找城里人好,大家知根知底,做不出拿钱跑路的事。” “我要是罗跃富,我就?趁着外地?人还?没?有跑路,找外地?人要回预付款,找当?地?建筑师傅建房子。” “罗跃富找了外地?人,掉过头再找当?地?师傅建房,如?果当?地?师傅接这个单子,不得不说当?地?师傅心地?善良。” “本地?人和本地?人一家亲,外地?人只会坑本地?人。” “我要是张荣、孔红武、姜向?国、周别明,我就?和罗跃富这个坑货老死不相?往来?,找外地?人讨回预付款,举报外地?人是骗子,让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出面,把外地?人撵出淮市。”…… 他们睡眠不好,精神不济,工作?恍惚,每天下班都要绕道到工地?看一眼,回家才能吃得下去饭。 今天林北通知五人要拆房,五人出现了耳鸣和幻听。 五人目光呆滞,脸色极差,给林北一个预警,五人快绷不住了。 五人在一个时间段遇到不好的事,是家里出了问题吗?五个人家里同时出现问题,不可能,哪有那?么巧的事,是五人集体失业吗?那?更?不可能,现在讲究一个萝卜一个坑,可以在一个坑里待到退休,五人不可能集体被辞退。 能把五人连在一起,那?只有联排房。 林北大脑疯狂转动,面上却?风轻云淡。 林北想?到了杨利群,耳边响起这句话‘你断了大家的财路,大家也要断了你的财路’,这群建筑师傅挖他墙角还?不算,居然还?要搅黄他谈成的生意。 他上下嘴皮子碰一碰,虽然他有信心稳住五人,但是不可能把五人心中的顾虑连根拔起,万一顾虑又在五人心里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在建房途中五人突然撕毁合同,那?可就?麻烦了,他得想?个办法,彻底解决这事。 林北敲击车把,眼睛散漫转悠,视线从五人的工作?服上滑过去,又溜到五人的工作?服上,默念五人工作?服上的字:“绿时代?昌平制药厂。” “爸,生姜是药中黄金,绿时代?制药厂每年需要二十吨干生姜,一百五十吨生姜才出二十吨干生姜。” 耳边响起儿子的声音,儿子说完制药厂,又说起其他工厂,他蹬自行车,眼里含着笑容听儿子说话。林北握住车把,定眼看工作?服上的字,确实是绿时代?昌平制药厂。 “淮市有绿时代?制药厂吗?”林北提高声音问。 “制药厂”三字刺激到五人,他们组长说了,如?果他们再不处理好私事,影响到工作?,组长不仅扣他们工资,还?把他们调走。 林北又问了一遍,罗跃富反应慢了半分钟,皱眉说:“你说的是绿时代?昌平制药厂吧。” “咱们市只有我们一个制药厂。”孔红武骄傲说。 “咱们制药厂在昌平北路,当?时领导定下绿时代?制药厂,后来?有人提议加上昌平二字,制药厂就?叫绿时代?昌平制药厂。”周别明回忆道。 林北心脏咚咚咚跳,他稳住声线问:“你们制药厂每年需要多少吨干生姜?” “你咋知道我们制药厂需要干生姜?”罗跃富震惊问。 “我们制药厂采购部的采购员每年收生姜,比女人生孩子还?难,生了几个月,才生下来?六两重的孩子。”周别明调侃道。一般新生儿在四斤多到六斤多之间,六两和四斤多到六斤多差多少,他们制药厂就?差多少干生姜。 “那?么难收到生姜吗?”林北好奇问。 “他们在本地?找生姜,又跑到外地?找生姜,地?方没?少跑,就?是收不到生姜。”罗跃富摊手。 林北觉得制药厂采购部职工对农村不熟,摸不准地?方,所以他们在本地?没?有收到生姜,本地?的生姜反而?被客商收走,运往外地?。 “我手里有一批生姜,不过它们都在地?里长着呢。”林北说。 “真的!”五人异口同声问。 林北点头:“我手里的生姜比较多,我估计你们制药厂吃不完。” 五人异口同声说:“能吃完。” 林北思忖道:“我去年跟船老板合作?,今年我还?会跟船老板合作?,我安排建筑师傅到你们家拆房,就?去问问他能吃下去多少,不论剩多剩少,我都卖给你们制药厂,不卖给其他人了。” “林工,你慢慢拆房,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